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 旅游與環境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我國西部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果對其合理開發,將有利于改變西部的落后面貌,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結構合理化。寶雞地處西部,旅游資源很豐富,充分發揮其優勢,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使之推動寶雞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政府主導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B
我國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經濟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30年的努力,以其顯著的經濟效益和潛移默化的社會教化功能,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助作用。黨中央在1999作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開發,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 西部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對其合理開發有利于改變西部落后面貌、促進區域產業經濟結構合理化。寶雞地處西部,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發揮其優勢,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使之推動寶雞經濟的發展,同時,推進生態環境的重建,實現可持續發展,形成寶雞的旅游發展模式。
一、寶雞發展特色旅游產業的條件分析
(一)優勢條件
1.旅游資源優勢。寶雞自然風景獨特秀美,有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天臺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西鎮吳山森林公園、嘉陵江源頭景區、關山草原、紫柏山等自然景觀。寶雞歷史遺跡、人文景觀豐富。法門寺、北首領遺址、周原遺址、炎帝陵、炎帝祠、青銅器博物館、九成宮醴泉銘碑、秦公大墓、周公廟、五丈原諸葛亮廟、姜子牙釣魚臺、龍門洞、鳳翔東湖等歷史遺跡和名勝,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寶雞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寶雞市的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傳統,各種小吃如:寶雞岐山搟面皮、攪團、鳳翔東湖的豆花泡饃、隴縣的馬蹄酥讓人盡享北方面食的美味。以獨特的酸辣口味聞名遐爾的西府面食特色的岐山面館遍布陜西省內大小城市,并已開始由省內走向省外。熱鬧非凡的廟會、民間手工藝品如寶雞鳳翔泥塑、彩繪、草編、罩金漆器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1]。
2.地理區位優勢。寶雞位于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西北地區的東部,關中盆地的西部,東接西安,南聯成都,西去蘭州,北達銀川,具有“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地位。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匯,南北縱深與各大鐵路網相聯,是亞歐大陸橋——隴海線上第三個大“十字”;310國道、川陜路、寶平路、西寶高速公路,以及110條支線公路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可進入性強,資源調配十分便利。可以借力、借路、借景發展寶雞特色旅游。
3.機遇條件。第一,全球旅游業的地域熱點呈現出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特點,我國的西部地區也成為旅游熱點地區。第二,加快西部發展的機遇。黨中央加快西部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為寶雞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寶雞可以充分利用有關的優惠政策,同時制定促進特色旅游開發的地方性政策。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陜西省正在對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進行重點調整,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國務院關于國有林區全面禁伐的契機,利用調整林區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森林生態旅游。
(二)劣勢條件
1.知名度比較低,旅游品牌不亮。在旅游市場上,寶雞缺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叫得響的旅游品牌。相比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兵馬俑、桂林的漓江、云南的西雙版納、杭州的西湖等旅游品牌,寶雞的法門寺、太白森林公園知名度還比較低[2]。
2.與周邊省市的旅游景觀之間的替代性強、同質性高,競爭激烈。從陜西省內看,華山、陜西省歷史博物館、乾陵與寶雞的太白山、青銅器博物館、五丈原比較,前者規模更大,知名度更高,雖然同質,但是競爭力更強。
3.旅游產品內容比較單調、開發層次淺。盡管寶雞的旅游景點不少,但旅游產品的設計仍以觀光旅游為主。法門寺、釣魚臺、五丈原、東湖、炎帝陵、龍門洞、金臺觀等,游客到每個景觀的滯留時間一般就幾個小時,缺乏參與式、體驗式的旅游活動來增強他們的旅游感受,導致景點的重游率較低。
二、寶雞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寶雞旅游業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對寶雞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一)寶雞旅游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五”期間,寶雞旅游業的發展比較迅速,旅游客源市場不斷拓寬擴大,旅游產品逐漸豐富,旅游生產力有所提高。2002年全年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8.2%,占全市GDP8.2%,成為支柱產業之一。2005年全年共接待游客71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其中入境游客3.5萬人次,增長3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9億元,增長18%。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2家,AAA級3家, AA級3家,A級1家。國際、國內旅行社28家,星級飯店35家。“十五”期間,全市接待游客年均增長15%,入境游客年均增長18.9%,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6.6%。說明寶雞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3]。
(二)寶雞旅游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貢獻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寶雞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使寶雞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堅持了寶雞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寶雞森林資源在陜西各地市中位居前列,森林覆蓋率達到48.6%。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森林公園11個,總面積38388公頃。2005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積3.6萬公頃;完成四旁植樹1437萬株,其中義務植樹888萬株;綠化各類公路、鐵路、河流、渠道、重點臺塬坡面1239公里,其中,綠化公路763公里,綠化治理坡面1933公頃。建成綠色通道1004公里,其中沿水系的綠色通道257公里。市區遠郊實施北坡南山綠化治理,造林0.4萬公頃,植樹468萬株。全市有自然保護區4個,總面積為9.41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3個。“兩條林帶、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態園林城市景觀在2005年初步形成,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成為陜西省首家“國家園林城市”。同時環保工作成效也十分顯著,市區建成煙塵控制區5個,面積44.06平方公里,建成噪聲達標區6個,面積41.47平方公里。全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二級以上的天數為298天,占全年監測天數的81.6%。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2.0d(B)A,城市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7.1d(B)A。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和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在100%,市區內無劣V類水體。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保持在95%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35%以上。2005年5月,寶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正式命名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以旅游業發展為契機改善生態環境,同時生態環境的改善又促進了寶雞旅游業,尤其是城市旅游與生態旅游的發展。
三、寶雞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一)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的內涵與類型
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方式。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表現很多不同,這主要是因為旅游業作為綜合性強、相關性大的產業,其自身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不同國家或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與階段、發展旅游業的目的和推動力量等。這些都決定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模式不可能相同。
不同國家或地區在討論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時,最關心政府和市場的相互作用,政府究竟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應發揮什么作用,直接關系到旅游業發展規模與速度。依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可以很好地考察旅游業的發展模式。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省份都在采用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模式。
所謂政府主導型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是指以各個時期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或通過制定旅游產業政策來實現其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它通過制定旅游規劃或旅游產業政策來規劃各個時期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實現戰略目標的各種對策和措施,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積極引導、規范各旅游市場主體的行為,從而達到干預旅游產業發展的目的,以實現旅游資源的配套達到或接近最優狀態。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32個省市區(包括香港)大致形成了4種典型的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即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廣州模式和香港模式[4]。
1.上海模式。是建立旅游事業管理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負責全市旅游開發與建設,副市長為主任,旅游局和各相關局的負責人為副主任或委員,體現了政府部門的管理權威,基本上體現了政府主導。
2.北京模式。是旅游局與旅游集團公司并列,前者的任務是制定政策,提供服務;后者直接歸市政府領導,自主經營,是典型的政府主導與企業化(主要是集團化)運作相結合的模式。
3.廣東模式。是旅游局等同旅游開發公司,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是典型政府主導,也是政企不分。
4.香港模式。過去是行業協會加旅游集團公司,是典型的市場主導,最近成立了旅游發展局,試圖走“政府主導與企業集團化運作相結合”的路子。
(二)寶雞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寶雞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堅持采用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模式。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模式使得寶雞的旅游業超前發展,迅速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和供給能力,對地方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重建做出了極大貢獻,同時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科學合理規劃旅游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寶雞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寶雞市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一線兩帶”建設的機遇,按照寶雞大城市建設要求,以建設“旅游名市”為目標,依托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兩大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堅持大策劃、大開發、大投入、大宣傳、大發展,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打造旅游精品,強化宣傳促銷,不斷提高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大力促進旅游資源優勢向旅游產業優勢轉化。
到2007年要達到的目標是:完成“十大旅游景區”、“五大品牌”、“四條精品線路”的建設,把寶雞建成旅游產品特色鮮明、產業體系完備、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中國西部旅游熱點城市和陜西西線旅游中心。年接待境內外游客達到1000萬人次,旅游業綜合收入58億元,使旅游業在寶雞市GDP中的比重占到12%以上。
2.加大政府在旅游促銷方面的力度。旅游促銷從層次上可以分為:旅游產品促銷、旅游企業促銷、旅游目的地促銷。旅游目的地促銷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整體旅游形象的策劃、設計與推廣。
寶雞市按照“政府做形象、企業做市場”的原則,加強寶雞的形象宣傳促銷工作,形成對外宣傳的整體合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寶雞、認識寶雞、向往寶雞、走進寶雞,使寶雞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形式有: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寶雞法門寺國際文化旅游節、太白山旅游登山節暨招商洽談會。2004年由寶雞市政府承辦以“關注森林、保護自然、改善環境、促進發展”為主題的2004中國森林旅游博覽會。2005年舉辦“全球華人祭炎大典”。通過新聞媒體向海內外宣傳寶雞悠久的歷史和民俗風情,如鳳凰衛視中文臺的“千禧之旅”,2005年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在全國選定了沈陽、周莊、麗江、開封、寶雞、湖州6個城市,向全球介紹中華民族春節民俗及文化風俗,寶雞市是西部地區惟一被選中的城市。報道集中反映寶雞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社會發展、城市建設成就等,使寶雞市通過熒屏走向世界。
3 政策、資金的傾斜和扶持。建立市級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基金來源:一是市級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二是所有旅游景區景點按門票收入3%的比例單列,專戶專存,專項用于市上統一組織的旅游宣傳促銷。市級旅游產業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我市旅游整體形象、主要景區的宣傳促銷、旅游人才培養和旅游產品開發策劃等方面。
對列入市上旅游重點開發建設的項目,可視項目規模予以不同程度的政策優惠;各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宣傳促銷費可列入企業當年成本。
4.堅持大旅游觀,構建和諧寶雞。近年來,寶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建設“四市”(工業強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現代化生態園林大城市),創建西部最佳投資環境和最佳人居環境,打造誠信寶雞、平安寶雞和人文寶雞。
2000年寶雞市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2005年寶雞市被全國愛衛會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成為陜西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同年寶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稱號,成為西北首批國家環保模范城市。2006年國家建設部授予寶雞市“國家園林城市”榮譽稱號,成為西北五省僅有的三個國家園林城市之一(另兩個分別是新疆的石河子市和庫爾勒市)。
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切入點,成效很大。在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86個地級以上大中城市綜合實力評估中,寶雞躋身百強之列,是陜西省除西安以外唯一入圍的城市。2005年度寶雞市再次入圍全國百強城市行列,名列第78位,較上年提升3位,成為陜西省唯一入圍的地級市。
寶雞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并非一成不變的,隨著寶雞旅游業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變化,筆者認為,目前寶雞旅游發展的最好模式是政府主導與企業集團相結合,由政府進行宏觀協調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引導,由企業集團承擔實際操作,由旅游企業微觀運營。從而使寶雞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地區經濟與生態環境重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衛海燕寶雞市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7):143
[2]康江峰關于寶雞旅游業發展的思考[J]寶雞社會科學,2005(1):5
[3]陜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陜西省發展研究中心編陜西經濟年鑒[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2002,2003,2004,2005
[4]王競梅,劉曉輝吉林省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探討[J]工業技術經濟,2004(4):46
(責任編輯:孫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