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互為重要的農產品貿易伙伴,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僅次于日本和美國;澳大利亞則位列美國、阿根廷、巴西之后,是中國的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市場。2005年,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羊毛進口國,小麥和菜籽油的第二大進口國,毛條、棉花、糖的第三大進口國。本文試圖通過對中澳兩國農產品雙邊貿易中的競爭與互補狀況進行定量分析,探明兩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發展潛力。
一、農產品范圍與分類
WTO農產品協議所指的農產品主要是《商品名稱和編碼協調制度》(以下簡稱HS)中的第1-24章的產品。具體包括01(活動物)02(肉及食用碎屑)03(魚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04(乳,蛋,蜂蜜)05(其它動物產品)06(活植物,莖,根,插花,簇葉)07(食用蔬菜,塊莖,根)08(食用水果,堅果)09(咖啡茶,馬黛茶,調味香料)10(谷類)11(制粉工業類產品)12(油籽仁,工業和藥用植物,飼料)13(蟲膠,樹脂,橡膠及液體)14(編制用植物材料)15(動物植物油脂;蠟和食用油脂)16(肉魚水生動物制品)17(糖及糖食)18(可可及其制成品)19(谷類或乳的制品糕點)20(蔬菜水果制品)21(雜項食品)22(飲料酒及醋)23(食物工業殘渣及廢料配置飼料)24(煙及煙草制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計商品目錄》將農產品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活動物、動物產品(對應HS第01-05章);第二類是植物產品(對應HS第06-14章);第三類是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對應HS第15章);第四類是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對應HS第16-24章)。
二、中澳兩國各類農產品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具體分析
通常采用顯示性比較優勢(RCA)來分析一國某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當RCA值大于1時,該國該類產品的競爭力較強;當RCA值小于1時,說明該國在這類產品上處于比較劣勢。計算公式如(1)所示。
RCAia=(Xia / Xit)/(Xwa / Xwt) …………………(1)
Xia是i國a產品在t時期的出口;Xit是i國在t時期的總出口;Xwa是a產品t時期在國際市場上的總出口;Xwt是t時期各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總出口。
(一)第一類農產品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具體分析
第一類農產品是活動物和動物產品,包括HS目錄中的第1章至第5章。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的03(魚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和05(其它動物產品)呈現出比較優勢;第5章農產品的RCA值大于3(2005年除外),比較優勢較強。澳大利亞在第一類各章農產品均具有比較優勢,其中包括01(活動物)、02(肉及食用碎屑)和04(乳,蛋,蜂蜜)的RCA值都是3以上。就農產品的第3章和第5章而言,中國在第5章農產品更具有比較優勢,而澳大利亞在第3章農產品的比較優勢稍強。澳大利亞地廣人稀,重視乳業牲畜繁育技術和精細羊毛生產技術,牲畜管理與草地管理水平先進,畜產品(譬如牛羊類、豬禽類、羊毛)比較優勢突出;而中國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加工類農產品如第五章(其他動物產品)優勢明顯。

(二)第二類農產品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具體分析
第二類農產品是植物產品,包括HS目錄中的第6章至第14章。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07(食用蔬菜,塊莖,根)和14(編制用植物材料)兩章農產品的RCA值大于1,具有比較優勢;澳大利亞08(食用水果,堅果)、10(谷類)、11(制粉工業產品)和12(油籽仁,工業和藥用植物,飼料)四章農產品的RCA值大于1,具有比較優勢。這說明中澳兩國在第二類農產品方面的優勢是互補的。
澳大利亞土地資源豐富,在小麥、大麥、棉花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明顯優勢;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如蔬菜、加工產品的出口方面具有優勢。
(三)第三類農產品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具體分析
第三類農產品是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對應HS目錄中的第15章。

從表3可看出,中國和澳大利亞在第三類農產品方面均不具有比較優勢,相對而言,澳大利亞比較優勢稍強。
(四)第四類農產品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具體分析
第四類農產品是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包括HS目錄中的第16章至第24章。

從表4可以看出,中國在16(肉魚水生動物制品)和20(蔬菜水果制品)兩章農產品(屬于加工產品)的RCA值均大于1,體現了中國在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上的比較優勢較強;澳大利亞在23(食物工業殘渣及廢料配置飼料)和22(飲料酒及醋)兩章農產品的RCA值均大于1,具有比較優勢,21(雜項食品)的RCA值從2004年下降到1以下。可以看出中澳兩國在第四類農產品的優勢也是互補的。
三、中澳兩國比較優勢農產品的貿易強度分析
某類產品的對外貿易拓展空間取決于兩國間該類產品貿易關系的緊密程度。若某類互補性產品的貿易關系已經很緊密,則說明兩國在此類產品上貿易的拓展空間已很小,已不能較大程度地增加雙方在此類產品上的交易量和交易額;若某類互補性產品的貿易關系還不夠緊密,則意味著兩國在此類產品上的貿易尚具有較大的有待挖掘的拓展空間。
本文采用貿易強度指數TIIij(Trade Intensity Index)這一指標來衡量兩國某類產品貿易關系緊密程度。計算公式如(2)所示。
TIIkij=( Xkij /Xkiw ) /〔Mkjw /(Mkww-Mkiw)〕 ………………………(2)
I國向j國出口k產品,TIIKij表示i國和j國之間k產品的貿易強度指數;Xkij表示i國k產品對j國的出口額,Xkiw表示i國k產品的總出口額,Mkjw表示j國k產品的總進口額,Mkww表示k產品的世界進口額,Mkiw表示i國k產品的總進口額。TIIkij>1,表示i國k產品對j國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j國在世界k產品進口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兩國貿易關系較為緊密,反之亦然。

根據前文分析,中國在第3、5、7、14、16、20章具有比較優勢,澳大利亞在第1、2、3、4、5、8、10、11、12、22、23章具有比較優勢,以此計算中澳兩國農產品的貿易強度指數,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農產品對澳大利亞的出口方面,14(編制用植物材料)、20(蔬菜水果制品)兩章農產品的貿易強度指數大于1,其中14(編制用植物材料)的TIIij值從2003年以后增大到10以上,貿易關系十分緊密;03(魚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05(其它動物產品)、07(食用蔬菜,塊莖,根)、16(肉魚水生動物制品)四章農產品的TIIij指數均小于1,說明中澳兩國這幾類農產品的貿易關系不夠緊密。
2.澳大利亞農產品對中國出口方面,04(乳,蛋,蜂蜜)、05(其它動物類別產品)、10(谷類)三章農產品的貿易強度指數均在1以上,貿易關系比較緊密;01(活動物)、23(食物工業殘渣及廢料配置飼料)的TIIij指數從2003年逐步上升到1以上,03(魚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2005年的TIIij指數升到1以上,這幾類產品的貿易關系逐步緊密;12(油籽仁、工業和藥用植物;飼料)的TIIij值反而從2003年下降到1以下,貿易關系逐步松散;02(肉及食用碎屑)、08(食用水果堅果)、11(制粉工業產品)、22(飲料酒及醋)的TIIij指數均在1以下,說明這些產品的貿易關系不夠緊密。
3.對于14(編制用植物材料)、20(蔬菜水果制品)兩章農產品,中國可以維持現有對澳大利亞的出口水平;對于03(魚及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05(其它動物類別產品)、07(食用蔬菜,塊莖,根)、16(肉魚水生動物制品)四章農產品,中國政府和企業需要重視對澳大利亞的出口,積極采取有效舉措,充分挖掘這幾類農產品所具有的較大增長潛力。就農產品進口而言,中國政府和企業可以考慮多自澳大利亞進口02(肉及食用碎屑)、08(食用水果堅果)、11(制粉工業產品)、12(油籽仁,工業和藥用植物,飼料)、22(飲料酒及醋)等產品。
4.中澳兩國均具有比較優勢的03和05章農產品,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強度要大于中國出口到澳大利亞的強度。澳大利亞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與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多屬不同品種,澳大利亞在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生產上具有明顯優勢,而中國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水果蔬菜等初級產品和加工制品具有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