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創演的大型眉戶現代戲《遲開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評選中一舉奪魁,榮登十大精品劇目榜首,它實現了陜西在該項目中零的突破,成就了我省文藝事業新的輝煌,為陜西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
大型眉戶現代劇《遲開的玫瑰》(陳彥編劇,謝平安、徐小強導演,王激、譚建春作曲,李梅主演)講述的是發生在西部古城一個平凡人家的故事。通過主人公喬雪梅十六年的生命歷程和人生選擇,謳歌了新時代所需要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揭示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迅速而深刻的變化,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奉獻精神。該劇曾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第八屆“中國人口文化進步獎”金獎、第十一屆“曹禺戲劇文學獎”。
《遲開的玫瑰》以樸實深邃而飽含時代精神的思想內容,清新別致而浸潤濃郁韻味的藝術風格,聲情并茂而充盈震撼人心魅力的表演風采,傾倒各界觀眾,風靡大江南北。自1998年創演以來,久演不衰,至今演出已逾400場,觀眾達百萬人次,場場爆滿,深受歡迎。無論城市、鄉村、廠礦、部隊,《遲開的玫瑰》震撼了各階層群眾的心靈。曾在陜西、北京、遼寧、貴州、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巡演,引起廣泛反響。值得關注的是,該劇備受青年學生的推崇,先后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70多所大專院校組織觀看,并引發了數十場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大討論,有20多所大專院校的校刊為《遲》劇開辟了專版,新聞媒體將之稱為“大學校園一道亮麗風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北京青年報》、《新民晚報》、《陜西日報》、陜西電視臺等強勢媒體分別報道了各地的演出盛況,發表消息、通訊、論文數百篇,被譽為戲曲舞臺的“《遲開的玫瑰》現象”。該劇作為國家文化部向全國推薦的十五部優秀劇目之一,幾年來被陜西、山西、甘肅、寧夏、江蘇等省十余家劇團、多個劇種移植演出逾千場。
2004年,在由陜西等四省(市)政府和文化廳舉辦的“西部文化東部行”活動中,《遲》劇作為首推劇目巡演“長三角”,所到之處,備受關注與歡迎。繼榮獲“2004—2005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之后,2006年4月《遲》劇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基層百場巡演,并于7月再度奉調進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現代戲展演”活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兩度觀看該劇并給予高度評價。在西安首次觀看時,他說:“這是一臺少有的精品劇目。它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統一;奉獻精神與奮斗精神的統一,它對當前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7月劉云山在京第二次觀看后,說:“這部戲修改得很好,藝術上更加成熟了,是一部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好教材,一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好教材。”中共陜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馬中平看過《遲開的玫瑰》后說:“這部戲催人淚下發人深省,教益匪淺”。
2007年春節前夕,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安人民劇院隆重舉行表彰大會表彰《遲開的玫瑰》這一藝術精品劇目,并向劇組頒發100萬元獎金,向劇組主創人員授予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