
最大的移動運營商與最大的IM廠商的合作,使“飛信QQ”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而在3G的大背景下來看,圍繞移動IM的產業競爭才剛剛開始。
2006年歲末,在中國移動與移動IM(即時通訊)廠商中止合作的大限即將來臨的最后兩天,移動QQ終于選擇了向運營商低頭。12月29日上午,騰訊公司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公告稱,已于12月28日與中國移動就雙方在夢網上提供聊天交友類業務簽署合作備忘錄。騰訊QQ與中移動的飛信將實現互聯互通,且騰訊的移動QQ業務將逐步過渡到飛信平臺上。這些轉變都將在6個月內完成。屆時,飛信將有一個新的名字“飛信QQ”,而移動QQ的最終命運很可能是完全并入飛信QQ。
此外,騰訊與中移動預計技術開發和測試將在6個月內完成,在過渡期間,中國移動與騰訊原有的聊天服務將續約6個月。
而在此前數天,騰訊剛剛公布了手機QQ業務于2006年12月20日全面免費的消息。此消息也被認為是騰訊為即將中止的移動IM合作所推出的一項對策。
但隨后的公告表明,不管是否情愿,這只倔強的小企鵝最終還是不得不張開翅膀投向運營商的懷抱,在互聯網、移動通信兩個平臺上都向互聯互通作出了妥協姿態。而覬覦移動IM市場已久的移動運營商,也邁出了長久期待的關鍵一步。
妥協者騰訊
2006年11月,諾盛電信的分析報告指出,QQ注冊用戶已經超過5億戶。盡管騰訊投資部的董波對記者表示,“騰訊從未對外公布QQ用戶以及移動QQ用戶的數目,”但是諸如“即時通訊市場騰訊占據60%以上份額”等說法仍然具有極大說服力。
雖然用戶遍布全國,但偏安深圳一隅的騰訊一直都是在“挾用戶以自傲”的心態下安安穩穩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意。因為無論是互聯網平臺還是手機平臺,技術門檻都不算大難題,用戶數才是騰訊真正的資本。在2005年關于互聯網上的IM是否應該互通的業內討論高潮中,騰訊公關部發言人曾對記者表示“暫不考慮互聯互通,想要互聯互通的都是二線廠商。”類似的強硬態度同樣體現在之后騰訊對待移動IM的態度上。
而自2000年開通的移動QQ業務,一直是騰訊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月5元的資費和便利的短信通道頗能迎合大量PC上的QQ用戶,這個與運營商“二八分賬”的業務甚至在2002年占據了騰訊公司70%的收入來源。而根據騰訊在2006年11月最新公布的季報,依附于移動QQ的移動及電信增值業務收入已經達到2090萬美元,占總收入9320萬美元的22.5%,比2005年同期增長36.4%。上佳的業績數字也增強了騰訊回絕互聯互通的底氣。

但對于騰訊來說,也許在傳出運營商即將進軍移動IM市場的消息后,它就應該可以想到這一市場可能出現的變數。一位與中移動高層頗為熟悉的電信業人士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6月中移動的IM業務“飛信”公測之前,中移動就先后聯系過騰訊公司和MSN中國,希望實現移動IM上的合作,為飛信謀求一個較高的市場起點,但均遭拒絕。緊接著,2006年6月中國移動正式向部分省市公司下發了一紙通知,明確表示2006年底與騰訊、網易、雅虎、新浪、MSN等與移動夢網的合作到期之后將暫緩續簽。
這事實上已經是一種帶著要挾的隱性談判姿態。對于移動QQ通道受制于中移動的騰訊而言,一旦喪失了2007年移動SP業務的合作權,無疑會大大影響其業績表現。幾乎沒有人會對失去中移動支持的移動QQ業務抱有希望。騰訊總裁劉熾平曾表示,如果與中移動的合同終止,騰訊的收入可能將會減少10%。而另一家同樣奮斗在移動IM市場的公司高管甚至評價,“移動QQ所依賴的短信通道一旦被中移動關閉,結果將是移動QQ用戶數‘清零’。”
與中國移動有著諸多項目咨詢合作的FrostSullivan中國公司總裁王煜全在2006年12月底接受采訪時則明確對記者表示:“接近2006年年末,是騰訊表態的最后時機。中移動仍然希望與騰訊達成互通,它的最佳合作伙伴仍然是騰訊。但如果騰訊仍然拒絕分享移動IM市場,拒絕互聯互通,它至少馬上會面臨移動夢網上SP業務的停止。”
同樣在2006年的12月,承擔飛信技術支撐的易通信諾公司解散,股東撤股。這家成立時間不長的公司原本就是為了飛信而誕生,但未到一年,中移動已經不再有耐心。負責易通信諾與中移動合作的對外事務人員對記者表示事出突然,中移動單方面停止合作,并未告知明確原因。這種看似曖昧不明的態度,在12月中旬甚至為飛信招來了“飛信進程中斷”的流言。
但騰訊遲遲下不了決心與人分享用戶群,直到12月26日,騰訊公關部仍對記者表示“與中移動關于移動QQ的談判還在繼續,無法對外界的疑問給出任何回應。”但緊隨而來公布的雙方合作備忘錄,不但預示著移動QQ有并入飛信的趨勢,而且表明騰訊最堅硬的壁壘徹底打破,PC上的QQ業務面臨互聯互通。從公告本身來看,中移動在這場合作中將獲益頗豐,而騰訊卻看不到明顯的合作回報。
就在騰訊宣布與飛信互通后的一周左右時間,信產部下發《關于開展電信行業“誠信服務放心消費”行動的通知》,首度向運營商施壓,要求其在與增值業務商(SP)合作時,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忽視SP們的正當權益。只是對騰訊來說,這一紙通知來得似乎有些遲了。
但也許值得騰訊慶幸的是,投資者對這一合作表現非常熱情,公告發布當日,香港聯交所內騰訊股票出現大量買入,股價上揚至27港元,成交量高達26.8萬股。
運營商未雨綢繆

騰訊的IM戰略與中移動緊靠在一起,對眾多市場角逐者絕非好消息。令他們擔心的狀況將是飛信QQ在移動IM領域一家獨大,而更令他們擔憂的莫過于,中移動在這個市場排除異己之后,自身也不能開創獨家繁榮局面。“我們把2007年看作是基于IP技術的移動IM元年,相信用戶數量和收益都將是爆發性的增長。” 作為移動IM市場新秀的PICA公司(掌中無限)CEO梁暉說。抱有相同期望的IM公司也一樣不希望有任何大的波動影響這個預期中的豐收年景。
對于這樣的擔憂,中移動一如既往地維持沉默,相關發言人不愿意發表任何看法。但王煜全則表示理解中移動的態度,他認為外界把移動運營商過于神秘化了:“中移動也在數據業務的探索中,并沒有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挾持著顛覆這個移動IM市場、一統天下的野心而推出飛信,移動雖然是網絡的建設者,但缺乏行政監管權力,它現在的舉動更多是自身業務的未雨綢繆。”
這位熟諳運營商思路的咨詢人士還對中移動的飛信作了一番背景分析:“話音業務是移動的傳統基礎業務,但是數據業務和依附于它的IM廠商近年來表現強勁,使得移動不得不擔心數據業務總有一天會繞過政策關隘附加話音業務,從而侵蝕其傳統陣地。”
事實上運營商的擔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現實,盡管尚未在手機上達成即時語音互聊,但是語音以錄音形式的傳送已經通過IM在手機上得以實現,移動運營商無法坐視包括移動QQ、移動MSN甚至更多新興的IM廠商利用自己搭建的短信通道和GPRS通道一點點擠占話音業務的市場。正是這樣的態度轉變使得諾盛電信分析師汪杰認為,“移動運營商越來越重視手中的客戶資源,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也越來越謹慎。”
因此也不難理解易通信諾公司遭遇的突然尷尬。就在騰訊與移動飛信合作意向公布的前幾天,從中移動內部傳出要對飛信進行技術合作方招標的消息。一份輾轉流傳于網絡各大論壇的飛信評測報告也側面證實了這一點:功能過于簡單、界面粗糙是飛信用戶對它的普遍評價,而占用的內存比功能完善且形像精良的移動MSN要大上10M,也是飛信給人“入門級IM”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晚于飛信面世的聯通超信似乎有更為細密的前期準備,無論是通信質量還是測試推廣,都極為沉穩,聯通總部增值業務有關人士的“超信商用時間不會晚于飛信”的表態也一度給風雨飄搖進程中的飛信造成了莫大壓力。王煜全對此的看法是“飛信的確需要更強的技術力量支持。”
此舉也進一步印證了中移動對于飛信的慎重態度。畢竟,除了切入移動IM這個新興市場,飛信的另一層實際意義,則是補充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成為面向企業客戶的重要賣點。2006年8月發表在美國《商學院》的一篇文章詳細分析了中國移動的新商機所在,文章指出移動數據業務將是中移動未來利潤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而企業移動數據業務的收益有望占到全球移動運營商總收入的50%以上。
梁暉認為,應該把移動IM放在3G大背景下看待,“它將是3G的殺手級應用”。百納電信咨詢的觀點則是“將互聯網增值業務和3G業務進行整合,抓住未來3G用戶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推廣策略,并對移動IM的商業模式不斷完善,才可能將移動IM的潛力最大化地發揮出來。”而這一佳境的前提是移動IM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服務平臺。無疑,運營商將對這一環節具備決定性作用。
從2006年10月28日開始,聯通也開始了內部測試自己的移動IM“超信”,同樣實現了在一個平臺上實現手機、PC、WAP甚至是聲訊等不同終端的交流。而最新的消息稱,中國聯通的移動IM超信已經進入了試商用階段。聯通已于2006年12月底向各省分公司發出了從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的試商用通知。
重劃版圖
2006年12月20日,騰訊曾發布公告宣布推出免費“手機QQ”的公告,這是騰訊基于IP技術的新移動IM產品,但是隨即,這一公告被騰訊刪除。當時留下的猜疑是騰訊與中移動關于移動QQ業務談判并不順利,所以需要一款基于GPRS通道的產品重新開辟市場。如今看來,這一產品出現仍然顯得十分明智。手機QQ事實上從11月20日就悄悄推出了測試版,騰訊投資部的董波證實“手機QQ也即將進入移動IM市場,但不在騰訊、移動雙方的備忘錄涉及范圍中。” 另一位熟悉騰訊的業內人士更明確地提出時間點:“春節后將正式出現手機QQ。”
與移動QQ的技術原理迥然不同,手機QQ是一種更類似于飛信、超信、PICA的基于GPRS通道的移動IM。從PC轉戰手機平臺,騰訊的進展并非那么順利,用戶的遷移成本高昂曾經是騰訊稱霸互聯網IM的主要因素,但如今再進軍基于IP技術的移動IM,時機上已經不再占據優勢。和騰訊公司有過深入接觸的PICA公司公關總監渠毅對此的看法是“我們2004年開始推出基于GPRS通道的PICA時,騰訊還念念不忘短信通道的移動QQ,如今騰訊再轉身來做手機QQ,說明我們當初選擇的路才是正確的。當然,它現在進入市場,可以說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這樣的評語多少顯得有些嘲弄,而這背后,是PICA宣稱用戶數超過700萬的底氣。梁暉已經開始規劃2007年PICA要奪取的移動IM市場份額,簡單的結語就是“五分天下”。他認為2007年將是移動IM帶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個包括運營商、移動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及用戶的產業鏈開始逐漸形成,預計移動IM用戶數將達到5000萬。
運營商的強勢則會繼續在移動IM市場發生影響,梁暉保持著謹慎的評價態度,一再強調“與運營商更多將是互補關系而非競爭關系,把產業鏈里有影響力和關鍵的、能互贏得合作伙伴團結起來將是PICA的重要戰略,不排除有和運營商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