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9年4月日4清晨,天空剛剛出現魚肚白,一位犯人昂頭走出巴基斯坦拉瓦品第監獄,向著不遠處聳立的高大絞刑架走去,旁邊的獄友念起了《古蘭經》。犯人望而卻步著遙遠的天際,喃喃低語:“真主!救救我吧,我是個無罪的人!”很快,絞索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他的身體離開了地面,身體扭動著、抽搐著直到僵硬,就這樣告別了他的國家和人民。
對于他的遭遇,支持者悲慟萬分,反對者長吁一口氣,中立者則唏噓不已。因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犯人,而是巴基斯坦的傳奇總理佐勒菲卡樂·阿里·布托。
布托1928年出身于貴族家庭,曾在倫敦律師學院學習,1953年回國執律師業。曾先后任商務部長、外交部長等職。1967年創建巴基斯坦人民黨、1969年領導主運動推翻阿尤布汗政府,次年當選為人民黨主席。1971年任總統兼軍法管制首席執行官。新憲法于1973年8月實施后任總理,并于1977年3月齊亞·哈克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布托政府,布托被捕入獄。1979年4月4日凌晨,在獄中同妻子和長女貝娜齊樂·布托會晤后,被施以絞刑。
(二)
1977年3月7日,巴基斯坦舉行大選,人民黨取得勝利,布托再次當選為總理;而由9個黨組成的反對黨聯合組織巴基斯坦全國聯盟,指責布托偽造普選結果,要求重新選舉,并開始組織大規模反政府行動。從3月到7月,將近4個月中,對抗愈演愈烈,反對黨組織的游行多次同警察發生沖突,支持者也舉行擁護政府的示威。由于沖突。死亡約350人,在罷工期間;國家經濟遭受損失達16億美元。布托被迫讓步,同反黨就10月份重新舉行大選進行談判,然而談判破裂。
7月3日,總參謀長齊亞.哈克將軍和各軍司令到總理官邸拜訪。哈克向布托表示,軍隊支持布托,對布托是忠誠的。布托很高興。大家一起共進晚餐,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夜深了,已經是7月5日凌晨1點30分,布托才上床休息。哈克將軍及各軍司令的來訪,對布托來說,好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他一直興奮了兩天,今晚,他想安安穩穩地睡上一覺。然而布托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上床的時候,拉瓦爾品第的大街上,軍車正一輛一輛地疾駛而過。很快,電臺、機場等重要目標被全副武裝的士兵控制,通往各地的主要路口也布了崗哨,戒備森嚴。與此同時,軍隊開始包圍總理官邸。
布托作出的反應是立即給哈克將軍打電話,可是,電話接不通。他又給政府各部部長打電話,仍然不通。布托沒有死心,還是不停地打。凌晨2時,士兵們涌進了布托的臥室,為首的一名軍官說道:“布托先生,您被捕了。”
2點30分,巴基斯坦電臺向全世界報道了一條重大新聞:巴基斯坦武裝部隊接管了政府,并且對巴基斯坦人民黨全部政治領導人包括布托總理,以及巴基斯坦全國聯盟的領導人,實行拘捕。軍方發言人發表聲明說:巴基斯坦的局勢“正常,各地都平靜”,軍隊在各大城市和機場布崗。國際和國內航線班機照常起降。電臺同時宣布:軍隊成立了由三軍司令組成的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哈克將軍為軍政府的首腦。從1971年以來一直持續下來的巴基斯坦的文官政治宣告結束。政變的領導人,正是齊亞-哈克將軍。
1978年3月18日,巴基斯坦的拉合爾高等法院全體法官都出了庭,首席法官穆斯塔克·侯賽因宣布:前總理阿里·布托因為在1974年下令進行政治謀殺而判處絞刑。布托被據以判處死刑的謀殺罪,是由反對黨的艾哈邁德·拉扎·卡蘇里提出起訴的。
早在1978年8月,住在北愛爾蘭的一位巴基斯坦商人、44歲的阿卜杜勒·米爾扎,在當地電視節目中說,1974年是他在拉合爾依靠巴勒斯坦游擊隊的幫助,殺死了穆罕默德·艾哈邁德·汗,他所以殺死他是同早在1952年的一次行賄事件有關。然而,對這位商人供認的事實無人過問。1979年2月6日,米爾扎再次供認:使布托被判死刑的那一謀殺事件是他干的。他說,他要回到巴基斯坦去證明他講的話屬實。但是巴基斯坦駐倫敦使館沒收了他的護照。
對于巴基斯坦的政變,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看到布托被捕,一些國家通過各種渠道展開營救。歷來與巴基斯坦有良好關系的中國,通過聯合國和駐巴大使等外交渠道向巴軍方傳話,希望能夠釋放布托。對于中方的努力,齊亞·哈克只是哼哼哈哈,打著馬虎眼,或對中方大使避而不見。美、英也要求巴軍方能夠公正對待布托,法國總統也直接給齊亞·哈克寫信,要求讓布托流亡國外。甚至連布托昔日的對手、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也發表聲明支持布托。然而,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齊亞·哈克反而認為,釋放布托可能對自己的統治產生不利影響,于是他下定決心消除后患。1979年2月6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以4票贊同3票結果,判決對布托實行絞刑。
(三)

布托女兒貝娜齊樂也被囚禁在一間幽暗的牢獄中。當貝娜齊樂從電話里聽到父親被判的震驚消息時,孤獨和絕望包圍了她。而她的母親努斯拉合爾被扣押起來。父親為巴基斯坦鞠躬盡瘁20年之久,身兼數職,嘔心瀝血,最終卻被套上一根絞索。貝娜齊樂小姐出發去父親的死牢。他們帶她進入一座開了鐵鎖的鋼門,里面的情景令她驚異! 這是一小塊只有兩平方英尺的露天地,太陽光強烈地傾瀉在這里。里面是一道鐵柵欄的牢門,黑洞洞、陰森森,臭氣撲鼻。黑暗中響起了一熟悉的聲音:“請趕快離開這兒,孩子!”這聲音從黑暗中傳來,發自深谷。啊!是父親!是她日夜思念的父親!她的雙眼還沒有適應這里的黑暗,她看不到父親,但她感覺到父親就站在黑暗中。
“孩子,走吧!我的人民得不到準許來看望我,你怎能享受這一特別權力。在這座監獄里關滿了我們的兄弟,他們正在受酷刑,還有我們的姐妹們正在受凌辱,我怎能見你呢!”
貝娜齊爾用懇求的聲調說:“父親,我必須見您一面,因為所有關心您的人們都想知道您的情況。我是代表人民來看望您,來同您談幾句話的。給我們力量吧!給我們指出一條行得通的路!”
貝娜齊樂小姐撲過來,雙手抓住鐵柵欄,臉貼在上面,她的眼睛開始適應黑暗了,她看見了黑暗中的父親!啊,他的臉上滿是蚊叮的紅痂,看上去像一張麻風病人的臉孔。正是這張面孔,曾經虔誠地吻過麥加穆斯林圣堂里的黑石!
布托伸出顫抖的雙手,隔著鐵柵想擁抱女兒。她伸手輕輕撫摸著父親臉上的腫塊,一個連一個,連成可怕的一片。牢房里滿是蚊子、蒼蠅和臭蟲,一股惡臭氣直沖鼻孔,在里面的地上有一個被用作廁所的小坑,沒有陰溝,里面的糞便每7天才清除一次。牢房里只有一張床,被沉重的鐵鏈固定在地板上。父親的面色非常嚴肅,從他的眼睛時可以看出他的堅強與冷靜。他愛憐地撫摸著女兒的頭發,用低沉而冷靜的語調向她指出了國內危機和弊端,教她如何在政治斗爭中看準動態和趨勢……
20分鐘飛快地過去了。在貝娜齊爾小姐離開之前,布托鄭重地向女兒道出了訣別之言。“我的女兒。”他緊緊握著女兒的手,“無論什么樣的厄運降臨到我的頭上,向我起誓,你要繼續完成我的使命!”
貝娜齊爾向父親起誓。她轉身走去,沒有回頭再看一眼那個關押著國家領袖的污穢不堪的死牢。
布托死后不久,貝娜齊爾被釋放。出獄后,她繼續領導人民黨與政府作斗爭。1981年政府將她逮捕并單獨關押,直到1984年1月10日,由于她患上嚴重的乳突炎才得以釋放出國就醫。在英國流放期間,她發起了要求巴基斯坦當局釋放政治犯的運動。1985年7月,貝娜齊爾的弟弟神秘地死去,死因可能是一次蓄意謀殺事件,巴基斯坦國內群情激昂,哈克將軍不得不在12月取消了軍管法。旋即,貝娜齊爾于1986年4月結束流放生活回國。
1988年5月,哈克將軍宣布將舉行11年來第一次大選。8月,哈克將軍在一次原因不明的飛行爆炸事件中死于非命。11月16日,大選如期舉行,人民黨獲勝。12月2日,貝娜齊爾·布托正式宣誓就任巴基斯坦總理。那時,她年僅35歲,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一位女總理。
編輯:陳暢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