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社會中,企業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中國6000萬中小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增加就業、穩定社會、以及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且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而且也為人們發揮創業精神、實現創業夢想,提供了無限想象的舞臺,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小企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據2003年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占到99%的國內市場份額,解決了75%的就業,貢獻了70%的新增工業產值,55%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60%的出口額,卻僅占有銀行貸款總量的32%。眾所周知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必備條件。沒有足夠的資金,企業的生存、發展就沒有保障。而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從籌劃、開工、投入生產、擴大規模到企業成熟或轉型,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融資,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呼聲由來已久。總體上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狀況是:(1)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其目前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即中小企業內源融資比重過高,外源融資比重過低;(2)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但銀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動資金以及固定資產更新資金,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3)親友借貸、職工內部集資以及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溫州尤其普遍,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民間信用體系建設的差異,非正規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區發育程度差異極大;(4)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不僅權益資金的來源極為有限,而且很難獲得長期債務的支持;(5)資產規模是決定企業能否獲得銀行借貸以及長期債務資金的決定性因素。筆者認為應該針對中國中小企業的自身的原因和金融方面的改進,來共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個世界性范圍內的難題。下面從企業和銀行雙方面的因素來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1、交易成本高。中小企業借款的特點是“少、急、頻”,加之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專門機構少,銀行常常因中小企業貸款監控成本高、風險大而不愿意放款。據測算,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平均為大型企業貸款的5倍,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2003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32.11%,比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個百分點,貸款質量差影響了商業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因此銀行都在壓縮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
2、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關聯交易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較低。面對信息不對稱或不完全而使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即按照所報的契約條件、貸方提供的資金少于借方的需求。實證研究表明,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受到的信貸配給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中小企業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劣勢;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經營者的聲譽較低,其管理風格及行為特征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些中小企業惡意的拖欠貸款道德風險的存在,都使得銀行惜貸。
3、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完全自由的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效率的基礎,經濟越是自由,市場越是完全,市場就越有效率,這樣資源的配置才會是達到了最佳的配置。因為經濟資源(生產要素)總是會流向獲得更大利潤的企業,也總是會從虧損的行業退出,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培植了企業的積極進取的毅力和大膽進取的精神,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效率,從正面來說是這樣的結果,但總有一些企業在這個競爭中會被淘汰。長期以來,政府在資金、稅收、市場開發、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一直給予國有大中型企業特殊的扶持,以保護大中型企業為導向而忽視中小企業的政策體系使得資金市場的供給偏向于大中型企業,造成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和競爭條件的不平等。結果是中小企業提供了效益,卻難以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
4、中小企業的整體資信度不高。現代經濟是一種以信用為紐帶和基礎的經濟,而且市場化程度越高,信用對經濟運轉的驅動力也就越大,因而社會對信用的要求也就越強烈,金融則是現在經濟的核心,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體,是傳統的融資中介,在信貸的過程中,企業的信用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億萬富翁摩根說過:“信譽是我一生的格守,因為它有無窮的復利效果,可以讓你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小子變成真正的億萬富翁”。一場大火讓他樹立起個人的信用,的確正是這種信用讓他成就了事業。
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目前,一些學者一談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想到是要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就寄希望于政府的擔保體系和建立“二板市場”能解決一部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筆者認為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的幾個方面:
1、鼓勵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創新發展規模頻率、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決定國家繁榮富強的狀態。對中小企業融資難也一樣,要針對中小企業自身特點,改進對中小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開展授信業務;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拓展公司理財和賬戶托管業務;放寬融資租賃公司的準入條件,支持開辦融資租賃;開展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試點。鼓勵保險機構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改進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方式和手段;進一步發揮典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到2003年底,我國典當行已發展到1000多家,資本金60多億,為中小企業通過典當融資帶來便利;融資租賃規模也不斷擴大,浙江等省的融資租賃業務規模2003年已經超過700億。
2、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繼續發揮主板市場作用;在完善現有中小企業板塊基礎上,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育成和輔導體系,適時啟動創業板市場;逐步擴大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整合和規范現有產權交易市場,為非公有制企業股權轉讓提供服務;繼續推動中小企業境外上市工作。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允許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探索債權融資方式,通過稅收政策支持開展創業投資,推動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但是對大多數的業務局限于某一個特定地區或特定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講,二板市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渠道。
3、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改善、提高中小企業信用,對于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抵御信用風險,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和信用評價體系,向銀行等機構提供企業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業,樹立信用典型,大力宣傳和推廣信用管理先進模式和經驗。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建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工作,對企業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質量檢測等人員開展信用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信用調查分析、評價和監督等專業人才。目前,已經在一些城市進行試點,通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信用評級等,建立企業信用制度,提升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中國政府在好多年前就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由于企業信用信息不對稱及至信用缺失未得到根本性轉變。中小企業融資是個綜合性的社會工程,不是一篇論文,說幾句解決的方法,就能夠得到解決的;需要銀行、政府、社會公眾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作者單位:廣東白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