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9日植保(中國)協會生物科技分會召開第二屆生物技術媒體研討會,旨在通過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的應用現狀和安全性等科學知識的普及,使中國的消費者準確、科學地認知轉基因技術,消除由于非科學引導而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必要恐慌。
生物技術以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為基礎,結合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先進工程技術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植物體,按人類需求生產出糧食、醫藥、食品、能源等,農業植物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是其中一個分支學科。如今種植的絕大部分作物已經不是自然進化的野生種,而是經過千百年人工選育的,即轉移基因創造的產品,所以千百年來轉基因作物一直在伴隨著人們的生活。
利用農業生物技術生產出來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是安全的,因為轉基因技術實質上是傳統育種方法的延伸。轉基因與常規雜交育種的本質相同,只是方法不同,且基因工程更為準確、更具預見性和高效率。在嚴格管理的前提下,轉移“好的或有用的”、去除“壞的或無用的”基因,從而提高作物對抗病蟲害、雜草的能力、改善營養品質,滿足人類社會進步的需求。
轉基因作物開發建立在高度科學和嚴格的安全評價體系下,其種植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各國政府部門嚴格監管。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評價系統包括基因的安全性、基因的穩定性、外源基因的影響、對膳食營養平衡的影響、產生有毒物質的評估、過敏性分析、環境安全性評價等方面。
通過嚴格、周密的科學安全評價系統,目前篩選出來的轉基因作物對人類健康不具有危害,也尚無發生因轉基因引起的食物過敏事故。例如,在分析轉基因作物有無毒害的關鍵因素時,不僅考慮了人體內是否具有該毒蛋白的受體,還要綜合考評人體對該毒蛋白累積量的承受能力。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傳統食品,在微生物毒素、農藥殘留和營養含量等方面表現更加優異,能夠為人們的膳食帶來以下幾點益處:
* 抗病害轉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的感染,從而減少了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例如轉基因抗蟲玉米比常規玉米在黃曲霉毒素等微生物毒素含量低。
* 種植抗蟲或抗草害轉基因作物可減少施用農藥的次數和數量,因此降低了農藥殘留量,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 轉基因食品更營養,如果食用提高β-胡蘿卜素含量的轉基因水稻,對克服貧困地區因維生素A營養缺乏導致的眼睛疾病將起到積極作用。轉基因技術也可提高水稻中鐵元素的含量,以減少亞洲婦女常見的貧血癥。
* 應用轉基因技術還可以改變某些食物中的致敏成分,使得對這些食物過敏的人也可以放心地食用。
* 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變種子油的成分,降低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或降低重金屬在果實、種子中的沉積等,使食品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中國,在實現轉基因抗蟲棉的產業化7年的時間里,累計減少農藥使用65萬噸,農田環境污染指數降低21%,增產幅度達25%,已經創造了超過221億元的經濟效益。據調查統計,未來的轉基因水稻可平均增產6.8%~10.8%,每公頃可為農民增加676元的收入。轉基因作物將成為解決21世紀食物安全、人民健康、環境保護、能源短缺等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植保(中國)協會生物科技分會主席葉大維先生說:“轉基因作物在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跨越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正確地認識和利用轉基因技術必將造福人類,在中國更能夠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巨大貢獻。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研發更加優質、高效、營養豐富的轉基因作物,利用科技創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