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闊的地域文化差異,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區域經濟不平衡,社會階層的迅速分化,為中國市場發展孕育了數不清的機會。因此,在中國,相當多的行業還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出現西方成熟穩定市場的品牌競爭格局——一個行業最多只有幾家品牌存在。因此,中國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意思、令人激動萬分的市場,因為總是不停地有機會出現,所以,經常會在中國市場上演螞蟻絆倒大象的故事。
因此,我認為,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中型企業來說,特別是在這個有像雙匯這樣的巨鯨型企業存在的行業,行業發展變化的每一次機會,經濟變化帶來的消費分眾化的每一次機會,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會太過于強調非常明晰的戰略,而抓機會,通過不斷積累的利潤形成自身快速的發展,迅速地壯大我們的規模,就是我們的競爭戰略。正是這樣的決策,才使我們靈活,才使我們保持一個驚人的發展速度,從而使我們進入了行業的前五強,并且在低溫冷鮮肉這一領域鑄造優勢競爭力。這些競爭力的形成,正是因為我們抓住了很好的機會。
那么,為什么我們能抓住這樣的機會呢?一切來源于我們對于速度的認識,速度是識別機會并且抓住機會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我們獨特的速度管理,對于速度的認識方面,有著與眾不同的認知。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制約速度的障礙,竟然在于一個企業組織體系。組織體系的設計,關乎著速度,也就是關乎識別市場機會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因此,根據企業速度發展的需要,我們將組織體系當中權力下沉,給許多經理人以及一線員工非常多的權力,使他們常常有自主權,我們明白,權力的下放,也意味著責任的同時下放,所以許多經理人及一線員工會非常謹慎地使用自己的權力,從不會濫用職權。
因此,許多機會就是這樣被一線員工及中層經理人發現的。比如,在某一區域渠道方面,如果競爭對手做得不好,我們就會主動配置資源,在這一區域比競爭對手做得好。再比如,在產品創新方面,一旦發現消費者對于產品認知產生了變化,我們很快就能進行包裝設計、產品改進的升級,大大快于競爭對手的速度。而對于重要的社會資源,比如終端資源爭奪方面,也由于我們的速度快于競爭對手,在二線、三線市場,我們往往能比競爭對手找到更好的終端資源。正是這些眾多的機會不斷累加,才逐漸構建起來我們今天的優勢,而正是這些速度,才使得我們的企業總是保持著一種向上的活力和昂揚的斗志。這種不斷迸發出來的創業者的激情,常讓我們感動于我們事業的重要。
更最為重要的是,因為對速度的管理,我們無形當中鍛煉了隊伍,這是因為常常要抓住非常重要的機會,一線員工和經理人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而大多時候,并不是企業總有資源給予支持。這時,他們常會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他們總能千方百計整合資源,創造性地抓住他們察覺到的機會。
對于一線員工和經理人來說,他們職業生涯當中所存在的機會,就存在于他們之間的競爭中,而誰的速度快,誰就能抓住向上發展的機會。當這一切成了一種習慣,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文化基因中,就出現了“速度”二字。
編 輯:袁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