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姜堰市不斷調優種植業結構,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其中經多年摸索總結出了大棚早熟西瓜、水稻輪作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不僅有錢有糧,而且實行水旱輪作,瓜、稻田間病蟲草害明顯減少,加之西瓜田底子肥、讓茬后的根莖葉還田后又能有效地改土培肥,顯著減少了后茬水稻的用肥量,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發展。
1 茬口安排及經濟效益
西瓜:1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移栽,“五一”前后開始上市,6月中旬讓茬;一般每667m2產量為3500~4000kg,產值4000~4500元。水稻:5月中旬育苗,6月下旬西瓜讓茬后移栽,10月中下旬成熟讓茬,每667m2產量為600kg婦左右,產值950~1000元。全年瓜、稻兩熟每667m2總產值4950~5500元,去除一切成本,每667m2純收益3500~4000元:是常規稻麥布局收入900~1000元的3~4倍。
2 西瓜配套栽培技術
2.1 選用良種
生產中一般選用早熟、優質、抗病、高產小型西瓜,如小蘭、小鳳、早春紅玉、秀麗等品種,或中型西瓜京欣1號、早抗京欣等品種;667m2用種量小型禮品西瓜150g,中型西瓜200g。
2.2 培育壯茁
2.2.1 備好苗床 苗床應選在定植大田附近地勢較高、灌排水方便、靠近電源的地方。床寬1.2 m,長度視苗數而定,一般不超過60m;床地平整后,在底層鋪一層稻谷糠,再鋪一層地膜,在地膜上按間距7~8cm排好電熱線。選用長120m、功率1kw的電熱線。播前7~10d,選用疏松肥沃的蔥蒜茬、無病菌、無雜草的砂壤土,經多次培肥翻耖充分熟化,最后過篩后加常青藤生物菌肥拌和后作營養土或采用輕基質作缽料。營養缽直徑、高度均為8cm,每667m2備缽1000只,擺放整齊,加蓋地膜,增溫保濕。
2.2.2 浸種催芽 將種子放在55℃的水中攪拌15min(分鐘),清水冷卻6~8h(小時)后撈出后。再用10%磷酸三鈉稀釋液浸40~50min或0.1%高錳酸鉀稀釋液浸30min,最后用清水洗凈后催芽。在盤中放人濕紗布,將種子均勻鋪在紗布上。再蓋1~3層紗布,放人28~30℃的恒溫箱中,直至80%以上種子露白后播種。
2.2.3 適時播種 播前苗床澆透水,待水滲透后,將種子芽尖朝下平放在營養缽中,每缽1粒,覆蓋綠亨1號拌和的細土1cm左右,以不露籽為宜。平鋪一層地膜,搭建小拱棚,加蓋草簾,電熱線通電。
2.2.4 精細管理 出苗前不通風,以保溫保濕為主,床溫白天保持30~35℃,夜間20~25℃,約60%的種芽出苗后揭去地膜,適當降低床溫,白天保持在28~30℃,夜間15~18℃。晴好天氣通風散濕,遇連陰雨天撒干細土去濕。齊苗后、移栽前分別用綠亨2號,或綠亨殺菌王,或波爾多液,或可殺得加吡蟲啉加“蔬菜專家”等生長調節劑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和蚜蟲,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培育子葉完整肥厚、葉色深綠、節間粗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適齡壯苗。
2.3 施肥定植
2.3.1 施足基肥 移栽前60d,結合耕翻整地,667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3000kg、氮磷鉀總含量45%的硫酸鉀復合肥50kg,腐熟餅肥200kg作基肥,全田撒施,多次耕翻凍曬垡,充分拌和熟化土壤,使肥土相融。
2.3.2 建棚覆蓋 定植前30d左右,人工除草,清除雜物,耙平細整,667m2用60~80mL都爾加水50kg噴于畦面除草。然后用直徑3cm左右、長5m以上竹竿或鍍鋅鋼管材料搭建頂高170~210cm、肩高100~150cm、跨度400cm的大棚,長度視地塊而定,南北向,拱架間距80~100cm,采用大棚、小棚、地膜三膜栽培,大棚選寬4.5m、厚0.008mm的耐老化、高保溫的長壽無滴膜覆蓋,固定、閉棚增溫。
2.3.3 及時定植2月底至3月初(苗齡30~35d),選擇晴好天氣上午定植,每667m2定植700株,即行距200cm,株距40cm。封好定植孔,每667m2用2kg婦常青藤生物肥加水后澆足活棵水,再按寬120~130cm、頂高50cm搭建小拱棚。
2.4 田間管理
2.4.1 保溫保濕 白天保持棚溫32~35℃,超過38℃在背風面揭膜換氣:移栽活棵后,注重通風降溫排濕,白天保持28~30℃,外面氣溫達18℃或棚內5~10cm地溫在25~30℃時揭去小棚膜:開花坐果期白天保持在28~30℃,夜間20℃左右;保持土壤濕潤,保證西瓜生長和開花坐果的需水量;如遇連陰雨,排水降漬或通風排濕。后期外界氣溫較高,注意采取遮陰降溫措施。
2.4.2 人工授粉,調整瓜果 當主蔓長至12~15節時,選子房大而正、瓜柄直而粗的第2或第3雌花留作第1瓜,子蔓在5~7葉節選留1個瓜,第1批瓜七至八成熟時,在根莖部新發蔓上選留第2批瓜:對留瓜的雌花人工輔助授粉。雌花開放的上午選用當日開放正常異株的雄花,晴天上午7:00-10:OO、陰天上午9:00-11:00,將花粉直接涂于雌花柱頭上,或用毛筆收集花粉盛于培養皿內,然后涂于柱頭上,并用色帶或掛牌標記。為保證已坐瓜果外表著色均勻,當果實基本定個時調整著地部位,適時翻瓜。
2.4.3 植株調整 采用3或4蔓式整枝,主蔓長60cm左右時,首先在主蔓基部3~5片葉節間選留2~3條生長健壯的子蔓,去除其他子蔓,然后將主蔓引向中間、子蔓引向棚邊的方向生長,使蔓葉之間不重疊。為防止跑蔓,選擇晴天下午用土塊分期壓蔓。第1批幼瓜坐穩后,每株保留幼瓜1個,其余摘除,以利于結大瓜,并防止出現畸形瓜,一般不再整枝疏蔓;第1批瓜采收后,適當整枝疏蔓,去除基部老葉和小分枝,改善田間通風受光條件;第2批瓜坐穩后,每株留2個瓜,在瓜蔓頂端留5~6片葉摘心,減少養分消耗。
2.4.4 合理追肥 坐瓜前控制施肥,第1批瓜坐穩后開始膨大,幼瓜直徑達5~6cm,重0.5kg時,距根90cm處開溝穴施肥,每667m2施氮磷鉀總含量45%的復合肥30kg和硫酸鉀10kg。第1批瓜收獲、第2批瓜坐穩后。在棚中間墑溝處補施接力肥,每667m2施硫酸鉀、尿素各10kg,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果實的商品性和產量。同時結合防病治蟲,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或802等植物營養液。
2.4.5 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常規西瓜種植布局,易發生疫病、枯萎病、白粉病、蚜蟲、紅蜘蛛、斑潛蠅等病蟲害,每667m2防治病蟲害需人工5~6個、農藥費50元左右;而實行瓜、稻種植布局,基本不發生威脅西瓜生產的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發生也較輕微,只需選用銳勁特、樂斯本、阿維菌素等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防治蚜蟲、紅蜘蛛、斑潛蠅,每667m2減少用工50%、農藥費40%左右,確保西瓜優質安全無公害。
3 水稻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用良種
選用米質優、產量高、抗性強、熟期適中的中熟晚粳品種寧粳1號或武運粳13號等。
3.2 培育壯秧
5月中旬采用肥床旱育方式,667m2大田用種量3.5~4kg,播前藥劑浸種,培育適齡多蘗壯秧。
3.3 合理密植
按行距30cm、株距10~12cm規格,667m2栽1.8~2萬穴,基本莖蘗苗8~10萬。
3.4 肥水管理
667m2大田總用氮量18~19kg,注重氮、磷、鉀配合施用。移栽前作基肥和栽后作追肥比例為5,5:4,5:穗肥宜重促輕保。
水分管理掌握淺水栽秧,過水活棵,薄水促蘗,夠苗及時擱田,前輕后重分次擱透,后期要求干干濕濕、養根保葉、活熟到老,不宜斷水過早。
3.5 病蟲防治
播前抓好種子處理,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預防條紋葉枯病發生,其他病蟲害按植保部門病蟲情報及時防治。
作者簡介:劉裕嶺,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瓜菜栽培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