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身份證作為國家法定證件和公民身份號碼的法定載體,已在社會管理和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從1985年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以來,已累計制發居民身份證13億個,實有執證人口近9億。
但由于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科技含量低、防偽性能差,極易被違法犯罪分子偽造和冒用;同時由于證件只具備視讀功能,難以與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信息交換,已不適應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因此我國推出IC卡式的第二代身份證。有關專家估計,由于允許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愿領取身份證,新一代居民身份證發放量將達到10億個。
可以說,第二代身份證發放是一項牽涉億萬人民群眾的浩大的治安管理工程。
為切實落實公安部“警民和諧筑平安”活動精神,成都警方立足自身實際,利用春節前民工大批回家過年的有利時機,以集中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為綜合治理工作的切入點,開展愛民、便民、惠民實踐活動。
成都市崇州市雞冠山鄉和文錦江鎮地處偏遠,距縣城40余公里,兩鄉鎮須辦理“二代證”的村民有9000余人。如果進城辦證,他們不僅要起早貪黑,跋山涉水,還要花費不少的交通食宿費用。
公安局針對這一情況,組織民警扛上“二代證”人像采集設備,深入山村,將辦理點設在山上,為當地村民和返鄉民工上門服務,并將隨后送證上門。民警還向那些在外打工返鄉的村民承諾,將在正月初五前將新的身份證辦好送達。僅這一舉措就將為雞冠山、文錦江兩鄉鎮村民節省40余萬元的費用,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
1月25日是上山辦證的第一天,在雞冠山鄉政府的大院里,早早就聚集了聞訊而來的數百名村民。記者用鏡頭記錄了一幕幕真誠相融的感人場景。
知識點
新身份證應對五大難題
一、防偽性能大幅度提高。除證件表面采用防偽膜和印刷防偽技術外,證件芯片采用數字防偽措施,將個人圖像和資料進行編碼,可以基本滿足證件防偽需要。
二、開發機讀功能,滿足信息交換的需要。新身份證內藏數字芯片,可以與機具進行相互認證,通過機讀信息進行安全性確認,并實現現代化人口信息管理。屆時將開發出公安機關和社會相關部門使用的具備閱讀身份證的機具。

三、冷僻字有望“正名”。由于計算機字庫的限制,現行身份證經常可看到手工填寫的人名、地名。為了確保新身份證機讀信息的異地交換順暢無誤,公安部門對全國人名、地名中的冷僻字進行收集整理,并研制冷僻字庫,以解決這一難題。
四、身份證重號現象將迎刃而解。過去身份證重號、錯號不在少數,給人們帶來不少麻煩。隨著換發新一代身份證的進行,各地公安部門的人口信息資料將全部整合,構建全國統一的人口信息系統,整合過程中重號將得以顯現并加以改正,確保每個公民身份證號碼的唯一性。而且在換領身份證過程中,將對常住人口登記表、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公民身份號碼順序碼登記表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相關信息與本人進行核對,在“五一致”情況下才換發身份證,這將大大減少身份證中錯號和其他錯誤。
五、身份證照片彩色化。現有身份證采用的是黑白照片,而且藝術性差,不太美觀。新身份證采用彩色照片,由于掃描等技術的提高,清晰度也將大大提高,圖像更加直觀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