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友從香港來滬,敘談之間,想起總得燒幾只像樣的菜肴以盡地主之誼。俗話說:“吃在香港”,且此老友又是美食家。正躊躇時,老友直言相告:我只想吃一次我們的家鄉(xiāng)菜——干菜燒肉。
干菜燒肉,是浙東紹興、上虞、余姚一帶的家鄉(xiāng)菜。此菜肴材料很簡單,就是干菜和豬肉,但又很講究,干菜,是用新鮮的雪里蕻菜,加鹽后曬干而成。浙東農(nóng)家在曬制時剝棄外層菜葉,取其菜心,供自家食用,鮮嫩無比。據(jù)說乾隆帝下江南時,對干菜贊不絕口,指定為貢品。肉則必須用豬胸肋部的肉,此處肥肉較多,如用腿肉,吃起來干巴巴,味道大打折扣。干菜燒肉的烹調(diào)方法很簡單:先將肋條肉切成一寸見方,在清水沸騰時下鍋,再次沸騰時撇去血沫,加些料酒,以文火燜60分鐘,然后取用清水浸洗過的干菜,切至1/3寸長,以1份干菜和2份肉的比例同煮,再燜20分鐘,最后加適量白糖即成。魯迅、周恩來先生都很喜歡吃干菜燒肉。
上海的菜館酒樓很多,但難以吃到正宗的干菜燒肉,問題是沒有好的干菜。
紹興的旅游景點地攤上和上海的商店里雖能買到干菜,都是未剝棄外層菜葉的粗制品,菜老得嵌牙,且上海人還貶稱其為“霉干菜”。制作干菜并無“發(fā)霉”的過程,故稱“霉干菜”是不實之詞。這位老友“吃福”好,不久前,一位親戚有事來滬,捎來一包上好的干菜,我乃親自下廚,露了一手。干菜燒肉上桌,香氣誘人,肉入口即化,老友很開心:了卻了多年的思鄉(xiāng)愿。中國的飲食文化根底深厚,即使同處于長江三角洲,杭州的“東坡肉”、蘇州陸稿薦的“醬汁肉”,我認為都遠遜于浙東的干菜燒肉。
提到吃肥肉,難免又要說到“膽固醇問題”。約莫在20多年前,有幾個美國人把肥胖全歸咎于含脂肪食品,著書立說,并稱脂肪為“殺手”。然而,盡管許多美國人努力遠離脂肪,肥胖病患者反而越來越多,于是,人們開始反思,“脂肪偏見”是不是錯了……終于弄明白,肥胖病人在飲食方面主要應控制過多的糖類食物。
我們國內(nèi)的報刊上有不少文章仍堅持把膽固醇與冠心病相提并論,以致中老年人進餐時不敢下筷。其實,人體的膽固醇主要由肝臟自身合成,只有較少的一部分才來自食物。且膽固醇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具體說,對維持生理功能至關(guān)重要的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主要由膽固醇合成;膽固醇是合成性激素和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白細胞有特殊的吞噬功能,可以清除衰老的細胞和癌細胞,而維持這種吞噬功能也離不開膽固醇。
動脈粥樣硬化的真正原因尚未完全弄明白,目前認為是許多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所引起,高血脂、吸煙、糖尿病……都是諸多因素之一,據(jù)最近研究,遺傳因素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可是長期以來,膽固醇的“害處”被說得太過分了。至于吸煙,肯定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面對3億多煙民(還在不斷增加),勸導的文章還比不過“膽固醇有害”那么多,顯然不合理。
有的中老年人翻來覆去化驗自己的血脂,其實這些人對血脂的高低與健康的關(guān)系并不真的明白。
美國著名營養(yǎng)學家漢伯特發(fā)現(xiàn)有些美國人無論吃多少膽固醇食物,僅能吸收10%的膽固醇;有的人則吃多吃少均吸收90%。漢伯特認為,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持這類觀點的人目前尚未占多數(shù),但已受到了醫(yī)學家的重視。如果說,有關(guān)基因的論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那么,美國心臟病學會前主席考爾代的一段話說得十分干脆:老年人普查膽固醇并無實際意義,因為健康人無論吃什么食物,血清膽固醇均相當穩(wěn)定,很難通過飲食來調(diào)控膽固醇,且膽固醇往往與人們所需的重要營養(yǎng)素同時存在于某些食物(如蛋黃)中,刻意吃低膽固醇飲食會造成營養(yǎng)問題。
最近,大洋彼岸又傳來新的聲音: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益,它們會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量;飽和脂肪酸雖會提高“有害膽固醇”的量,但同時也提高“有益膽固醇”的量。換句話說:功過相抵。
現(xiàn)在,許多營養(yǎng)學家已認可老年人每天吃一只蛋對心血管并無壞處,可是,肥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只是蛋黃的1/17!所以,老年人酌情吃些肥肉又有何妨。在吃肥肉時,只要同時吃些富含磷脂的豆制品,磷脂起著乳化劑的作用,可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
西方醫(yī)學家早已發(fā)現(xiàn)在養(yǎng)老院里享高壽的老人膽固醇水平大多較高,故有“壽星佬不怕膽固醇”的戲言;膽固醇偏低的老人反而免疫功能低下,弱不禁風、易得癌癥,平均壽命較低。許多調(diào)查資料均證明了這一現(xiàn)象。
再看一看我國的古今名人,編《四庫全書》的紀曉嵐活到83歲,在古代,可算是老壽星了,野史中說他“無肉不飯”;著名漫畫家丁聰年屆耄耋,電視臺記者采訪他的養(yǎng)老之道時,丁老神采飛揚,說了許多很風趣的話,其中有一句:“我喜歡吃肉,不愿吃魚,因為怕魚刺……”再提一位特別愛吃肉的京昆大師俞振飛,俞老享高壽93歲,并非死于冠心病。他生前愛吃肉是出名的,常向熟人興高采烈地介紹吃肉的心得,說吃肉粽如蘸白糖,其味無窮;他晚年應邀去香港作示范演出,當?shù)刭e館事先必為他準備了精心烹調(diào)的大蹄……
筆者舉這幾個例子,并非鼓勵人們多吃肉,更反對常年飯店“吃飯局”,但適當吃些豬肉并沒有錯,可是現(xiàn)在許多人對吃豬肉十分恐懼,有的科普讀物更是把脂肪說得嚇人。
干菜燒肉是可口的浙東家鄉(xiāng)菜,如能托親友到家鄉(xiāng)買一些上佳的干菜,不妨在有興趣的時候,偶爾自己動手烹調(diào)一次,酥爛的豬肉和香嫩的雪里蕻菜,必能使您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