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摘 要: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作由質監部門劃轉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的這種新格局,為解決由于流通領域范圍廣、流通渠道多而造成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的多種復雜問題,從不同階段工商部門質量監管的角色變化過程,發揮監督作用。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充分發揮優秀企業、第三方機構和消費者的作用,構建立體的商品質量監管體系。
關鍵詞:中圖分類號:F2039文獻標識碼:B
近年來,商品質量問題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關注的焦點。2001年國務院對質量監管機構職能進行了調整,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作由質監部門劃轉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監管流通領域商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能。由于流通領域范圍廣,流通渠道多,造成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問題的原因錯綜復雜,如何“管得住”、“管得好”,并節約政府行政成本,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目前,工商部門之所以感到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作繁雜、壓力巨大、人手不足,除了與工作本身的性質、體制上的障礙等相關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潛意識中仍然認為“應該是以行政部門為主導監管力量”。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推動被監管對象的自律、發動社會非政府機構(NGO)① 參與等間接監管方式是被發達國家政府所廣泛采取并行之有效的辦法??陀^地說,當前只有工商部門“單槍匹馬”地做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作,消委會、行業協會、媒體、監測機構、優秀企業等社會力量沒有發揮充分的作用。這些社會力量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一方面與其自身的發展尚不成熟有關,另外一方面與工商部門對其重視、引導和利用程度不夠有一定關聯。
一、不同階段工商部門質量監管的角色
工商部門在流通領域作用方式劃分為三個階段:目前階段、過渡階段和理想階段(如圖1)。在目前階段,代表政府的工商部門直接作用于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基本是完全依靠自身有限力量來實施監管;從中期看,應該向過渡階段發展,即發揮行政直接監管

作用與推動社會力量發揮非行政監管作用并重,構建立體化社會監管體系;從長遠來看,應該盡量減少行政部門直接干預,工商部門只負責監控重點商品,而其他商品完全可以交給相關社會機構和力量,完成有效監管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的責任,同時只有在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時候,行政部門及司法部門才介入進行仲裁或依法處理。
三個階段,工商部門在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中的角色、作用見表1。
二、完整的社會化監管體系的構成
究竟哪些社會機構和力量可以在流通領域中發展重要的作用呢?經過梳理、分析和歸納,我們認為,在整個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控制體系中有四個主體在起作用(如圖2)。即政府(行政監管)、商品經營者(內部質量控制)、消費者(自我保護)、和社會公眾(非行政監督)。如圖2所示,其中社會公眾包括:消委會、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媒體、個人等。
構建立體化的商品質量監管體系,就必須以政府主管部門為主導,充分發揮優秀企業、第三方機構和消費者等力量的作用。

三、主要社會化主體的作用
(一)優秀企業作用
對于優秀的商品經營企業而言,可充分地利用在商品質量控制和管理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作為典范。一方面他們的經驗值得在流通領域推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部分優秀企業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社會力量。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企業質量信息充分利用,形成常態化的社會質量監控體系。
(二)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
消委會、行業協會、檢測認證機構、媒體和消費者在發達國家的商品質量監管中非常活躍,是監管主要角色。我國正在由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向契約型的市場經濟發展,非政府組織(NGO)將承擔許多原來由政府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其中:
1消委會。政府主管部門可以與消委會協作建立協調一致的投訴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共同發布各類消費信息,調解消費糾紛,共同構筑消費者教育和咨詢服務體系。
2行業協會。政府可以委托行業協會做一些專業性事務。比如針對某個質量問題比較普遍的產品,可以聯合該行業的行業協會進行專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通過行業協會召開的“產品質量提高研討會”等形式推動產品質量的改進。同時,通過行業協會把握行業動態,從而起到預警作用。行業協會每天與企業打交道,掌握大量一手信息,其中有一部分信息就屬于商品質量信息。
3第三方檢測機構。目前工商部門與檢測機構基本上屬于松散型合作方式,應建立密切型合作方式。除工商部門委托的檢測任務外,其他各方委托的檢測結果由檢測機構統計匯總后定期發送給工商部門,以便起到預警作用。相應工商部門每年付給檢測機構一定的費用。定期邀請檢測機構與出現商品質量問題的商業經營者進行溝通,促進商業經營者提高商品質量管理水平。
4媒體。如,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對突發性商品質量事件(蘇丹紅等)進行官方發言;建立與媒體相關專欄的信息溝通機制,對媒體將要報道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問題事先掌握并采取相應措施;通過媒體與消費者溝通,讓消費者了解“12315”的工作范圍、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
(三)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采取合法手段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消費者有意識地在購前、購中和購后保護自我,避免到非法經營或不可信的商業場所購買商品、在購買商品時注意商品外在日期等重要標識、出現商品質量問題采取合理的手段爭取個人合法的權益,將會大大減少自我損失,同時又間接地督促了商品經營者合法經營、主動控制商品質量,從而做到“經營者不賣,消費者不買”這樣一個兩頭堵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古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