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學院 法律系,上海 201701)
摘要:世博會標志許可經營是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商業化運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世博會標志許可產品存在缺陷,在生產企業沒有標注其商標或其他明顯識別性標志時,世博會標志權利人存在承擔產品責任的風險,對此風險應從合同、產品責任風險保證金、產品責任險、監督檢查等方面加強防范。
關鍵詞:世博會標志;許可使用;產品;產品責任;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019文獻標識碼:B
世博會標志的許可使用是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商業化運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按照上海世博會商業化運作的計劃,從2006年起上海世博會標志的許可使用將全面推進實施。按照此計劃,經上海世博會授權,特許企業可以享有生產或銷售帶有上海世博會名稱、會徽和吉祥物等世博會知識產權產品的權利,基于“美好生活,從家開始”的理念,許可產品多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這些產品共有十大類,包括家居用品、文具、服飾、時尚飾品、禮品和小物件、個人護理用品、媒體產品、軟件技術產品、玩具和游戲、食品和飲料。世博會標志的權利人許可他人使用其標志而收取一定的許可費并借以推廣世博會的理念和品牌;被許可人通過支付一定數額的許可費,將世博會標志標注在自己生產或經營的產品上,借助世博會的品牌價值推銷自己的產品。但這種經營方式可能帶來一個問題,即如果世博會標志許可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世博會標志權利人是否應承擔產品責任?就此談一點看法。
一、世博會標志的權利人是否對許可產品承擔產品責任
世博會標志權利人是否對許可產品的質量承擔產品責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我國《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責任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產品質量法》第43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可見,根據我國法律,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是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但是,上述法律對生產者、銷售者都沒有進一步界定。而世博會標志在產品上許可使用的方式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情況,不僅在許可使用產品上出現世博會標志,而且在產品上標注完整的生產企業的名稱、企業廠址、商標和其他標識。第二種情況是允許在許可產品上出現世博會標志和生產企業的名稱及其他標識,如廠址、電話等,不允許出現生產企業的商標。第三種情況只允許在許可產品上出現世博會標志和生產企業的名稱,不允許出現生產企業的商標和其他標識。根據上述法律的規定,如果屬于第一種形式的使用,因企業名稱、商標及企業的其他標志都明確地標注在產品上,而企業名稱、商標能夠判明產品的出處,明確產品生產者,因此,此種形式的使用由產品的生產者承擔產品責任。第二種、第三種形式的使用,標志權利人是否是《產品質量法》所稱的產品生產者,不能明確。然而為了能在世界范圍內對世博會會徽圖案進行有效的保護,世博會標志權利人對會徽圖案在國內外進行了商標注冊申請,如申請獲得通過,世博會會徽標志將獲得商標法的保護。而根據我國《商標法》第40條規定,商標的持有人許可他人使用其商標的,應對產品質量承擔監督責任。但是對于沒有盡到監督責任,應承擔什么責任沒有明確。但是,從法理看,違反監督義務,就應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否則,沒有責任的義務,形同虛設,沒有法律意義。1998年12月3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修訂的《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第14條規定:“證明商標的注冊人不履行控制職責,致使證明商標使用人的商品或者服務達不到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要求,對消費者造成損害的,由注冊人承擔賠償責任。”該規定明確了商標許可人未盡到質量監督責任,要承擔產品責任。司法實務中,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請示,做出的《關于產品侵權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產品的商標所有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的批復》中稱:“任何將自己的姓名、名稱、商標或者可識別的其他標識體現在產品上,表示其為產品制造者的企業或個人,均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的'產品制造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生產者'。……”此司法解釋明確了商標或標志的權利人可能對許可他人使用其商標或標志的產品存在缺陷承擔產品責任。當然對其中“表示其為產品制造者”應如何理解,理論上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理解為商標或標志等的權利人應在產品上以明示方式聲明自己是產品的生產者;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理解為以默示方式認定,即商標或標志等的權利人只要在他人的商品上標注了自己的商標或標志等,從而足以使他人認為其是產品的生產者,即構成解釋中的“表示其為產品制造者”的情形。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若依第一種觀點,須明確聲明自己是產品的生產者,也就不需要作上述解釋了。
第二,2010年世博會是世界性的盛會,世博會標志的許可經營是面向國內外的,而根據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規定,商標或標志的權利人在一定的條件下視為產品的生產者或制造者。如《歐洲經濟共同體產品責任指令》第1條規定:“生產者應當對其產品的缺陷造成的損害負責。” 依該指令第3條,生產者包括:“終極產品的制造者、任何原材料的生產者或者部件的制造者,以及任何以姓名、商標或其他識別特征附于產品上表明自己是產品的生產者之人”,還包括“任何將產品進口至歐洲共同體用于銷售、雇傭、出租或其經營過程中的任何經銷形式之人……。”該指令要求歐共體成員國在三年內將其付諸實施。在英國,1987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規定:(1)依本章下列規定,對全部或部分地由產品缺陷造成的任何損害,凡適用下述第(2)款的人應當對損害承擔責任。(2)本款適用于:產品的生產者;其姓名打印在產品上或在相關產品上使用某種商標或其他可識別標記,從而使別人相信其本人即產品生產者的人;在其經營過程中,將產品從成員國以外的地方輸入成員國、旨在向別人提供該產品的人。[2]1989年12月15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的《聯邦德國產品責任法》第1條第1款規定:如果缺陷產品造成他人死亡、人身或健康傷害、財產損害,生產者應當就造成的損害對受害者予以賠償。第4條對生產者作了進一步的界定,該條第1款就明確規定:為本法之目的,“生產者”指成品制造者,任何原材料的生產者和零部件的制造者。它還指將其名字、商標或其他識別特征標示在產品上表明自己是生產者的任何人。[3]在美國,《美國統一產品責任示范法》規定,產品的銷售者對產品缺陷承擔產品責任,該法第102條A款規定,產品銷售者是指從事產品銷售業務的任何自然人或實體,不論交易是為了使用、消費或者再銷售。它包括產品制造者、批發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也包括產品的出租人和行紀人。該條B款規定制造者包括在產品出售給使用者或銷售者之前,設計、生產、制造、組裝、建造或者加工相關產品或產品組件的產品銷售者。還包括實際不是但自稱是制造者的產品銷售者和實體。[4]司法實務中商標許可人也可成為產品責任訴訟的被告。[5]日本《制造物責任法》規定,生產者應對產品缺陷承擔責任,該法第2條第3款規定,本法中的生產者是指以下幾類人:(1)以該產品的生產、加工、進口為業者;(2)在產品上標明名稱、商號、其他商標,或在產品上生產者和不致誤解的名稱等,表明自己是產品生產者的人;(3)除上述兩類人以外,從與該產品的生產、加工、進口或銷售有關的其他事項來看,在產品上標明了被認為是該產品的實際生產者名稱的人。通過對上述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的法律規定看,商標或特殊標志的許可人如果將自己的商標、特殊標志附于產品上表明自己是產品的生產者,要承擔產品的生產者責任。
第三,世博會標志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象征,作為購買標明世博會標志產品的消費者來說,他并不知道世博會標志權利人與生產企業真實的關系,只是基于對世博會的認識、對世博會品牌的信賴才去購買這類產品,世博會標志標明在商品上,極易使消費者將商品生產、經營與標志的權利人聯系起來,如果世博會標志權利人與產品沒有關系,如此在產品上標明世博會標志,難免有誤導之嫌。對這種情況,從誠信的角度講,標志權利人有一定的責任。
第四,從商標的功能看,商標就是商標權人用于商品之上以便使人識別出自己商品的標志。理論上,一般認為商標主要有三項功能:一是表明商品來源或出處的功能;二是保證商品質量的功能;三是廣告宣傳功能。[6]《商標法》第14條規定:商標被許可人使用許可人注冊商標的,視為注冊人對該注冊商標的使用。基于商標的特點及功能,對于消費者來說,不管是許可人還是被許可人生產的商品,消費者看重的只是商標。如果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消費者會認為帶有該商標的商品有問題,會認為商標權利人是生產產品的。
因此,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在許可產品上只標注世博會標志和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不標注生產企業的商標甚至其他標識,存在世博會標志權利人承擔產品責任的風險。
二、世博會標志產品的產品責任風險防范
對于世博會標志許可產品的產品責任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防范。
1嚴格審查標志使用申請人的資格,從源頭防范風險。對世博會標識使用申請人審查時,應全面審查申請人的資質、財務狀況、品牌知名度、企業形象、信譽、技術能力、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盡量避免因標志許可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產生的侵權,從源頭控制風險。
2盡量要求被許可人在其生產或經營的產品上標明完整的企業名稱和其他識別性標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0條規定,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而根據《產品質量法》第27條的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真實的標識包括:(1)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2)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3)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4)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5)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商標法》第40條第2款也規定:“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必須在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上標明被許可人的名稱和商品產地。”因此,如果只在許可產品上標注世博會標志和生產企業名稱,不標明生產企業的其他重要的可識別性標識,一方面違反了現有法律,另一方面加大了世博會標志許可人的責任風險。
3訂立嚴密而詳細的書面許可使用合同,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世博會標志許可使用的范圍、期限;產品質量執行的標準;違約責任;特別應對產品責任作出明確的約定。可以約定產品責任由被許可人承擔,許可人不承擔。但是,由于此免責約定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因此,許可人應與被許可人約定許可人可能因被許可人提供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先向消費者承擔了產品責任,可對被許可人進行事后追償。對質量監督條款也應作出詳細、明確的約定。總之,合同是控制風險的有效手段,應充分利用《合同法》等現有法律防范風險。
4加強對世博會標志產品的監督。現在世界各國、地區的法律基本上都允許商標的許可使用,但大都要求許可人承擔質量控制責任,以及將許可協議向有關管理部門備案。我國商標法也規定了商標許可人應對商標使用許可質量進行監督控制并將許可協議向工商管理部門備案的制度。根據上述2002年7月11日的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許可人未盡到監督責任可能承擔產品責任。[HJ2mm]
5投保產品責任險,分散世博會標志使用許可產品的風險。要求標志產品的經營者將產品責任投保,通過保險途徑轉移產品責任風險。投保產品責任險己成為國際上轉移產品責任風險的通行做法。當然,制定合適的保險費率是此項措施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6設立質量保證金制度。保證金是為確保被許可人履行許可合同,許可人向被許可人收取的一定費用。一旦被許可人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存在質量不合格,對消費者需承擔責任,除有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外,即從保證金中扣除。合同到期后,被許可人履行了合同的,保證金應退還被許可人。
7引導、督促生產企業或經營商內部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建立健全產品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實施崗位質量規范、質量責任以及相應的考核辦法。
8與政府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建立密切的協作、溝通關系,聯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等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加強對世博會標志產品的質量監管,制止產品生產、銷售中違反《產品質量法》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商業目的使用范圍參見2004年國務院發布的《世界博覽會標志保護條例》第5條[Z]。
[2][英]埃利斯代爾#8226;克拉克,黃列譯產品責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3]賈俊玲,張智勇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講座[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01
[4]張思前,李玉明產品質量一百案例精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194
[5]杰瑞#8226;J#8226;菲利普斯產品責任法美國法精要#8226;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96
[6]劉春茂中國民法學#8226;知識產權[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525
(責任編輯:席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