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商學院 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315)
摘要:在醫療服務領域,當醫生的工資收入同看病治療費用成正相關關系時,兼具服務建議者和提供者雙重身份的醫生可以很方便地實現誘發醫療需求的目標。道德風險之所以能誘發過多的醫療需求,是因為患者在參加了醫療保險后,導致實際承擔的醫療費用下降而誘發出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免費醫療會產生不受價格約束的醫療需求同稀缺性醫療資源供給之間的巨大缺口。為實現社會中在不同條件下的醫療需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醫療需求;道德風險;經濟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224.9文獻標識碼:B
一、醫療供求
1776年,古典經濟學家亞當#8226;斯密在其《國富論》中宣稱,在競爭市場中追求自身利益的人就能最有效地促進公共利益。競爭性均衡的有效性這一思想同時也被重農學派的經濟學家所直觀地理解。現代經濟學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確切地理解了古典經濟學家亞當#8226;斯密這一論點的含義。今天經濟學家使用強有力的數學分析和經濟學思想已經證明了,在經濟是完全競爭、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充分和沒有外部性的條件下,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會達到最佳的和諧。在這樣一個制度下,一般均衡市場體系就能實現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即經濟是有效率的,沒有一個人的境況可以在不使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變得更好,競爭性的價格機制能使社會資源和技術通過最佳的組合生產出商品和勞務。然而,生病是生死攸關的事情,為了挽救生命而不惜代價。那么,醫療服務還受醫療供求關系和價格所制約嗎?為此,筆者討論了現實社會中在不同條件下醫療需求所引致的變化。并針對在現實社會中的不同條件下醫療需求所發生的變化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路。
醫療需求是人們在一定價格水平下對醫療服務的需要。它包括人們有需要的欲望同時具有支付的能力。國外許多研究人員對消費者的醫療服務的需求量與價格變化的反應作了研究。早期的研究得出了許多不同的醫療服務的價格彈性,大約從-0.1--0.5之間。美國蘭德(Land)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進行了一個大型社會試驗,得出了一個大約為-0.2的醫療服務價格彈性,即醫療服務價格上升10%
會導致醫療服務的需求量下降2%[1]。波利(Pauly,1986)考察了許多實證研究后得出的結論是,當醫
[TPT20tif;%90%90,BP#]
[TS(][HT5”F][JZ]圖1醫療服務價格引起的供需求曲線[KG6]圖2醫生誘發醫療需求曲線[TS)]
療服務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將增加[2]。在現實世界中,醫療資源是稀缺的,在競爭性的市場經濟中,醫療價格就是這稀缺程度的度量。醫療價格機制為經濟系統提供了有效使用醫療資源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因此,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和供給,同樣受到醫療價格的限制。醫療領域的服務同普通商品最大的差異就是普遍存在著政府干預的廣泛性、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但是,這些活動并沒有否定供求關系的存在。它們不是增添到供給與需求力量的新成份;相反,它們也是通過供給和需求而起作用,通過供給與需求決定價格和數量。如圖1,Q是醫療服務需求量,P是價格水平。D是醫療服務的需求曲線,S是醫療服務的供給曲線。P0、Q0 分別是均衡價格和數量。從圖1中可進一步看到,只要醫療資源是有限的,供求曲線就不會不受到價格水平的制約。因此,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與供給同樣受到醫療價格機制的作用。醫療保障的有效供給數量也只能在消費者的邊際收益等于供給者的邊際成本時才能達到均衡。
二、醫療需求特異性及對策思路
(一)醫生誘發的醫療需求及對策
圖2所示是說明醫生誘發醫療需求情況。醫院和醫生在治療病人的同時又有他們追求的偏離患者的利益,在醫、患信息不對稱和醫院、醫生占有絕對信息優勢的條件下,在醫、患博弈過程中,醫院和醫生要實現他們偏離患者的利益總是輕而一舉。特別是我國的許多醫院對醫生的分配方案同醫生的看病治療費用掛鉤。導致醫生的工資收入同看病治療費用成正相關關系。因而,醫生從自己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就有動力促使費用上升。同時,醫生又具有誘發患者需求的能力,這是因為醫療服務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醫療服務是一種專家服務,具有天生的非同質性和供給方信息壟斷性,醫生對疾病嚴重程度、治療手段的有效性、醫療服務的適度性等信息更為了解。相比之下,患者及其家屬由于缺乏醫學知識和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對醫生往往持服從態度。在這種情況下,若又不存在獨立于醫院的第三方監督機構或監督不到位。那么,兼具服務建議者和服務提供者雙重身份的醫生就可以很方便地實現誘發需求的目標。這種情況在西方國家也是屢見不鮮。羅森指出:\"更為復雜的情況是,可能你言聽計從的人,即你的醫生,恰恰是要向你出售這種商品的人。\"[3] 在現實中常常表現為;一是醫生讓患者多做檢查、小病大治。結果是需求曲線從D移動到(圖2)。在醫藥費用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醫院的總收益=PQ,當需求量從增加到,醫院總收益從增加到,總收益增加量是。二是需求量沒有變化,醫生通過使用價格高的藥品和治療手段等而使價格從 增加到 ,醫院總收益從增加到,總收益增加量是。三是上述兩種方法綜合運用,醫院的總收益的增加量是; 此時的結果是大于上述兩種方法增加量之和。
結論是不論醫療市場化程度如何,只要存在著某種機制讓醫生的收入同看病治療費用掛鉤,醫生誘發醫療需求情況都無法避免。因此,醫療管理部門和醫院對醫生的考核指標不能同醫生的看病治療費用建立關聯。
(二)道德風險誘發的醫療需求及對策
道德風險之所以能誘發過多的醫療需求,是因為患者在參加了社會醫療保險或商業醫療保險后,能夠導致投保人實際承擔的醫療費用下降而誘發出投保人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結果是投保人產生了對醫療服務的過度需求。這在現實中的實際表現是;參加醫保的人不重視自我保健,不珍惜醫療服務和藥品,尤其是參加了社會醫療保險的職工,要求醫生小病大治,多開藥,一卡多用等。如圖3;醫療服務的市場需求曲線為D,醫療服務的供給曲線為S,均衡點是C,均衡價格和數量分別是和。假定參加醫療保險后,患者只支付價格的60%即。在這個低價格下,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就增加到,此時,醫療服務供給者卻要求單位價格是,這個價格高于均衡價格。這也是為什么定點醫保醫院比非定點醫院醫藥費用高的經濟學解釋。當然這最終還取決于供給和需求曲線的形狀或者說供求彈性。例如(見圖4);
當醫療服務的供給的邊際成本是常量時,供給曲線是一條過點的水平線,均衡點是供求曲線的交點C,醫療保險引致的額外支出是四邊形 。圖3中醫療保險引致的額外支出是四邊形??傊?;定點醫保醫院,需求量大且穩定,競爭壓力不大,就導致浪費多、內耗大、不注重控制成本,結果會導致供給曲線陡峭,造成整個社會資源的浪費。
結論是加強對定點醫保醫院的監管和促進定點醫保醫院的競爭是減少浪費的有效途徑。
(三)免費誘發的醫療需求及對策
如圖5,D為醫療需求曲線,S為供給曲線。當政府全額提供醫療保障時,消費者的醫療服務需求量對于醫療服務的價格變化就不會做出任何反應即需求完全無彈性。這時的醫療服務的需求曲線就由D轉變成完全垂直的曲線,均衡價格從上升到,均衡數量從增加到
不惜代價挽救生命,這也是符合道德規范的。但是面對不受價格約束的巨大的醫療需求量同稀缺性醫療資源供給之間的缺口會把醫療的均衡價格推向更高。假定政府全額提供醫療保障,可以預見,稅收或政府預算赤字會變得更高以至于政府財政難以承受,實際上是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會變得很沉重。納稅人支付稅款→政府預算資金→政府提供醫療服務。這時政府承擔了一切,以至于社會公眾沒有必要為明天考慮。醫療服務是免費的思想很容易讓人們產生財政資源是無限的幻覺。一旦納稅人確實理解了是納稅人的稅款維持著免費的醫療服務,并能正確地評估支付規模和相應得到的服務時,醫療服務免費的幻覺就會立即消除,并會對此問題給予嚴肅的思考。
英國政府憑借其強大的財力提供了著名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英國國民直接為他們自己消費的保健服務所付的費用很少或不用付款,稅收為97%的國民健康服務付費。即使這樣,英國國民對這項制度也是不滿意。例如,在1991年上半年[4],英國有70多萬人需要排隊等待外科手術治療,而在這些人中,大約有20多萬人需要等待一年以上,很多英國國民對排隊等待以獲得醫療服務已經失去了信心。為此,英國政府在醫療領域進行了改革,主要是導入了市場競爭機制。
面對我國現階段醫療體制改革的困境,一些人寄希望于;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管理和主要由政府財政集中投入的醫療保障體制,以解決目前的問題,這是不現實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政府統一組織和普遍推廣單一的醫療保障組織模式,效果可能是適得其反。因為完全由政府包辦代替的醫療保障制度是沒有競爭、缺乏效率且耗資巨大,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總之:哪里沒有競爭,哪里就沒有足夠的激勵來刺激節儉和效率。在強化政府責任、加大政府干預的廣泛性、加強政府監管和加大政府投入前提下,也要遵循競爭規律和完善市場競爭機制。
注釋:
①Janos Kornai and Karen EgglestonWelfare, Choice and Solidarity in Transition(2003),64
②Aaron, Henry J \"Health Care Reform: The Clash of Goals, Facts, and Ideology\" In Individu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 Victor R Fuch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③[美]哈維#8226;S#8226;羅森(HarveyS Rosen),趙志耘財政學(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88
④大衛#8226;N#8226;海曼(David NHyman),章彤公共財政 (第六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340
參考文獻:
[1]維克托,R 福克斯,羅漢、 焦艷、 朱雪琴誰將生存?健康,經濟學和社會選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56-178
[2]John, CCan Managed Care Programs Rein in Medicaid's Runaway Budgets?2005 wwwmanagedcaramagcom
[3]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36-244
[4]保羅#8226;J#8226;費爾德斯坦衛生保健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8:356-384
[5]顧昕全球性醫療體制改革的大趨勢[J]中國社會科學,2005,(6):121-128
(責任編輯:呂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