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貝蒂是洛杉磯郊縣一所學校3年級的學生,她和同學們每天都要完成語文老師布置的作業:寫一封感謝信。信的內容并不復雜,或者是“今天的陽光特別好”、“今天吃的比薩餅又甜又香”,或者是“昨天晚上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媽媽夸我是乖孩子,然后使勁地親了我的臉” ,又或者是“上學時我看到路旁的野花開得真好”、 “我播種的郁金香發芽了”……
貝蒂和小伙伴們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筆一畫地把寥寥數語寫在紙上。他們通過只言片語,向父母和老師所給的一切、向野花醉人的芳香表示衷心的感謝,與此同時也將生活帶來的幸福和自己的成長鐫刻在心上。
在孩子們面對周圍所有人的時候,如果都能秉持一顆感恩的心,明了他們的行為對自己生命的意義,并以超脫的心感激和聯絡他們,那么就將發現,那顆感恩之心會在自己的周圍營造出一種春天的氛圍,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和璀璨。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用感恩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我們的心靈就會變得更加寬廣。在佛家眼里:“一葉一菩提。”在農夫看來:“一花一世界。”這葉、這樹、這花、這草,無不給人送去心的度量,美的向往。活在這個美好的人世間,享受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著生命的多彩紛呈,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人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一生就承載著許許多多的恩和情。可不是嗎?父母的悉心養育呵護,師長的傳道授業教誨,夫妻的體貼關愛相知,前輩的關愛提攜栽培,朋友的知遇關照幫助,鄰里的理解寬容扶持,大自然賜予的春風雨露陽光,社會提供的良好環境和機遇……
實際上,幸福與不幸有的時候僅僅是自己的感覺而已。比如說,你所擁有的一切在別人看來是值得羨慕的,而自己卻總是不滿足,那就無疑把幸福的自己變得不幸了。再如,你也許在別人眼里是值得同情的,但自己并不認為不幸,而是用微笑去面對生活,結果你就成功地把原本不幸的自己變得幸福了。由此可見,幸福的感覺不是由處境和外在的條件決定的,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心靈境界,一種把真、善、美融入一生的美好情懷。不知感激就是忘恩,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女兒那樣可怕。”(《李爾王》劇中的臺詞)
“把別人對你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富蘭克林的這句話感人肺腑。在人生的途中,恩惠、感動、感恩已成為牽引我們前行的無形力量。以色列人種莊稼,收割時總會在靠近路旁的莊稼地四個地角留下一部分。好奇的外國游客在向當地人了解了其中的緣由后,無不被猶太民族的感恩之心所深深感動。在以色列人看來,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在于上帝的恩賜。為了報答上帝,與此同時給那些路過此地而沒有飯吃的貧苦路人提供方便,使他們免受因為貧窮或長途跋涉而帶來的饑餓之苦,他們用留出田地四角莊稼這種具體的方式來報答今天的擁有。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去收割田角的莊稼,沒有人會去責問。在以色列,即使作為垃圾處理的破舊衣服,也要先洗干凈疊整齊,然后畢恭畢敬地放進垃圾箱里,以便生活貧困者拿回去可以再穿。
成功學家安東尼曾經說過: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感恩,才會知恩;知恩,才會報恩,才會知道自己是受惠者。感恩不是單純的感激話語的表白,也不只是淚流如注的激情表達,而是生命能量的一種積蓄,以及對別人對萬物的一種尊重。感恩讓人學會儲存快樂和積極的信息,記住別人給予的好處,把人與人之間隨時可能儲存的各種負面信息快速刪除掉。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它給予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所以感恩也存在于人和自然之間。只有懷著如此的感恩之心,才會不僅看到世界上的一切是如此美好,更會以敬重之心愛惜所擁有的一切。只有懷著如此的感恩之心,才能更好地與親人、友人和愛人進行溝通,隨時化解不滿或誤解。因為它讓人學會雙向觀察:既觀察對方,也觀察自己;不但觀察外在的自我,而且觀察內心的自我。
不要總是去抱怨父母給予自己的太少,朋友對自己的支持不夠,大自然給自己帶來太多的風雨泥濘,社會對自己不公,別人比自己更快活。其實,不論身處何地,只要你懷著一顆善于感動、安于知足的心,你就能夠體會到快樂的真諦,品味出生活的美好。一聲“謝謝”,是架在人與人之間心靈島嶼上的橋梁,是連接人與人之間感情湖泊的彩虹。對父母,你就會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情;對師長,你就會牢記“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對夫妻,你就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對前輩,你就會崇敬有加;對朋友,你就會患難與共;對鄰居,你就會有求必應;對大自然,你就會關愛備至;對社會,你就會時刻不忘自己的職責。這樣才能珍惜擁有,知恩圖報,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感恩并非還債,是對生命和生活的思源,是享受權利后的一種義務和責任,說實話,有些“恩”也是永遠報不完的。然而,只要自己心存感激,知恩之情就會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多做一些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應該說,貝蒂的語文老師充滿智慧,富有遠見卓識。他不但指導了學生如何寫作,而且還教會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在微不足道的點點滴滴中發現并且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值得感謝的東西,欣喜地看到原來天空是那么蔚藍,陽光是那么燦爛。統計數據表明,從小受到感恩教育的孩子長大以后快樂指數要高得多。這樣的作業將使學生們在提高語文寫作水平的同時,內心充滿陽光,不把“感謝”遺忘在塵封的角落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變得寬容,變得友善,勇于戰勝人生征途上的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