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6)
摘 要:企業國際競爭的現實表明,企業制度因素及其國際差異構成了企業國際競爭力主要決定因素之一。引入數據分析的方法從我國造船企業的勞動力要素配置效率、研發效率兩個方面,分析制度因素對我國造船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作用,并進行實證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較強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制度因素; 造船企業;國際競爭力;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2.3文獻標識碼:A
企業國際競爭的現實表明,一國企業的制度因素不僅直接決定了其資源配置方式,而且還從根本上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水平,進而對企業國際競爭力產生較為重大的影響。企業制度因素及其國際差異構成了企業國際競爭力主要決定因素之一。
一、我國造船企業制度因素與勞動力要素配置效率
(一)市場經濟中勞動力要素配置的一般原則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是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主體。利潤最大化構成了市場經濟中各種生產要素的一般配置原則。在此,筆者引入數學分析的方法。設,廠商以兩種生產要素,即資本K和勞動力L從事某種產品的生產,在不存在規模經濟的條件下,假定廠商的產量為Y,并且將每件產品以市場價格P出售。那么廠商的總收益是:
其中,價格是產量的函數,表明廠商的售價可能受其總出售量Y的影響。對應于產量Y,將出現成本C(Y),于是廠商的利潤可以表示為:
根據C-D生產函數,產量Y是資本K和勞動力L的函數,
所以,利潤π可以最終表示為資本K和勞動L的函數:
其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是:
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任何廠商都將使生產要素的使用量達到這樣一個點,即追加一單位要素所產生的額外收益等于雇傭這一單位要素所帶來的額外成本,即,邊際收入等于其邊際成本, ,而所謂的邊際成本對應于資本來說就是資本的價格即利率;對應于勞動來說則是工人的工資。在先進造船國家,由于企業在要素資源配置方面不會(或較少)受到非經濟約束,從而使其勞動力要素得到了較為合理的配置。
(二)我國造船企業勞動力要素配置扭曲與我國造船企業制度因素
由于企業改革尚未到位,目前我國造船企業制度因素還存在諸多不足,進而使勞動力要素配置發生扭曲。主要體現在:
1冗員現象嚴重
我國造船企業在勞動力要素配置方面的突出問題,就是在企業內部存在大量富余人員。近年來,雖然我國造船企業出現員工數量下降的現象,并不表明企業就可以完全按照經濟原則來自主決定勞動用工,而是政府在企業中推行減員增效工作的結果。由于我國造船企業仍然受到其管理制度方面的影響和與此相對應的過多的社會責任的約束,還無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企業存在大量富余人員的問題。
2員工崗位結構扭曲與就業崗位結構虛高度化
一般來說,隨著企業技術水平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在生產過程中會出現資本對人力的替代。這一現象在企業員工的崗位結構上表現為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員工數量在企業員工總數中的比例的上升,從而表現為員工崗位結構的高度化。目前我國造船企業的現狀是生產工人在員工總數中所占的比例明顯偏低,遠低于韓國、略低于日本。從而使我國造船企業在員工崗位結構上表現出明顯的高技術水平的特征。我國造船企業技術水平與日本、韓國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國造船企業還普遍存在員工就業崗位結構扭曲的問題,并集中表現為員工就業崗位結構的虛高度化。從深層次看,由我國造船企業的生產特點所決定,生產一線工作環境較為艱苦,員工自然會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管理制度的缺陷,在企業內部努力爭取“管理崗位”或“服務人員崗位”,從而推動企業非直接生產人員數量和比例規模的擴大,最終造成員工崗位結構的虛高度化。
3外包工數量規模龐大
我國主要船廠外包工數量較為巨大,大約占企業用工總數的30%-40%左右,這一比例與日本造船業大致相當。而在個別船廠,外包工的數量甚至占到一線生產工人總數的60%-70%。從根本上說,我國造船企業大量雇傭外包工也是導因于企業獨特的管理機制。首先,由于正式職工在一定程度上尚存在“鐵飯碗”的思想意識,于是企業經營者為了尋求管理上的便利轉而使用外包工;其次,目前國有造船企業在收入分配上仍受到“工資總額”的控制,從而使效益較好的企業通過雇傭外包工,把正式職工“養起來”,實際上也是在為正式職工謀取利益。外包工的大量使用,還直接造成了企業勞動力成本支出總量的上升,從而弱化了我國勞動力價格優勢,并導致企業勞動力質量進一步降低。
二、我國造船企業制度因素與企業研發效率
(一)先進造船國家研發體制特點及其優勢
在先進造船國家中,造船企業不僅構成了產品生產主體,同時還是產品開發和創新的主體。在造船企業內部不僅集中了產品生產制造的功能,同時也具備了較強的研究開發功能。研究開發力量和生產制造能力均集中在企業內部,以企業作為研究開發主體,是先進造船國家研究開發體制的基本特征。在先進造船國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造船企業均具有較強的產品研究開發能力。
(二)我國造船企業研發體制的特點及其弊端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造船企業的研究開發體制特點是研究開發與生產制造相分離,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產研分離”。實踐證明,這種明顯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特征研究開發體制弊端也表現得越發明顯。主要體現在:首先,由于造船設計生產與研究開發的脫節,不僅造成了廠所之間的協調困難,導致研究開發的成本加大,同時還使研究院所無法直接面向市場,最終導致研究開發工作與市場需求脫節;其次,隨著我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造船企業為了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企業紛紛充實和擴大企業內部原來主要從事工藝設計工作的研究機構。但是這
種情況卻造成了在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研究開發資源的重疊配置,使科研院所的技術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改善我國造船企業制度因素的對策建議
(一)推進造船企業制度創新,優化勞動力要素資源配置
我國造船企業存在的冗員負擔重、就業崗位虛高度化和外包工的過量使用等勞動力要素配置不合理問題,從表面上看,是企業內部管理問題,但是其本質則在于企業改革尚未到位,企業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利益主體,從而也就還無法完全按照經濟效率原則配置要素資源。因此,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積極推進造船企業制度創新,不僅構成了我國造船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時也是造船企業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的微觀制度前提。
(二)加速產研結合進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造船研究開發體制
產研分離的科研開發管理體制是造成我國造船企業研究開發能力相對較弱和技術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深層原因。筆者認為,就造船業而言,推進科研院所的改革,主要應分成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應視科研院所的不同具體情況把科研院所分成兩類:一類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科研院所,這類科研院所一般難以與企業相結合,因此應保留其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不變;另一類是從事應用研究甚至是設計開發的科研院所,則應盡快改制成企業,并為進一步與企業相結合創造體制條件。加速推進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結合是優化我國造船企業技術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金碚中國工業國際競爭力——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2]陳秀山現代競爭理論與競爭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周景勤,歐陽新年企業技術競爭與創新激勵機制[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
[4]王慧炯產業組織及有效競爭[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
[5]鄭新立工業發展政策──比較與借鑒[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6]陳繼勇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7][美]邁克爾#8226;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88[ZK)]
(責任編輯:呂洪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