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84年實行內部審計監督制度以來,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時間。期間,我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經濟已從依附于政府的計劃經濟過渡到平等競爭、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市場經濟這個新環境。企業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強化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是指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特點,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需要,體現企業成為獨立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要求,在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下,企業具有獨立財產權和責任的一種企業制度。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決策者要求所使用的信息必須及時、準確,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用新思維、新視角審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的產生與發展與其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它是適應經濟環境的需要而產生,又伴隨著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及經濟體制等環境變化而發展的,其職能作用的變化也以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化為轉移。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內部審計,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行就會出現紊亂。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內部審計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是高層次的國家審計監督在企業中的延伸而已,內部審計對國家的這種依附不僅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運行,而且也限制了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企業在市場經濟這個新環境下,作為獨立法人和市場競爭的主體,若不注重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健全內部監督制度,企業的經濟效益就難以提高。因此,必須拋棄把企業內部審計當作國家審計的延伸和在企業里的代言人的觀念,樹立內部審計獨立自主的觀念,按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起對所有權、經營權約束和服務的內部監督機制。現代企業制度使法人化的企業承擔的責任由財務責任變成資產責任、產權責任及資本責任。而內部審計的目標也隨之而發生變化,即由監督財務責任轉變為監督資產責任、產權責任及資本責任。審計功能也將隨審計目標的變化而發展、深化。一是嚴肅財經法紀,促使企業遵紀守法;二是對資產、產權及資本的監督;三是維護所有者權益,保障資本保值增值。審計功能的這種深化,其實質是由查錯防弊的防護性功能發展到獻計獻策、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設性功能,這是審計功能的一個重大飛躍。
二、內部審計現實存在的與新經濟環境不相適應的問題
1、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不明確,獨立性差,受重視程度偏低。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是從企業內部產生的,內部審計受本部門、本單位直接領導,僅僅強調它與被審的其它職能部門相對獨立,與雙向獨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差異極大。有些領導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可以隨意撤并內審機構、精簡內審人員,從而出現將內部審計機構撤并或將內部審計人員精簡并入財務部門或由財務部門中人兼任內審人員的情況,這使得許多內部審計機構勢單力薄,很難發揮作用。有的企業雖有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但對其任命和罷免隨意,這就使內部審計人員有很大的波動性,還未等一批內審人員將企業的具體狀況摸透又換來新的一批,內審人員由于頻繁更迭而不能發揮其職能作用。
2、作用與認識脫節。在現實中,仍有不少人對審計工作不理解,認為企業領導是“一言堂”,輕視內部審計的作用,對審計有抵觸情緒,甚至不配合,認為內部審計可有可無。這與落后的企業管理體制有很大關系。有的對內審懷畏懼心理,持有懷疑態度。
3、重視服務監督,輕視服務機制。在當前新形勢下,內部審計關鍵在于它能夠為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遵守財經紀律、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內部審計是適應企業的內在需要設立的,內部審計人員應根據企業目標,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履行監督職責,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4、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有局限,限制了審計工作開展。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內部審計標準說明》規定,內部審計師應具備財務、會計、企業管理、統計、計算機、概率、線性規劃、審計、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識,以保證執業質量。而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普遍存在在財務、會計業務方面能力較強,在其他專業方面素質偏低,甚至一竅不通。
5、后續教育制度不健全。由于后續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導致內審人員理論學習處于低點。充電意識淡薄,審計理論與業務實踐不能與時俱進,跟不上內審發展的步伐。
三、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如何強化內部審計
鑒于以上提到內部審計現實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其與新經濟環境下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和質量要求有一定差距,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強化內部審計:
1、提高認識,健全機構。
提高領導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是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保證。領導干部的思想要實現由“要我審”到“我要審”的轉變,實現由被動地接受審計人員的審計到主動請審計人員審計的轉變。廣泛宣傳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提高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對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配備實行專職化。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在實行嚴格準入制度的同時也要保持其穩定性,要使內部審計機構成為企業管理機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機構,使內部審計人員在穩定的環境中工作。
2、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
為了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財產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制衡的運作機制,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應從對企業經營者負責轉變為對企業資本所有者負責,才能保持相對較高的獨立性。
3、在審計重點上由傳統的財務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轉變,由審計方法上由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審計轉變。
傳統的內部審計主要以查錯防弊為主,發揮保護和制約作用,其工作的重點放在財務審計上。而這種審計在資源日益稀缺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經濟環境下,已不能直接協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能力,逐漸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且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產權制度發生了變化,國家不再扮演投資者與管理者的雙重角色,而完全成為投資者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而企業則完全做為經營者。在這種體制下,傳統的財務審計只審查企業經濟活動的合規性與合法性,已不適應經營者的要求?,F代企業制度的內部審計,重點在于審計和評價企業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我國的內部審計監督應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把審計的重點放在內控制度和經濟效益上,有利于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作出評價,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為企業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出謀劃策。因此,內部審計工作重心應從以往的財務審計轉向經濟效益審計。另外,在審計方法上,變事后審計為事前、事中審計。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多元化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單純的事后審計方法已不能對企業的經營活動作出全面、科學、準確的評估。如何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等環節的控制質量,是現代審計解決的問題。因此,內部審計必須廣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的方法。
4、進一步更新內部審計觀念,營造開展內部審計的良好環境,不斷開拓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新思路。使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而且更要善于解決問題,并要求將所提建議當作本部門的服務產品竭力向企業最高領導者推銷,以達到提高審計效果的目的。與此同時,內部審計人員要學會參與式審計,即在開展審計工作中力求與被審計者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共同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及其潛在的影響,探索改進的思路與對策,當好企業的高級參謀和得力助手。
5、改善內審人員結構,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不盡合理,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是從原財務部門分離出來的,獨立性差,并且缺乏與生產、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從目前我國的實際考慮,在選拔內審人員時僅僅具備財務知識是不夠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管理素質。另外,我們也可以參照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建立內部審計人員資格認定制度,這樣一方面可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內部審計行列中來,另一方面也可較大幅度地提高現有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同時把考試和考核、培訓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對內審人員進行知識更新教育,使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我國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管理當局要求提供更富有建設性服務,而內部審計部門自身也希望擴大審計效果,以鞏固、提高其組織地位。為此,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擴充自己的相關知識,提高執業水平,提供優質服務。
(作者單位:江西省地礦局九江審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