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就多判你幾年!錢退出來就沒事了!不老實交代就把你關起來!事情說清楚你就可以回家了!事情說出來,算你自首!我們調查過了,就是你干的!別人都說了,你還不說?快說吧,不就是拿了別人一點錢嗎?你所有的事情我們都清楚!你不說就是不老實!這是十句蠻有力度的話,也是很順口、很容易出口的話,如今被禁止了。
南京市玄武區檢察院推出了這樣的辦案“十大禁用語”,以規范偵查行為,改變“嫌疑人一定有問題”的思維定式(1月3日新華社)。“禁用語”是對公務人員濫用公權力的一種約束,盡管這還是很淺表層面的約束,但它是有價值的。看起來那些話都是為了盡快辦好案件,實質是一種侵害他人權利的語言“軟暴力”。
一個文明法治的社會,有些話在工作中是不能說、不應說、不可說的。此前我們也見過其他領域的一些禁用語,比如北京豐臺法院公布的“十條忌語”,有“這里是法院,是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你不服,到上面告好了。”“這個案子我管不了,去找領導好了。”“你問我,我問誰。”“甭廢話,不交錢就抓你。”等等;比如重慶渝中區發布的教師“十條禁語”:“你為什么這么沒用?”“你簡直無可救藥。”“你怎么這么笨。”“你不認真學習可以,但不要影響其他同學。”等等;還有一些地方規定政府新聞發言人禁用語“無可奉告”、領導干部會議禁用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等。
那些平常耳熟能詳的話,一旦禁止,你還真發現“值得一禁”。如今,我們的“禁用語”不是太多了而是還很不夠,比如剛剛看到的一個新聞,就說明醫生也很需要“禁用語”:南京一位剛剛一周歲的女孩,不幸患了急性白血病,醫生竟然對她母親說,“如果沒有經濟實力,就不要治了。”“沒錢就別治病”這種話,難道不應該成為醫生的“禁用語”嗎? 在美國,忌語是很多的,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對別人構成“冒犯”。比如,你不能把什么也看不見的人稱為盲人,正確稱呼是“弱視者”;你不能說人家是矮子,應稱為“個子不高者”;也不能說人家是胖子,應說“身體寬大者”,等等。美國學校的課本也小心翼翼,“課本禁用語”已有了“黑名單”,甚至形成了審查制度。而因為政界粗話太多,以色列則搞了本“議員禁用語手冊”,被禁用的語言有“蠢貨”、“怪物”、“腦子壞了”、“內奸”、“鄉巴佬”、“一錢不值”以及“希望你趕緊消失”等等。忌語、禁用語滲透于政治生活與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融化于每個人的心中,文明才能成為現實。
在公權力領域,禁用語在未禁之前,它其實是對公民“軟權利”的無形侵害。比如檢察官如果說出“不說就多判你幾年”,顯然是恫嚇、是威脅、是越權,“判幾年”是法院法官的事,而法官也不是想“多判你幾年”就可以多判你幾年的,法官之上還有法律在。公民的權利,即使在他成為在押的嫌犯時,也不能被“軟暴力”所剝奪和侵害;公權力作為強勢力量,必須受到限制,以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
被語言“軟暴力”所侵害的權利,它通常未被明文所明確規定;但是,“不得以某項權利沒有被法律明確規定而推定其不存在”,這是西方法理中的一則經典命題;法律法規不能窮盡公民的種種具體權利,但它是一種無形而必然的權利存在,必須受到尊重,不可“推定其不存在”而隨意剝奪。
如今,地方檢察院規定“十大禁用語”,是一件好事,是一件保護公民權利的好事,我期望:一要全面推廣,二要禁止到位。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