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檢察長梅納赫姆·馬祖茲1月23日決定,將以強奸、性騷擾和濫用權力罪名起訴以色列總統摩西·卡察夫。他可能成為以色列歷史上首位受到刑事控訴的在任總統。卡察夫1月24日在官邸舉行新聞發布會,其間他怒氣沖天、言詞激烈,稱對他的指控是“惡毒和可怕的謊言”,誓言斗爭到底。以色列議會委員會25日經表決,批準卡察夫提出的暫時停職三個月的請求。
摩西·卡察夫究竟是否有罪?這些當然尚有待于法庭證實。但以色列司法部的聲明中說:“經過審核所有可靠的證據,總檢察長已經做出了結論。”總檢察長馬祖茲稱:“我不認為針對卡察夫總統的懷疑是一個陰謀,特別是考慮到有這么多人牽涉其中的情況下。”這似乎已證明三項指控并非空穴來風。
無論如何,摩西·卡察夫這個名字在21世紀的世界歷史當中可能都會具有特別的意義。美國總統布什在一次演講中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最近布什總統向伊增兵受到議會限制,連同這一次摩西·卡察夫總統的黯然停職,都證明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現代法治的有效性。
在健康的現代社會,“統治者”已轉型為公共管理者,與普通公民相比,他享有更多的榮譽,也受到更多的約束,在嚴格的公共監督之下,他無法享有完整的隱私權。因此,公共管理者不是普通公民,這就要求他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以理性和克制的心態坦然面對公共監督,并模范接受法律的裁判。
摩西·卡察夫總統在新聞發布會上不時用拳頭擊打講臺,口中罵聲不絕,他說,“不要相信誹謗、中傷和謊言。事實只有一個……我遭受了以色列國家歷史上最嚴重的攻擊之一”。卡察夫說,即便是這場抗爭最后變成“世界大戰”,他“也將斗爭到最后一口氣,以澄清名譽”。
針對卡察夫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現,以色列司法部長利夫尼說:“他不該在總統辦公室發動一場旨在證明自己清白的戰斗”。卡察夫的情緒失控,表明他并不具備尊重法律、信賴法律的基本心理素質。在現代法治的治理之下,需要公共管理者以負責任的態度虛心接受法律程序的檢視。
摩西·卡察夫的問題何在?按照美國學者里安·艾斯勒的觀點,人類的心理模式可大致分為支配型和合作型兩種。傳統的“統治者”大多具有支配型心理模式,具有此類心理模式的人一旦掌握了足夠的權力,濫用權力甚至暴力,都將會是不可避免的。而現代社會的公共管理者,則應具備合作型的心理模式。
那些迷戀暴力的人,在童年時期,他們就已經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就卡察夫而言,他出生在伊朗的一個普通猶太人家庭,屬于以色列最底層、最貧窮的“賽法爾丁”猶太人,在馬拉凱的臨時移民營中度過童年。這段時期的卡察夫,始終都只能是被忽視、甚至被歧視的對象。在種族仇恨強烈的上世紀四十年代,猶太兒童常常要小心地躲避著可能降臨的生命危險,只能在無助的凌辱感中命令自己堅強。不難想像童年卡察夫心中的憤怒,他必須學會接受外部權力的支配,在內心默默期待:在余生中改變自己的軟弱狀況,在這種支配型關系中調換角色。這應該是卡察夫內心深處狂躁世界觀的根源。青年卡察夫24歲就當選了馬拉凱市的市長,被政壇譽為“干凈先生”。卡察夫的嚴格自律來自他想創造并主宰一個更大規模的支配型關系的強烈渴望,透過掌握權力來控制自己的命運,甚至渴望以支配和傷害他人的方式,將無辜者“關在籠子里”,以此顯示自己的支配地位。這也是許多在支配型社會環境中度過童年的人的心理真實。
支配型心理模式同時是一個嚴重扭曲視線的濾鏡,它左右著人對事物和境遇的判斷與理解。一個施暴者以扭曲的濾鏡看世界,他的感受是夸張的,他會覺得受害者對他的反抗是邪惡的。由于對個人經歷的敏感,他會陷入一種被迫害妄想的癥狀中。卡察夫在新聞發布會上竭力為自己辯解,使用包括“政治迫害”、“麥卡錫主義”之類的辭令來譴責對他的指控。卡察夫的這種“斗爭到最后一口氣”的“世界大戰”人格背后,是他的嚴重缺乏愛、缺乏信任、缺乏尊重的偏執狂表現。
現在是卡察夫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如果他必須走上法庭,等待他的也許還有法律的懲罰。那么,他還有可能從這種支配與控制的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嗎?他會有足夠的精神勇氣選擇走一條關愛自我的療愈之路嗎?我們都不知道。至少,對于那些曾在支配型社會環境中度過童年的人們來說,積極追求內部自我的轉型,建立以愛、關懷、尊重和信任為主題的合作型心理模式,將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負責任的選擇。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