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檢察日報社聯合中央主要媒體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十佳基層檢察院”評選結果揭曉,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檢察院榮膺“十佳”之一。
在安徽省110個基層檢察院中,過去,這個只有32名檢察干警的小單位不怎么出色,就是在安慶市11個基層檢察院里各項工作也只是中等。然而,不過幾年的時間,這樣一個當初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檢察院卻連跨市級先進、省級先進和全國先進三個臺階。200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檢察院”后,2006年又被評為全國“模范檢察院”、全國基層檢察院規范化建設示范院,還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被安慶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兩年來全院共有36人(次)獲得市級以上表彰,原來的檢察長楊金高(剛調任安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先后被評為安徽省杰出青年衛士、安徽省“十佳”檢察官。2005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第一次到該院考察,就相中了這個地方,主動提出將其作為自己的工作“聯系點”。
迎江區檢察院院小人少,是整個安慶市八縣三區檢察院中編制最少,然而辦案任務卻最重的單位。在巨大的辦案壓力之下,他們憑什么能夠負重前行,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日前,筆者到迎江采訪,就是為了探究他們的獨特魅力。
魅力之一:系列受賄窩案被他們盯了三年
迎江的魅力,首先不能不說到它很會辦案,尤其是辦理窩案串案。他們居然能夠對發生在該市水利系統的一起賄賂犯罪案件線索緊緊盯住三年不放,并且最終一舉將“塵埃”蕩滌殆盡。
2002年7月,長江的非法采砂十分猖獗,以致發生了涉黑人員陳昌奇與另一方為了爭奪非法采砂地盤,在離安慶不遠的江面上進行大規模械斗的混亂局面。
“非法采砂如此猖獗的背后必然隱藏著某種腐敗。”時任副檢察長的楊金高腦海里迅速判斷。陳昌奇等人被公安機關查處后,楊金高提審下來,初步掌握了安慶市郊區水利局部分工作人員涉嫌受賄等違法犯罪的情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郊區水利局恰在迎江區管轄的范圍之內。
雖然有了初步的線索,但由于手上真正有價值的證據并不多,又正值長江防汛的緊要關頭,為了現實的急需,辦案人員果斷地忍痛撤了下來。這一撤讓暫時逃過一“劫”的某些涉案人員十分得意,事后,有人就公開炫耀著他們的“勝利”:“我就是不說,他們拿我也沒辦法,檢察院斗不過我!”氣焰甚是囂張。
郊區水利系統窩案的蓋子盡管沒有揭開,但檢察官們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始終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進行著多方摸底,等待著撕開缺口的最佳時機。2005年初,陸續有群眾舉報水利系統職務犯罪的問題,內容涉及安慶市水利局、水利水電勘測院等多個單位。根據這種情況,迎江區檢察院黨組決定集中精力,以轄區水利系統作為重點領域,以水利工程建設環節作為重點解剖對象,以賄賂犯罪為查處重點,將三年前不成熟的線索重新拾起。
這年3月,第一輪沖擊波開始了。反貪局僅有的8個人被分成四個辦案組,分別由葉家雄、張鐵民、胡曉文三位局長和檢察員丁勁松帶隊,通過對各被舉報單位財務賬、小金庫賬的縝密核對和遠赴湘鄂兩省進行調查取證,安慶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周財、水利水電勘測院院長孫紹康、會計劉珍貴和安慶市水利局水政監察支隊支隊長梁發祥等4人在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勘測等工作中受賄、挪用公款的事實基本查清。
這一行動讓舉報群眾感受到檢察院是信得過的,他們紛紛提供線索和情報。具有重要突破價值的行賄人安徽省某建設單位項目經理王某就這樣在秘密之中進入了檢察官的視野。2005年5月10日晚8點多鐘,有消息稱王某到了安慶。四五個小時之后,王某被辦案人員在市內一家賓館房間里守候抓獲,他很快就交代了向郊區水利局副局長王明友行賄的事實。王明友主管工程,向其行賄的決不止王某一人!通過突審,王明友供出收受個體包工頭汪進國和安慶市白澤建筑公司葉祠分公司經理王華平兩個行賄人各1萬多元的情況。
循著幾個行賄人這條線,辦案人員通過斗智斗勇,使得安慶郊區水利局前任局長程海林、時任局長王金文、副局長趙家文、胡建漢和水利局機電所所長曹洪等10余名受賄嫌疑人從“幕后”開始現身前臺。在強大的壓力下,趙家文、胡建漢和郊區水利局重點工程指揮部工作人員汪衛中被迫到檢察院投案自首。安慶郊區水利系統系列受賄窩案的“鍋蓋”終于被揭開。
實際上,只有29名在編檢察干警的迎江區檢察院每年都在不斷上演著像這樣一拽拽一窩的好戲,從供電系統到商業系統,從鹽業系統到醫療系統,從廣告行業到移動電信行業,只要是被他們盯上的,少則三四件,多則六七件,幾乎難有漏網之魚。所以,查處水利系統的窩案串案不過是類似好戲的開始。
魅力之二:他們派專人護送貴州失足少年返鄉
2006年10月18日,穿著新衣新鞋的貴州省納雍縣穿青族的16歲少年王飛(化名),在迎江區檢察院檢察官護送下,登上了回鄉的列車。他望著車窗外的風景,心情異常激動,同樣是返鄉的路途,前面已走過的路途卻充滿了艱辛和悔恨。
去年8月8日,幼年被過繼給山東省一戶人家的小王飛被養父趕出家門。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他騎上養父家的一輛舊自行車踏上了回貴州老家的漫漫征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靠撿路邊的瓜果剩飯充饑,于8月13日到達安慶。因為沒錢過江而又回家心切,便將一工地附近人行道上停著的一輛摩托車盜走,準備拿去換錢。由于形跡可疑,被警惕的市民報了警。接警即至的巡警隨即對其進行了盤問,小王飛主動供認了自己的盜竊行為。
案件很快被公安機關移送起訴到迎江區檢察院。通過訊問,了解了小王飛的特殊情況。楊金高檢察長馬上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認為小王飛犯罪起因、動機、主觀惡性與一般盜竊案件相比均比較輕微,且涉案金額不到1500元,具有從寬的條件,訴之法院,也不會受到重判。但是當其不久被刑滿釋放后,由于舉目無親又身無分文,為了回家,很有可能再次走上歧途。于是,一場圍繞小王飛而展開的關愛、挽救行動在有序展開:案件起訴書在準確指控其犯罪事實的同時,也實事求是地闡明其犯罪的成因及悔罪表現,并和貴州當地警方取得了聯系,待其刑滿釋放后,院里出資派專人護送他回家。
10月15日,小王飛服刑期滿,檢察官們給他送來了新衣新鞋和日用品,并接他到檢察院洗了個熱水澡。吃著專給他做的香噴噴的牛肉面,小王飛邊吃邊說,這是他從山東出來吃的最可口最飽的一餐。10月19日,小王飛終于回到他闊別了十幾年的故鄉。
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寬嚴有度,促進和諧。迎江區檢察院正是這樣將促進社會和諧的理念貫穿于其執法辦案的每一個細節。
魅力之三:“十個不讓”在這里由他律轉化為自律
走進迎江區檢察院的一樓大廳,醒目的“十個不讓”讓人回味深長——不讓交辦的工作在我手上貽誤;不讓處理的文件在我手中積壓;不讓法律的程序在我手中踐踏;不讓查處的案件在我手中拖延;不讓不正之風在我身上體現……相比起“絕對禁止”之類的嚴詞厲句,這種充滿人性化的語匯不僅反映了一種管理觀念的變革,更是干警們由他律轉為自律的袒露。
反貪局有一名干警叫嚴潤生,一次他為了一起案件跟同事們去深圳出差。突然有一天他接到安慶市禮儀公司打來的電話,問他在哪里,并且告訴他今天是他的生日,單位特地給他準備了生日禮物。這天,檢察長楊金高還專門打電話給與小嚴一起出差的同事,囑咐他們晚上加幾道菜,為小嚴好好過一個生日。原來,細心的楊金高早已把單位每位干警的生日日期都提供給了禮儀公司,由單位出錢,待到干警們生日的那一天,禮儀公司便會送去一張賀卡、一束鮮花和一份禮品。楊金高事先則在賀卡上寫上祝福的話語。頗感意外的小嚴得知原委后大為感動。
區院還有一名干警叫張雙武,已經50多歲了,因為有高血壓綜合癥住進醫院。期間,區院每個黨組成員都前去探望,叮囑醫院給予最好的治療。出院后,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領導不讓其加班,并且在生活上多方關心和照顧。院里一次進行干部調整時,領導多次向區委反映,說這名干警非常熱心于單位的集體活動,也特別樂于助人,能不能增設一個享受副檢察長待遇的工會主席的崗位。區委最終同意了。后來,經區院黨組提名,張雙武順利當選為工會主席。
人文關懷能夠凝心,讓每個人都心存感動;而機制激勵則能夠聚力,讓一個集體煥發出無窮的力量。該院全面推行的績效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就是其中一個挺管用的機制。這一機制運轉后,以工作實績論英雄,以辦案質量評功過,評先評優、提拔任用都由它說了算。
這不,有個人在這一新機制面前坐不住了。這人叫張鐵民,是該院反貪局的一名干警,此前一直是干什么都沒勁,并且作風散漫。但后來他從零起步,發揮自己突破能力強的特點,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辦好交給他的每一起案件,連續兩年辦案數和追贓總金額都列全院第一,人稱“拼命三郎”。鑒于張鐵民的表現,該院黨組提拔他為反貪局副局長,并報市院為其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去年,安慶市委副書記李維勇在迎江區委專門為檢察院舉行的慶功會上對這支隊伍大加贊賞,夸獎其是個“積極進取的團隊”、是“敬業創業的團隊”。
由此可見,不懈奮斗、開拓進取是迎江區檢察院永恒的魅力。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