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甜瓜品種由浙江省杭州三雄種苗有限公司引進。該品種果實橢圓形,皮色成熟時青黃相間,白肉,坐果后40d(天)左右成熟,單果重1~1.5kg,含糖量16%左右,有清香,抗逆性強,極耐低溫,多次坐果性能好,產量高,每667m2產量可達3200kg,產值在萬元以上。特別適宜早春大棚特早熟栽培,即育苗階段采用電熱線加溫育苗和三膜覆蓋方式(鋼管大棚膜、小環棚膜和地膜)。大田采用6層膜覆蓋栽培,最外層的鋼管大棚膜厚0.08~0.1mm,寬7~8m:第2層中棚(毛竹棚)膜厚0.03~0.04mm,寬8m;第3層小環棚膜厚0.03~0.04mm,寬3~3.2m:第4層為蓋在小環棚膜上的無紡布;第5層是蓋在無紡布上的膜(上年用過的鋼管大棚膜),寬3~3.2m:第6層是覆蓋于畦面的地膜,厚0.015mm,寬2~2.2m。
選用抗逆性強、極耐低溫的翠綠甜瓜進行大棚特早熟栽培,一次性施足基肥,合理栽培密度,及時整枝、授粉,做到2~3次坐果并且提早上市。從而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1 播前準備
1.1 營養缽缽土準備
選擇5年以上未種過瓜類作物的水稻土,經充分粉碎,并在粉碎時加入5%~7%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667m2用營養土350kg左右,有機肥17.5~25kg,并調整營養土濕度,要求用手捏成團,從1m高離手自然落地即散為宜,過干不利于出苗,過濕不利于出健壯苗。
1.2 裝缽
采用8cm×10cm塑料缽育苗,將備好的營養土裝在缽中,為缽體高度的七成為宜。
1.3 浸種催芽
注意天氣預報,要選擇連續晴好天氣催芽播種,播種前曬種,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整齊度,然后將種子放在55℃溫水中浸種讓其自然冷卻,浸種時間5~8h(小時),浸種后將種子洗凈,然后用干凈的濕紗布包裹好,放在30℃恒溫箱中催芽(如果種子數量少,也可采用體溫催芽),24h(小時)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 播種育苗
2.1 播種期
播種期為11月20日至12月10日。
2.2 苗床準備
苗床宜選擇地勢高爽、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田塊,即當年要種植甜瓜已覆好膜的大棚內,棚中央先覆蓋地膜,再放2cm厚稻草,稻草上放置好營養缽。
2.3 播種
將露白的種子每缽播1粒,覆蓋1cm厚的蓋籽泥,蓋籽泥用30%苗菌敵1包20g拌干細土25kg做成藥土,預防苗期病害。播種后缽上覆膜,再撐上小環棚并蓋膜,夜晚棚膜上蓋草簾或無紡布。播后不澆水,70%的種子出苗后揭去地膜。
3 苗期管理
3.1 溫度
采用電加熱溫床育苗和控溫儀控制溫度。播種到苗出齊,床溫應保持白天28~32℃,夜晚18~22℃。齊苗到第l片真葉展開前,床溫應保持白天20~25℃,夜晚15~18℃,注意控溫防高腳苗:第1片真葉展平到第3片真葉展開,床溫白天25~30℃,夜晚15~20℃,適溫促苗健壯。定植前,白天溫度20~15℃,夜晚12~15℃,低溫煉苗,使之逐步適應移栽后的大田環境。
3.2 通風通光
采用3膜覆蓋,鋼管大棚膜、毛竹環棚膜以及覆蓋的地膜均用新的,要保持膜的清潔度,增加膜的透光度,在床溫不低于15℃的條件下,小環棚膜要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和強度,增加通風換氣,降低苗床濕度,陰雨天也應設法通風換氣。
3.3 水分和濕度
出苗到第1片真葉展開要嚴格控制澆水,到第3真葉展開,隨通風量的增加和苗體需水量的增加適當澆水。通常在晴天的上午澆水,1次澆透。先將水放在大環棚中預熱,水溫不低于15℃。澆后待植株及土表面水漬干后至傍晚再覆蓋小環棚膜,移栽前5d要低溫煉苗,控制水分,移栽前1d要打好起身藥,澆1次透水,使幼苗出缽營養土不破碎。
3.4 苗期病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采用75%百菌清或30%苗菌敵800倍液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
4 定植前的準備及定植
4.1 選地
翠綠甜瓜適應土質范圍很廣,但以深耕含有機質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塊為宜。
4.2 施足基肥
翠綠甜瓜種植以后不再進行根部追肥,因而應結合耕翻,一次性全耕層施足基肥。每667m2施充分腐熟有機肥2000kg或商品有機肥500kg,加“獅馬”牌三元復合肥50kg。
4.3 整地做畦
定植前10~15d覆蓋好大棚膜,做好畦,并覆好地膜。大棚中間覆蓋白地膜4m左右,大棚邊緣每邊再覆1.1m寬黑地膜防止雜草。地溫穩定在ls℃左右時定植。
4.4 架申棚、小環棚
在鋼管大棚中架好中棚(毛竹棚),覆蓋好中棚膜,定植后再撐小環棚,再在小環棚膜上蓋好無紡布,在無紡布上再覆蓋一層膜。定植后小環棚上的3層膜要做到白天揭,晚上蓋。
4.5 合理密植
選晴天定植。大棚中間定植2行,行距0.5m,株距0.30~0.33m,每667m2栽660~720株。
4.6 定植時間
甜瓜苗齡30d左右,3葉1心時移栽最適宜,時間為12月20日至1月10日。
5 定植后的管理
5.1 控制溫、濕度
定植后的緩苗階段,在棚溫較低的情況下,須把棚膜密封增溫,以縮短緩苗期。晴天棚溫超過35℃時,可短期揭膜通風,以開棚的背風口為好,而且關棚的時間要早。緩苗期過后,隨著外界氣溫的逐步回升,每天揭膜通風曬苗的時間需略提早,并逐步加大通風口,白天棚內溫度控制在28~32℃,夜晚為20~22℃,伸蔓期棚內溫度白天22~28℃,夜晚15~20℃,坐果期棚內溫度25~32℃,夜晚15~18℃。大棚內的空氣濕度通常是病害發生早晚、發病嚴重程度的關鍵因素,因此要經常通風換氣,嚴格控制土壤濕度,同時疏理溝系,降低地下水位,做到棚內不出現霧氣,大棚膜上不滴水,保持大棚內干燥,這樣可以大大減輕甜瓜病害的發生。
5.2 追肥
由于施足了基肥,結果前期不追肥,采摘第1批瓜后結合防病治蟲,采用0.2%~0.3%磷酸二氫鉀或0.3%的獅馬牌高鉀型全營養葉面肥,7~10d噴施1次,有利于提高甜瓜含糖量。
5.3 摘心、整枝、授粉、留瓜
5.3.1 摘心 定植后,當甜瓜3葉1心至4葉1心時主蔓摘心,子蔓伸長拔節時定蔓,每株留2條健壯子蔓作為結果枝,其余摘除。整枝摘心必須及時,并宜在晴天上午進行,以利于傷口愈合,預防病菌從傷口侵入。
5.3.2 整枝 子蔓每節都有孫蔓生長,從基部第1節開始直到目標預留坐果節位15~16節,1~14節分生的孫蔓全部抹除。2條子蔓按同一方向生長。
5.3.3 授粉 當15~16節子房成形,花辦即將開放,即開花前1~2d用“獅子山”牌坐瓜靈噴施,依棚溫配制濃度,根據實踐,棚溫低于20℃,用1瓶(10mL)加1kg水;棚溫20~30℃時加水1.3kg;30℃以上,加水1.5~2kg。用小型手動噴霧器噴施,做到噴施均勻周到,否則容易產生畸形果,影響商品率。為了預防蔓枯病菌在開花期侵入子房,每kg液中加入1mL含量25%的阿米西達。
第1次授粉的同時抹除預備坐果節位后的孫蔓,直至第2次坐果節位。第2次坐果節位根據氣候條件以及翠綠甜瓜生育進程確定,根據實際情況,即翠綠甜瓜膨瓜期結束進行糖分積累時,與第1次授粉間隔25~27d進行第2次授粉,第3次授粉時間,由于天氣轉暖,大棚溫度相對較高,與第2次間隔22d左右。
5.3.4 留瓜 由于甜瓜特早熟栽培,前期生長期正好處于寒冬臘月,營養體較小,根據實際情況,第1次留果節位15~16節。坐果后5~7d疏果,去小留大,去僵瓜、歪瓜。1株甜瓜2條子蔓各留1個瓜,要求大小基本一致,以利于果實均衡生長。以后各次授粉留瓜與第1次基本相同。
6 病蟲害防治
6.1 農業防治
全生育期內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主要做到大棚四周三溝配套,排水通暢,溝內無積水,施入的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早春保溫階段要適當通風,降低棚內濕度。
6.2 藥劑防治
由于翠綠甜瓜抗逆性強,病蟲害相對其他甜瓜品種來說要少,并于6月底前后可全部采收結束,因而蟲害和病害發生相對不多。蟲害以蚜蟲為主,藥劑可用10%蚜虱凈10g加水15kZ噴霧,做到量足,正反面要噴到。苗期病害以猝倒病為主,可用30%苗菌敵10g加水15Lg。大田生長期間病害以霜霉病、白粉病為主。霜霉病可用25%阿米西達8mL加水15kg,白粉病可用62.5%仙生10g加水15kg,或用10%世高10g加水15kg噴霧防治。
7 適時采收
由于坐果集中,成熟期相對一致,應適時采收,翠綠甜瓜開花至成熟需40d左右,而特早熟栽培由于前期積溫少,因而成熟期相應要長,第1批果成熟要44d左右。如果不成熟采收,甜瓜品質明顯變差,影響質量和市場信譽,因而要求采摘成熟度較好的瓜上市。翠綠甜瓜成熟最鮮明的標志是孫蔓所留功能葉在甜瓜成熟期間,從出現失水斑點到逐漸枯萎,直到用手握緊整片葉而脆碎說明甜瓜成熟較好,因而可肉眼觀察功能葉確定甜瓜采收期。特早熟栽培最早上市從4月15日左右開始可持續到6月底。
作者簡介:王亞林,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西瓜甜瓜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