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蒂奇(Noel Tichy)在《領導引擎》一書中提到,當今世上最稀缺的資源,是能夠持續帶領組織轉型,進而在未來世界中成功的領導人才。成功的企業重視領導人才,具備期望和鼓勵領導才華的企業文化,并積極投入時間和資源培養領導人才。

每個人都知道企業里最需要的人才是領導型人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這種人才。是靠招募直接從外界挖?還是靠自己有制度地培養?明基的做法是以自己培養為主,因為企業內所需要的領導型人才,不僅要出現在企業高層,還要來自每一階層。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接班梯隊,堅強的人才結構。從大學生招募,從新人入職,從基層開始,公司要不斷地發掘具有領導潛質的人,主動參與他們的職涯規劃,安排綠色通道,包括崗位輪調與升遷,使得他們有機會在新的崗位不斷歷練,不斷地更新學習曲線,不斷地用實踐證明實力,不斷地向上進步。
如果部門里沒有培養出能夠擔任部門主管的人,他就不算是合格的領導,只能算是一個管理人員,而且這個管理職務將很短暫——部門出不了人才,業績就無法名列前茅,落后的時間久了,遲早會被換掉。以這個標準衡量,這幾年所培養出來的主管,做事的人偏多,帶人的人偏少,能帶出領導型人才的好領導更少。
最近有一位同仁,當她擔任產品經理的時候,兩個助手先后出任分公司主管,業績一樣蒸蒸日上。最近,她調到分公司,盤點部門人才的時候,從中選擇了4人,明確在兩年之內把他們培養成擔任分公司主管的骨干。雖然說這4個人原本就相對資深,并不是這位主管一手帶出來的,但是這種主動規劃部屬職涯的精神,不畏業績排名壓力,主動放人高飛的大氣,在公司內部實在少見,很是難得。
這位主管所屬的分公司,業績表現出色,某一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30%,并且帶動其他關聯產品強勁成長;部門內部氛圍很好,有團隊作戰、互相支援的精神;與經銷商的互動良好,跟經銷商形成學習型組織,共同學習與成長。主管以未來主管的角色要求這4位接班人,使得他們的思想提升一個臺階,跳出本位主義,不僅關心自己操盤的產品,也關心別人的產品,開會的時候大家一起商量,找出最好的做事方法。這樣一來,不僅團隊容易形成共識,產品線之間容易形成合力,集體行動迅速而高效,帶動了業績全面上揚。
對于一線領導,不僅要求能夠培養出接班人,還得貢獻出人才擔任其他部門的主管。領導不是把業績做好就了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培養人,尤其是培養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人才。在這個要求之下,領導一定要有培養的能力,對培養別人有種天生的欲望,甚至是焦慮。要天天想著如何把身邊的人教好,如何將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透過生動的故事,變成可傳授的觀點,傳授其他人。發生一件事,召集大家討論,是為了學習與培養,而不只是解決事情的本身。要讓整個團隊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也把培養變成一種習慣。
一個領導的形成,無法在課堂上,因為領導不是靠讀書讀出來的;一個領導的形成,不能只在單位總部,因為領導不是靠指揮別人指揮出來的。領導是偉大的經歷,而這些經歷的起點必須在第一線,在組織與外界接觸的邊界上,接受外界的沖擊,轉換成最生動、最實際的知識。然后,再靠不斷地換崗,在不同的職位經歷不同的知識沖擊,不斷地吸收消化,不斷地用好的業績、口碑,驗證每一階段所吸收知識的含金量,并把高含金量的知識進一步轉化成可傳授的觀點,用自己的故事,靠自己演繹,傳授給身邊的人,形成自己的領導能力。
培養將軍需要戰爭學院,戰爭學院需要設置在第一線。如果所有分公司,都像這位主管所領導的戰爭學院,可以培養出十大元帥、十大將軍的話,BenQ這個品牌要實現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雄心壯志,問題不大。
(編輯:袁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