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梯裝在外面
柯特大飯店是美國圣地亞哥市的“老字號”,享有盛譽。由于原先配套設計的電梯狹小不夠用,因此計劃再增加一部。老板請來了全國一流的建筑師和設計師,大家經過討論后一致認為,最理想的辦法是在每一層樓面上鑿開一個洞,將新電梯直接安裝起來。
當老板和專家們在飯店前廳商量具體的施工事宜時,在旁邊聽到他們談話的一個清潔工忍不住說: “每一層樓都要鑿開一個洞,飯店里面豈不弄得亂七八糟、塵土飛揚? ”
“這當然是無法避免的。”專家瞥了清潔工一眼,不以為然地說。
“我覺得有一個辦法,”清潔工又說,“施工期間不如關門算了。”
老板連連搖頭道:“那怎么行! 一看到酒店不營業,別人還以為飯店倒閉了。而且這樣做,還會減少收入。”
“先生們,如果換成我來設計,倒不如干脆把電梯裝在飯店大樓的外面。”清潔工不經意地說。
老板和專家們聽了這話,相視片刻,覺得言之有理,無不為之叫好。于是,把電梯裝在樓外的近代建筑史上的偉大變革出現了。
經驗固然重要,但內行常常因此很難跳出圈外或站在外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結果習慣受制于“行規”或邏輯思維,往往自縛手腳,甚至鉆牛角尖。既然少了許多幻想,當然也就錯過許多創新的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感言: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發現原來創新就是這么的簡單。在人們的心里,總是把創新想象得深奧神秘,高不可攀;將其視為智者的專利,自己遙不可及。其實,創新并非都是高深復雜的,關鍵取決于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追求“第二落點”
100多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金礦吸引了大批來碰運氣的人。猶太人萊維·施特勞斯是眾多淘金者中的一個,然而每天挖礦不停卻空手而歸。一天,他和礦工們一起休息,其中的一個人抱怨說:“我整天挖呀挖呀,褲子磨損得特別快。”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施特勞斯突然想起,帆布不是很耐磨嗎?
不久,牛仔褲的前身——工裝褲經施特勞斯之手制作出來了。它很快地由加州推向全國,后來流行于全世界。他也從一名貧困的賣苦力的淘金工變成了聞名遐邇的“牛仔褲大王”。
感言: 在足球場上,有所謂的“第一落點”和“第二落點”之說。“第一落點”是對方的重中之重,難以攻破;而“第二落點”則很少派員把守,較易射球破門,獲得勝利。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坎坷曲折,起落不定。我們如果能學會揚長避短,尋求“第二落點”,定能事半功倍,穩操勝券。
最佳目標
有一次,法國的一家報紙主辦有獎智力競賽。其中的一道題是這樣問的:“假沒法國最大的盧浮宮不慎失火了,當時的情況萬分危急,只允許搶救一幅畫,你會把哪一幅畫救出來呢?”
廣大讀者踴躍參加競賽,報社收到的答案五花八門。經過評比,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的答案最理想,獲得了這道題的獎金。那么,他是怎樣回答的呢?一共13個字:“我會救出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真是實話實說。
感言: 最佳的目標是什么?應該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而并非最有價值的那個。我們所制定的目標,必須符合自己所處的內外環境,經過努力后在客觀上可以達到,既考慮現實性,又要便于操作。這樣才能穩操勝券,馬到成功。
先改變自己
據說,聯合國的一位親善大使去非洲某國訪問,對那兒的印象很不好。他回來后告訴朋友說,那個國家的人素質太低,沒有禮貌,難以相處。經過海關時遇到的是冷冰冰的臉,坐出租車與態度生硬的司機打交道,在餐館里接觸的是傲慢的侍者……
后來,這位大使在自己喜歡的一本書里讀到這樣一句話:“世界是一面鏡子,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它看到自己的影像。”于是,他第二次去那個國家時,改成笑口常開。結果發現了另一種情景:再也見不到不高興的海關人員、出租車司機、侍者……,所遇到的人個個都是那么親切和善。
感言:由此可見,要想使別人的看法盡快地改變過來,并不是很難,關鍵是必須首先改變自己的看法。
5絲米定奪電話專利
科學家貝爾發明的第一部電話機轟動世界,可是在提出發明專利權的申請之后,卻面臨著另一位名叫萊斯的科學家向美國最高法院對他進行的控訴。法院考慮到此事非同小可,涉及到一項重大的發明權和當事人的名譽,持十分謹慎的態度。它一方面組織力量進行認真的調查,另一方面聘請資深專家鑒定他們各自的申訴。
專家們一致斷定,萊斯的確先于貝爾,成功地研制出利用電流把聲音傳到1000米以外的新裝置。然而它只可以單向傳送,無法相互交談。對于這一點,萊斯也確認不諱。結果法院最后得出結論,該裝置還不能夠叫電話機。
貝爾在接受調查時,承認自己曾經借助過萊斯的實驗,與此同時還發現了對方的不足之處。為了解決萊斯裝置中話聲短促多變的問題,貝爾將他所用的間歇電流改為連續的直流電;另外,還把他裝置上的一顆螺絲釘往里面多擰了半圈,僅僅5絲米(1絲米=1×10-4米)就可以使話聲互相傳遞了。
最后,法院判決萊斯敗訴,貝爾擁有電話機的發明權。貝爾覺得自己利用了萊斯的實驗,提出要與他共享發明的專利。萊斯聽說后,堅決不同意。他拒絕道:“對此,我不能接受,因為電話機是貝爾發明的。我在距離成功只相差5絲米的地方失敗了,對于這個深刻的教訓,我將終生記取。”
感言:一位哲人說得好:“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它的根上找到答案。”細節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只看見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無法成功的。決定細節的是一個人的教養、胸襟和人格,這些都離不開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斷積累。如果你將其儲備得足足的,那么在機遇降臨時,就能夠從容不迫地將它把握住,而不會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