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所采集的西葫蘆根腐病病株進行分離培養(yǎng),共得到5種病原菌,分屬于疫霉菌Phytophthora和鐮刀菌Fusarium2個屬。經(jīng)致病性測定,確定引起西葫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為疫霉菌,鐮刀菌對西葫蘆根腐病的發(fā)生有加重作用。經(jīng)鑒定該致病疫霉菌為煙草疫霉菌(Phytophthorantcotaicte),主要致病鐮刀菌為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am)。
關(guān)鍵詞:西葫蘆根腐病;病原鑒定;煙草疫霉菌;尖孢鐮刀菌
西葫蘆根腐病也被人們稱為萎蔫病、爛秧病等,是近幾年普遍發(fā)生在山西省日光溫室內(nèi)新生的一種根部病害。該病多從始花期開始發(fā)生,危害植株根部,造成根部皮層腐爛,上部莖葉萎蔫死亡,嚴重地塊發(fā)病率之高在70%~90%,成為影響和制約保護地西葫蘆種植與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國內(nèi)外報道的能夠引起西葫蘆根腐病的病原主要有茄病鐮孢菌,辣椒疫霉菌、甜瓜疫霉菌和煙草疫霉菌等,那么引起山西省西葫蘆根腐病的病原究竟是何,還未見報道。現(xiàn)將筆者采集病集株進行分離培養(yǎng)、致病性測定和病原菌鑒定的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病株 供試病株于2004年采于山西省長子縣、交城縣和榆次市三地發(fā)生西葫蘆根腐病的越冬茬西葫蘆溫室中。
1.1.2 供試西葫蘆品種 越冬茬西葫蘆品種為冬玉,由長子縣綠榮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
1.1.3 供試培養(yǎng)基 供試培養(yǎng)基為黑麥培養(yǎng)基、胡蘿卜培養(yǎng)基、PDA培養(yǎng)基、PSA培養(yǎng)基、米飯培養(yǎng)基、PL培養(yǎng)基、Bilay’s培養(yǎng)基和Czaek培養(yǎng)基。
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胡蘿卜基礎(chǔ)培養(yǎng)基中加入利福平20mg/L、氨卞青霉素200mg/L、制霉菌素100mg/L。
1.2 試驗方法
1.2.1 分離物的分離和純化 病株采用組織分離法。鐮刀菌(Fusariupd采用稀釋純化法,培養(yǎng)基為PDA平板培養(yǎng)基。疫霉菌(PhTtophthora)采用藥劑純化法,培養(yǎng)基為選擇性平板培養(yǎng)基和胡蘿卜培養(yǎng)基。
1.2.2 分離物的致病性測定
1.2.2.1 幼苗培養(yǎng) 將滅菌砂與壤土按1:1混合裝于滅菌的9cmxgcm塑料杯中,澆透水,將種子用0.3%高錳酸鉀液消毒15min,洗凈,浸種催芽后播于杯內(nèi),上覆滅菌土1cm。每杯1粒,出苗后備用。
1.2.2.2 接種體準備 疫霉菌接種物準備:任選1株疫霉菌菌株,活化后接種在胡蘿卜培養(yǎng)基上,25℃條件下培養(yǎng)10d,再挑取菌絲于無菌水中,在10~14℃下放置30min,使其產(chǎn)生游動孢子,待形成大量的休止孢后,將其稀釋成300個/mL左右的孢子懸浮液,以備接種使用。
鐮刀菌接種物準備:將純化的PDA平板上的鐮刀菌培養(yǎng)5d,切成0.2cm見方的小塊,移入500mL三角瓶的PL培養(yǎng)液中,25℃、120次/min振蕩培養(yǎng)7d,用雙層紗布濾后,濾液用3000r/min離心15min,棄上清液,將沉淀部分加入一定量的無菌水,充分攪拌后,制成1×106的孢子懸浮液,以備接種使用。
1.2.2.3 單菌株接種 疫霉菌接種采用下胚軸接種法和蘸根接種法,鐮刀菌采用蘸根接種法。下胚軸接種法:在幼苗莖基部子葉節(jié)下1am處刺取深度為莖粗1/3的傷口,將在胡蘿卜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10d的疫霉菌的菌絲切成邊長2mm的方塊,接種在傷口處,以傷莖不接種作為對照,在20℃左右用滅菌脫脂棉蘸無菌水保濕24h,定期觀察病情。每處理10株,設(shè)3次重復(fù)。蘸根接種法:即將根系蘸孢子懸浮液,以無菌水作對照,在24~32℃下定期觀察病情。每次處理10株,設(shè)3次重復(fù)。
1.2.2.4 混合菌株接種 采用蘸根接種法,處理1先接種疫霉菌,24h后再接種鐮刀菌,對照12次都接種疫霉菌;處理2先接種鐮刀菌,24h后再接種疫霉菌,對照22次都接種鐮刀菌。定期記載發(fā)病情況。
1.2.2.5 病原菌再分離 對接種發(fā)病植株在實驗室再分離,方法同1.2.1。
1.1.3 病原菌的形態(tài)描述與鑒定 疫霉菌參考鄭小波對疫霉菌的鑒定方法。觀察胡蘿卜瓊脂培養(yǎng)基上菌落生長情況:將胡蘿卜瓊脂培養(yǎng)基平板上的菌絲小塊移入到盛有滅菌自來水的培養(yǎng)皿中,25℃條件下培養(yǎng)1~2d,觀察孢子囊的形態(tài)特征:挑取產(chǎn)生孢子囊的菌絲塊于試管中,加水1mL,用力搖晃5min,觀察孢子囊的脫落情況:在胡蘿卜瓊脂培養(yǎng)基上與標準菌株配對培養(yǎng)2~3周,檢查有性器官產(chǎn)生情況。
鐮刀菌參考Booth分類系統(tǒng)進行鑒定,在Booth標準條件下,將純化后的菌株接種于PSA培養(yǎng)基上,在25℃、每天12h日光燈照射條件下培養(yǎng),4d后測定菌落直徑并計算生長速度,10d后觀察培養(yǎng)性狀和產(chǎn)孢情況。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病原菌分離結(jié)果
2004年12月上旬,從長子、交城和榆次三地各選取根腐病病株4株,共12株,分別在黑麥培養(yǎng)基上分離培養(yǎng)。從表1結(jié)果可知:12株病樣分離出26個分離物,分離率為100%,初步鑒定為疫霉菌屬(Phytophthora,簡稱P)和鐮刀菌屬(Fusarium,簡稱F,4種分離物分別用F1、F2、F3、P4表示),其中9株分離到疫霉菌,分離率為75%,標記為Pycl、Pyc2、Pyc3、PJcl、Pjc2、Pzzl、Pzz2、Pzz3、Pzz4;17株分離到鐮刀菌,標記為鐮刀菌Flycl、Flyc4、Fljc2、F1jc4、Flzzl、Flzz3、F2yc3、F2jcl、F2Jc3、F3yc4、F3jc3、F3ic4、F3zz4、F4yc4、P4jcl、F4zz3、F4zz4;有7株同時分離到疫霉菌和鐮刀菌,P與F1、F2、F3、P4在同1病株中的分離率分別為33.3%、16.67%、8.33%、25%。

2.2 分離物的致病性測定
分離物接種試驗結(jié)果如表2所示:用疫霉菌接種于西葫蘆幼苗下胚根,可使西葫蘆發(fā)病,呈現(xiàn)典型的根腐狀,從病株可再分離得到和接種菌相同的病原菌。鐮刀菌醮根接種西葫蘆幼苗,4個菌種中只有Flycl有較高的致病性,病狀為典型枯萎病狀,從病株中再分離也得到Flycl病原菌,其余的F2yc3、F3yc4、F4yc4 3個菌種無致病性或致病性較弱。以上結(jié)果說明疫霉菌是引起日光溫室西葫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疫霉菌與致病鐮刀菌互作關(guān)系試驗結(jié)果如表3所示:先接種疫霉菌后再接種致病鐮刀菌、先接種致病鐮刀菌后再接種疫霉菌的平均發(fā)病率都顯著高于2次只接種疫霉菌、致病鐮刀菌的發(fā)病率,可以看出致病鐮刀菌與疫霉菌對西葫蘆根腐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累加效應(yīng)。

2.3 病原菌的形態(tài)描述與鑒定
疫霉菌在胡蘿卜培養(yǎng)基上菌落呈棉絮狀,氣生菌絲較茂盛,基生菌絲扭曲,粗細不均,有時呈珊瑚狀;厚垣孢子不多見。球形,大小為23.6~33.1μm(27.2μm);孢囊梗不分枝或簡單合軸分枝;孢子囊近球形、卵形,基部鈍圓,大小為30.4~50.1μm×19.5~34.1μm(36.8×25.9μm),長寬比值平均為1.42,乳突明顯,高3.1~5.2μm(4.2μm),孢子囊頂生,常不對稱,具脫落性,孢囊柄短,長約0.6~4.7μm(3.1μm),排孢孔寬4.2~7.1μm(5.1μm);藏卵器球形。壁光滑,直徑21.4~28.5μm(26.1μm),卵孢子球形,滿器,直徑16.8~23.6μm(21.5μm);雄器圍生,近球形,大小為10.2~14.4μm×8.4~12.8μm(12.8×11.6μm);孢子囊在條件適合時可釋放8~22個游動孢子,游動孢子為橢圓形、圓形或腎形:異宗配合:菌絲生長最高溫度36℃。根據(jù)鄭小波疫霉菌分類系統(tǒng),該疫霉菌鑒定為煙草疫霉(P.nicotianae)。見圖1~3。

鐮刀菌菌株Flycl在Booth標準條件下培養(yǎng),其氣生菌絲絨狀,潔白豐厚,在PSA培養(yǎng)基上生長4d的菌落直徑為3.1cm,產(chǎn)孢細胞短,單瓶梗;培養(yǎng)物紫色:小型分生孢子數(shù)量多,卵圓形,大小4.2~11.1μm×2.5~3.4μm;大型分生孢子組型美麗,月芽形,稍彎,向兩端比較均勻變尖,一般3~5隔,多數(shù)為3隔,大小12.3~37μm×3.0~6.0μm;厚垣孢子多球形,直徑為9.4~13.5μm,間生或頂生;未見有性階段。根據(jù)Booth鐮刀菌分類系統(tǒng),該鐮刀菌鑒定為尖孢鐮刀菌(F. oxYsporurn)。其他3種鐮刀菌本試驗未做進一步鑒定。
3 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對不同地點采集的西葫蘆根腐病病株的病原物進行分離、致病試驗和鑒定,結(jié)果表明:引起山西省西葫蘆根腐病的主要原物菌為疫霉菌屬(Phy-tophthora)的煙草疫霉菌(p.nicotianaer)和鐮刀菌屬(Fusarium)的尖孢鐮刀菌(F.oxysporum),其中煙草疫霉菌(p.nicotianaer)是主要病原菌。國內(nèi)外涉及西葫蘆根腐病的報道較少,僅見1999年Hossain有過西葫蘆對煙草疫霉菌高度敏感的報道。
試驗中分離得到1種疫霉菌和4種鐮刀菌,本試驗對不同的分離物進行了單菌株接種,其中疫霉菌和尖刀鐮孢菌對西葫蘆有致病性且致病性較強,而疫霉菌接種表現(xiàn)典型的根腐病癥狀,尖刀鐮孢菌接種表現(xiàn)出典型的枯萎病癥狀。通過進行2種致病菌的致病關(guān)系試驗,證明尖孢鐮刀菌能加重根腐病的發(fā)生,這2種病菌的互作機理以及其他3種鐮刀菌是否也和根腐病的發(fā)生有聯(lián)系,還需進一步試驗。
文獻報道,侵染瓜類的疫霉屬的真菌有許多種,如甜瓜疫霉菌(P.melonis)、辣椒疫霉菌(P.capsici)、煙草疫霉菌(P.nicotianaer)和隱地疫霉菌(P.cryptogea)等。本試驗證明,煙草疫霉菌(P.nicotianaer)是山西省發(fā)生日光溫室西葫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這可能與地域和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guān),關(guān)于煙草疫霉菌在日光溫室內(nèi)的生活史、侵染規(guī)律以及侵染機制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簡介:郭尚,男,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瓜類育種和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