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取得了較快發展。企業管理向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的過程中,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無疑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強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管理,對企業管理的升級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人力資源成本范圍
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基本內容是企業在招募、維持和開發人力資源中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招募成本。招募人力資源的成本是指企業在招募人力資源的過程中以及企業在使用人力資源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招聘成本、選拔成本和定崗成本。(1)招聘成本。招聘成本是指在招聘人力資源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支出,主要有招募廣告費、宣傳資料費、招聘工作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委托中介機構或其他單位招聘企業人力資源所支付的手續費,因招聘而發生的差旅費、接待費、行政管理費等。(2)選拔成本。選拔成本是指從應聘的人力資源中挑選符合條件人員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支出,其中包括接待、面試、考試、處理求職申請書、調查和咨詢所支出的費用。選拔成本會因選拔人才要求、選拔人才的范圍而有所差別。(3)定崗成本。定崗成本是將錄用的人力資源安排到適當的工作崗位所發生的各項支出,其中包括搬遷費、差旅費、接待費等。招募人力資源成本,是一次性支出,與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整個服務期直接相關,所以它是資本性支出,應該資本化,作為資產入賬。
2、維持成本。維持成本是使現有人力資源繼續留在企業內工作所發生的各項支出,這些支出是經常性支出,包括以下方面:人力資源工資和獎金;醫療保健成本;社會保險成本;人事管理成本。維持成本是一項在各會計期內比較穩定的經常性支出,屬于收益性支出。當然,如果發生一次金額較大的維持成本,也可以作為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分期攤入各期費用中。
3、開發成本。開發成本是為了使人力資源具備在預定崗位工作所需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或者使人力資源在現有水平基礎上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以滿足自身和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而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定向培訓成本;在職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開發成本不是經常性支出。開發人力資源的培訓活動都與人力資源今后在企業中的工作相關,受益期超過培訓活動發生的一個會計期,所以開發成本是資本性支出,應該資本化,作為資產入賬。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理順人力資源成本管理中的關系,以制度為切入點,探索出降低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和提高企業教學資源使用效率的各種途徑。
二、加強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的關鍵在于員工。對于企業而言,員工的決策和行動左右成本的發生,是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主體,是企業長期成本的主要推動元。企業要想成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首先必須在全體員工中樹立成本管理觀念,建立并培養一種組織文化,讓員工隨時都有成本意識,持續不斷進行工作方法的創新,改善企業產品質量,降低企業成本。
2、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應以強化企業未來競爭優勢和提高長期效益為最終目標。企業在實行成本控制措施時,要考慮實施相關措施后企業長期效益是否會受到影響。如果人力資源成本總支出或者總成本減少后,導致將來企業長期效益下降,則企業將得不償失。因此降低成本不能作為企業成本管理的直接目標。企業成本降低應以企業將來的競爭優勢和長期效益的提高為最終目標。
3、降低企業成本應與改善生產、科研流程和組織、管理流程相結合。員工是企業成本的最終推動元,而在以員工為主體組成的企業整體隊伍更是推動成本的關鍵因素。企業組織生產的方式很顯然會影響企業成本。企業應認真分析自身整體組織和生產、管理流程對長期成本的影響,尋求節省企業成本的最佳途徑。
4、降低企業成本應具有前瞻性和預防性。同其它成本管理類似,人力資源成本管理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在成本發生過程中,合理控制各項支出,在不影響正常生產工作開展的前提下;努力節約各項生產、管理費用,是降低企業成本的直接方法。成本發生后,總結經驗教訓,修訂來年預算是降低長期成本的補救措施。但降低成本還應具有前瞻性和預防性。比如,引進人才時應著重考慮企業是否具有人才開展工作和發揮專長的基本條件,并考慮由此而引致的人才流失成本;建設各項工程及購買新型設備前,應進行可行性分析、機會成本分析;進行新項目的論證及老項目的取舍時,應重點考慮其壽命周期及壽命周期內的總成本。
三、加強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
1、建立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制度。建立人力資源成本核算制度,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引入人力資源會計的具體核算方法,建立起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核算制度。通過這些成本核算制度,實行成本對象化,細分成本項目,運用橫向比較、縱向比較、計劃與實際比較等比較分析方法,就可找出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優化企業資源配置,規范支出范圍,改善支出結構,嚴格支出預算管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建立人力資源成本的分攤制度。企業的最大資源是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成本是企業成本的主要方面、長期以來,企業人力資源被當作一種公共資源而無償使用,在使用人力資源時無須考慮其使用成本,在局部利益最大化的條件下,這極易導致企業人力資源人員數量的膨脹。建立人力資源成本的分攤制度就是要將各項目、各產品的收益與其耗費的人力資源成本掛起鉤來,對人力資源的成本一收益率較低的項目和產品應調整其人員數量和結構,以便在整體上實現人力資源使用結構的優化。
3、建立成本否決制度。成本的否決制度是指在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上項目和產品的經濟性原則應是各產品的邊際收益等于其邊際成本。對邊際收益小于邊際成本的項目或產品應予以否決。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決策時,就可定量地進行分析,作出科學的決策。
4、實行企業生產、管理流程的再造。企業生產流程再造要以產品市場為核心,以強化企業自主權為手段,以降低產品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為目標,通過將企業內各部門、車間以專業流程組織而實現企業流程的規范組織。為此,必須大量簡化企業內部的職能機構,企業要在項目制的要求下,應盡可能多地享有人力資源調配權。在專業流程制和生產項目制的雙重約束下,可望實現企業成本的整體優化。
5、建立資產的有償使用制度。為了活化存量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益,企業應建立公共資產的有償使用制度,對公共資源的使用實行貨幣化政策。這是實現公共資產有效補償的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