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高校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時期,我國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校園規模不斷擴大,同時為了改善辦學條件,滿足高校教學、科研、學習和生活的需要,高校基建,維修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對維修工程資金的投入量比過去增加較大。如何管理好維修工程,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門面臨的一大課題。
高校維修工程包括自行決定的改造、修繕、裝修、綠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屬工程等。這類工程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分布零散、施工點多、單個工程金額不大,同時,工程施工隨意性較強,通常無正規的專業設計;工程時間相對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擊施工,工程管理比較粗放,漏洞相對較多。
一、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校基建管理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維修工程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但高校在維修工程的管理中存在不少問題。
1、維修項目缺乏整體規劃。我國大多數高校建筑有二三十年歷史,甚至更長,到現階段,原有設施已經不適應現實需求,需要更新維修。但是先修建什么,后修建什么沒有一個整體規劃,主要憑現實急需和領導意見辦事。再加上維修質量無法保證,有的維修工程幾經反復也沒有達到投資的效果,造成資金浪費。究其原因主要是程序不規范,缺乏計劃管理意識。
2、施工監督管理力度低。由于部分工程的建設單位的施工人員對于維修工程的施工技術、工藝、材料、設備等了解不深,在施工過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監管作用,造成監管力度低工程質量下降。
3、施工單位預算高估冒算,虛報工程造價。維修工程的預算和結算一般由施工單位編制,建設單位認可。加之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對預算、結算中量價組合了解不夠深,施工單位往往鉆這個空子,利用虛報工程量,增大材料單價,重復計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價。
4、審計部門忽視小型維修項目。每一項維修工程必須經過學校審計部門審計監督。但隨著新建和維修項目增多,審計任務與審計力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加之審計人員業務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項目的審計,而忽視了小型維修項目的審計,最終讓學校維修資金合法地流失。
二、加強管理
1、結合多方管理制?,F階段學校的維修工程基本上由學校基建處來管理,單方管理往往出現監管漏洞。如同時讓使用部門與管理部門兩者共同管理、監督工程,使用部門負責工程的使用要求,管理部門監管施工質量和工程造價,分工合作責任明確,確保工程順利施工。
2、規范大型維修工程決策行為。大型維修工程關系到學校的整體發展和師生生活空間,應經過嚴密的論證和民主決策程序。首先由維修管理部門提出項目意義、建設規模、投資額度、資金來源、工程預算等項可行性報告,再由校辦公會討論通過,最后由主管校長審批,形成決議,主管部門才可招標選定施工單位。
3、推行招投標制度。工程項目的招標制度有助于建設成本的降低和工程質量的提高,優選施工單位。
4、嚴格合同管理制度。工程施工合同是明確雙方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的有效依據,也是確保工程質量、進度、造價的關鍵性文件。訂立合同時,應明確定額套用、費用計取、材料供應、質量標準、工期進度、安全施工、結算方式、質保期限、違約責任等方面,并對承包方擅自轉包、違規操作等明確處罰措施及相應的責任追究辦法,從而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5、重視施工現場監督管理。維修項目的施工有別于新建工程,不可預見因素較多,因此在施工階段除了實現與項目相關的各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以外,對施工全程的監督管理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應該聘請或指派有經驗的工程管理人員全程跟蹤監督,制約并配合施工單位,以確保工程方案落到實處,處理好突發情況,嚴格控制工程變更,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隱蔽工程據實簽證,為竣工后的工程結算提供真實可靠的技術資料。
6、依據合同結算。工程結算應本著真實、合法的原則進行。做到四嚴:一是嚴把工程量計算關;二是嚴把定額套用關;三是嚴把工程質量計算關;四是嚴把材料差價關。在此基礎上,由審計部門審核最終工程造價,并出具工程結算審計報告,匯同工程合同、現場簽證等資料文件進行最終的工程財務結算。
綜上所述,推行招投標制度,選擇優秀的施工隊伍是搞好高校維修工程的有效措施;基建管理部門加強工程監管力度是維修工程質量的保證;加大結算審核力度是降低工程造價的有效保證。只有各部門相互配合,協作管理、各盡其責,才能使維修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成,使維修資金發揮最佳經濟效益,促進學校維修建設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