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20多年來,寧波迅速崛起,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水平,位居國內前列。產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成效顯著,已初步進入工業化的后期階段。寧波已經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和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經濟中心。寧波經濟持續、快速和高效發展,除了市場先發和民營經濟的體制優勢外,傳統優勢產業、臨港大工業和高新技術三大產業集群的崛起和競爭優勢的確立,奠定了寧波在長江三角洲和全國的經濟地位。
一、三大產業集群現狀
1、傳統優勢產業集群。服裝產業集群。寧波市服裝企業主要集中在鄞州區段塘鎮、奉化市江口鎮,以西服、襯衫生產為龍頭,配以羊毛絨服裝、童裝、針織服裝、絲綢服裝、皮革服裝等系列。寧波市共有2000余家服裝企業,在浙江省的服裝行業中,寧波的服裝產量占40%左右,寧波服裝出口占全省的30%,總資產占到全省的50%。塑機及塑料加工產業集群。寧波注塑機產量、銷售額均占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二。目前寧波具有塑機整機制造的企業大約100多家,協作配套廠大約1000多家,這些企業主要分布于江北、江東、北侖、鄞州等區。如果考慮到協作配套企業,整個注塑產業產值近百億元。寧波己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注塑機生產基地,寧波塑機企業與其協作配套企業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寧波塑機產業集群。家電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主要集中慈溪市,家電行業已經成為慈溪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寧波市己經成為與廣東順德、山東青島齊名的中國第三大家電制造業基地。慈溪的家電整機裝配、制造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汽車配件產業集群。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五金、塑料企業開始進入汽車行業生產注塑通用件。20世紀末,隨著國內汽車工業迅速發展,汽車零配件業得到迅速發展,寧波生產汽車零配件的200多家,成為國內非整車生產的主要集群地區。文具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寧海縣,其文具行業在國內文具業中也處于龍頭地位。在國內市場上形成“基地在寧海、供銷遍全國”的銷售網絡;在國際市場上千種文具產品出口到歐美、中東、東南亞等80余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寧海文具產品“三分銷國內、七分銷國外”的格局。
2、臨港工業集群。寧波是全國四大深水良港之一,發展港口工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寧波利用海岸帶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大型港口為核心,大力發展臨港型產業集群,帶動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寧波港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上海港的組合港,參與上海的國際航運城市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利用優越的港口資源條件,寧波市的臨港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石化、能源、造紙、鋼鐵、電力、修造船等支柱產業。2004年,寧波臨港工業企業的增加值超過150億元,占全市工業企業增加值20%以上。同時,現有的臨港工業企業正在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生產工藝,實現“增產減污”。新上的項目嚴格遵循環保要求,重點發展污染少、效益高的新材料、新能源。寧波臨港工業正不斷優化升級,向高級化、適度重型化方向發展。
3、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寧波高新技術產業是在90年代后期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在傳統產業集群內部進行創新獲得發展的;1998-2002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產值年均增長速度為42.36%,大大高于同時期的工業平均增長速度;2004年集群產值達到650多億元,占寧波工業總產值的1/3左右。寧波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有光電一體化、新材料、電子與信息三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具體分布于各行業,而且大多數高新技術行業與傳統的制造業關系密切。寧波的高新技術企業1200多家,產值上億元企業50多家。高新技術產業主要集聚在市科技園區、海曙科技園區、江東科技園區、鎮海科技園區、寧海縣科技園區、姜山星火科技園區。其中,市科技園區是省級開發區,其他為寧波市市級重點開發區。市科技園區2004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0多億元,其他科技園區大多在5-10億元之間。另在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榭經濟技術開發區也集聚一定數量的高新技術產業。其他的工業園區也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
二、目前三大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產業鏈不完善,產業發展缺乏上下游產業和相關產業支持。寧波市絕大多數產業集群產業鏈較短,集群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長期集中在單一產品制造環節上,上下游產業發展的本地化程度嚴重不足。這導致產業集群的優勢不能充分發揮,下游產業的缺乏反過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上游產業的提升。
2、集群組織化程度偏低,價格競爭依然激烈。盡管近幾年大企業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集群的組織性,但是由于真正具有控制力從而具有組織能力的大企業數量偏少,企業產品雷同程度高,導致寧波產業集群內企業競爭長期以價格競爭為主,非價格競爭不足。產業集群的成本優勢也因為企業之間的價格戰而大為削弱,集群內企業通過資本積累實現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空間大大縮小。
3、企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集群創新能力較低。集群內企業長期以跟蹤模仿為主,技術進步和生產質量的提高主要依賴于固定資產更新,企業用于內部研發的投入偏少,導致企業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集群創新能力相對較弱。2004年,寧波全市獲得專利授權3559件,但發明專利僅139件,只占授權專利的4%,低于同期全國平均值8個百分點。在科技活動經費投入中,代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寧波市為13.70億元,投入強度為0.37%;其中大中型企業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9.35億元,投入強度為0.48%。新產品產值比重較低。企業科技活動投入較弱直接導致寧波市新產品產值比重較低。2004年,寧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545.11億元,占同口徑工業總產值的14.3%。
4、圍繞產業集群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滯后。主要表現在:科技投融資體系建設、中小科技企業孵化、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建立協同創新基金,推進基于產學研結合和企業戰略聯盟的協同創新、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技術創新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建設專業孵化器并引入社會力量創辦孵化器、培育和引進一批技術評估機構、信息咨詢等技術中介服務機構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三大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應根據三大產業集群發展的不同階段分別采取相應的對策:傳統產業集群是寧波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一半左右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如汽配件、文具等產業集群,而服裝、注塑機等產業集群已處于相對穩定階段,其發展的重點是做優,即通過龍頭企業提高專業分工和組織化程度;臨港工業產業集群以石化、鋼鐵、電力、汽車、機械、造紙為主,經過20多年發展,目前均處于快速成長階段,規模效應明顯,但產業鏈短,又是寧波支柱產業,其發展的重點是通過延長其產業鏈做強;高科技產業集群主要是在傳統產業集群內部進行創新獲得發展的,主要有光電一體化、新材料、電子與信息產業,高新科技產業分布于各行業,而且大多數高新技術行業與傳統的制造業關系密切,處于起步階段,是寧波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先導行業,需要特殊的融資及管理安排。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