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當開張做生意賣唐餐,由于餐館地處偏僻,常有門前冷落車馬稀之嘆。
一日突發靈感,在報上登廣告說“乳鴿一元一只”,以此招徠客人。
錢夏娃常到飯店,深知乳鴿在其他唐餐館至少十二元一只,因此特地驅車四十公里去吃乳鴿。到達餐館,錢夏娃就點了四只乳鴿,卻被店員告知兩個人才能叫一只乳鴿。現在錢夏娃一個人,給半只乳鴿似乎尚無先例,所以無法滿足要求。
錢夏娃風塵仆仆,不遠“四十”公里來到餐館碰了一鼻子灰,越想越氣,便向法庭起訴趙亞當餐館,要求餐館要么賣四只乳鴿,要么賠汽油費。趙亞當剛開張便接到訴狀,頓時一頭霧水,無奈之中便讓律師應訴。
此案爭論的問題是:趙亞當和錢夏娃之間有無成立的合同。換言之,看到廣告的錢夏娃只要到餐館是否就可購買乳鴿?而餐館的附加條件,即兩個人才能買一只,對該合同有無約束作用?
法庭認為,趙亞當的廣告只是廣而告知,并非合同中的要約。錢夏娃到達餐館叫餐的行為才是要約,而對于要約,趙亞當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或者有條件的接受。比如“兩個人才能叫一只”就可作為條件,因此在趙亞當提出條件后,趙亞當的“有條件的”才成為反要約,如錢夏娃不同意,則沒有合同,趙亞當不必一定要賣四只乳鴿給錢夏娃。但是,趙亞當的廣告違反了聯邦法律的規定。除非廣告上注明“乳鴿一元一只是有條件的”,否則這則廣告就是誤導廣告,要遭到罰款和禁止。
訴訟過后雙方結下了很深的冤仇。
看到趙亞當更改的廣告,錢夏娃再次帶了王五、劉六等幾十個人,來到趙亞當的餐館只吃一元一只的乳鴿。但這次因為除了兩人才能叫一只乳鴿的條件外,無其他附加條件,所以趙亞當只能將乳鴿賣給他們。
本以為此次過后可以天下太平,豈知錢夏娃一招得手卻緊咬不放,她的烏合之眾天天到趙亞當餐館吃乳鴿配白飯。趙亞當的飯館以每天一百只乳鴿和一百桶白飯的速度在消耗著,終于趙亞當忍受不了了,對錢夏娃發出了通知,宣布她和她的伙伴們為本餐館不受歡迎的人,并禁止他們進入飯館。
為了生意起見,趙亞當又不愿意將“一元一只乳鴿”餐從廣告中刪去。為了對付錢夏娃的同伙,趙亞當在一元一只乳鴿餐后又加上了“必須點其他菜”的字樣。
豈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錢夏娃的同伙們也根據條件多點了一只素菜,還經常和趙亞當爭論“蛋炒飯”中的“蛋”是否算菜,因為如果這也算菜的話,那么他們只要將平時吃的白飯改成蛋炒飯即可。
經過雙方持久的拉鋸戰,趙亞當終于敗下陣來,清點戰果,發現除了廚房鴿毛累累之外無一收獲。最終,趙亞當發現花招有時在法律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本文不作任何法律建議,本作者對由采取、比照或推理本作品中的任何事例所引起的任何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
TiPS
通俗地說,合同的訂立過程也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過程。具體到趙亞當,“乳鴿一元一只”的廣告能否作為趙亞當發出的要約,是本案的關鍵。
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吳冬律師:
趙亞當“乳鴿一元一只”的廣告本是招徠客戶的一種營銷策略,這種戰術王亞當、周亞當之流幾乎天天都在用,卻不料偏偏給趙亞當招致了很大的法律麻煩。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我們不得不說趙亞當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乳鴿一元一只”,這簡明扼要的六字廣告引發的爭議首先是它的法律性質究竟是什么。在中國的合同法中,構成合同需要完成兩項步驟:要約和承諾。所謂要約,是指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項生效的要約需要符合以下條件方可稱為“要約”:向特定的人做出、內容具體明確、并且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即受其意思表示的約束。而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趙亞當的廣告并非是向特定的人發出的,從這一角度來看,則不能稱之為要約。如果“乳鴿一元一只”的廣告不算要約的話,那么這則廣告就是法律上的“要約邀請”。所謂“要約邀請”,指的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產品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商業廣告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要約邀請。
但是并非所有的商業廣告都是要約邀請。我國的合同法規定,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也規定,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并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
趙亞當的廣告標的明確——乳鴿、價格確定——一元一只,對合同的標的和價格這兩項最重要的條款都明確約定了,從內容具體明確的角度看,則又可以看作已經構成了一項對消費者的要約。那么“乳鴿一元一只”的廣告看作趙亞當的要約,則錢夏娃要求按照這一廣告內容消費就是一種承諾行為,趙、錢之間的合同成立。此時,趙亞當拒絕根據按廣告內容賣乳鴿,顯然就是違約。
趙亞當的廣告到底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其實,在法律上是有分歧的。
如果把這則廣告看作要約邀請,則既然趙亞當的廣告是要約邀請,那么錢夏娃循廣告而去要求購買四只乳鴿就是向趙亞當發出的要約。通常來說,面對要約,受要約人可以依其自由意志決定承諾、不承諾或者對要約的內容作出修改。如對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條件等重要內容作出修改、變更的,就屬于對要約的實質性變更,構成一項新的要約,也稱之為“反要約”。
要約、反要約、承諾就其實是合同雙方討價還價、協商一致的過程。
那么,趙亞當是否有權任意附加消費條件呢?
應當注意到,趙亞當和錢夏娃除了是合同雙方外,還是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關系。而在中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應地方性法規中,對商業廣告是有規定的。以上海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為例,第十六條規定了“經營者以商業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公示方式,對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價格、售后責任等向消費者作出許諾的,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價格、售后責任等應當與許諾相一致。消費者受上述許諾引導而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將該許諾作為約定的內容。”
在趙亞當張貼的廣告中,除了“乳鴿一元一只”的價格條件外,對消費的前提和條件沒有任何約束,這可以視作為趙亞當對包括錢夏娃在內的消費者的許諾。錢夏娃因這一許諾不遠“四十”公里,風塵仆仆前來享用乳鴿,按照現代民法“誠實信用”的霸王原則,趙亞當應當按照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承諾提供服務。單方改變其許諾,錢夏娃因此付出的汽油費成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當然有權索賠。
另外,趙亞當“乳鴿一元一只”的廣告也有誤導廣告、虛假廣告之嫌。趙亞當急于招徠客戶的迫切心情大家都能理解,只是光賣“乳鴿一元一只”就虧大了!中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在此之后的事,真是一著走錯,滿盤皆輸。趙亞當錢賠了,款也罰了卻仍執著地堅持在廣告中保留“乳鴿一元一只”的條款,盡管廣告中增加了相應的消費條件,錢夏娃之流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對策來享用美食,并且沒有任何違反法律之虞,其完全是依照趙亞當在廣告中載明的條件來消費的。
趙亞當氣急,只能宣布錢夏娃和她的伙伴們為不受歡迎的人,并禁止他們進入他的餐館。這一來可好,趙亞當又染上消費歧視的嫌疑。俗話說,打開店門就是做生意的,怎么能偏偏不做錢夏娃的生意呢?如果錢夏娃以趙亞當消費歧視為由再一次起訴趙亞當,估計趙亞當也是兇多吉少。
如果趙亞當想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只能刪除“乳鴿一元一只”的廣告。
當然趙亞當通過這次教訓,最終知道了“花招有時在法律上也是站不住腳”的道理,也就算那一地鴿毛沒有白白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