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意義在于使企業資產在賬面上以真實價值反映,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企業的任何一項經濟活動一般都離不開對環境的影響,環境成本不可避免,而環境成本的資本化一般依附于某一資產,因此環境成本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尤為重要。然而在現行的會計核算中,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時很少考慮到環境問題的影響,即普遍存在高估資產價值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在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時將環境問題考慮在內,并合理計量和處理,全面披露環境信息,使固定資產減值核算更加準確和完善。
環境問題造成固定資產減值的確認
環境問題已經被人們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企業的經濟活動一般都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對周圍大氣、水資源的污染,生產的產品不符合綠色要求,對周圍人的健康造成影響等,所有這些環境問題都要求企業付出代價予以償還。誰污染誰治理,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向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企業對自身造成的環境問題予以治理時就要發生各種支出,即環境成本。這些成本需要用取得的收益來支付,減少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因此會造成固定資產的減值,這些因素在考慮固定資產減值時都要予以確認。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環境問題都會造成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在實際處理中要合理計量,準確確認。環境問題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也不能隨便確認,必須為專門針對某項固定資產的支出才能確認。以下幾種因素應確認為資產減值:為某項固定資產產生的環境問題需要進行專門治理,如某固定資產產生的污染需要進行專門治理;因環境問題導致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縮短,如由于國家的禁令而提前報廢某項固定資產;由于環境影響而使固定資產使用價值降低并使其價值低于同類未受影響的資產;因環境對固定資產的影響致使該固定資產生產的產品競爭力和價格下降等。
環境問題造成固定資產減值的計量
正確反映環境問題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要對環境問題造成的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額進行合理的貨幣計量,計量方法主要有實際支出法、機會成本法、恢復費用法、人力資源法、估計法及其他方法。
1、實際支出法。指由于某項固定資產造成的環境問題而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總和。如實際發生的治污費用、預防費用等支出,以此作為固定資產價值的減損額。這種方法相對來說較準確,對已經發生的各種問題能可靠計量,但卻未考慮到其以后潛在的減值。
2、機會成本法。即以假設沒有產生環境問題時該固定資產所能帶來的收益額減去現實情況下所取得的收益的差額來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此法計量較準確,但相對較麻煩。
3、恢復費用法。把已經產生環境問題的某項固定資產恢復到原來狀態而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總額作為此固定資產的減損額。在原理上這種方法是合適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準確計量恢復到原有狀態下究竟能發生多少支出,因此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差。
4、人力資源法。即某項固定資產產生的環境問題對人,如消費者或員工等的危害而發生的各種費用。產生環境問題后,會對員工或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危害,此時可以以他們住院期間發生的各種醫療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以及其他各種費用等作為固定資產的減值額。這種情況下可以以法院裁決的費用計量,雖能可靠計量,但并不全面,在實際中要結合其他方法合理利用。
5、估計法。有些情況下,環境問題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難以準確計量。例如企業由于環境問題對其商譽、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的影響,只能根據會計人員的估計來確定固定資產的減值程度。這種方法有時可能誤差很大,要根據各方面因素合理計量。
在會計實務中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以上幾種方法或采用其他方法對環境問題造成的固定資產價值減損額進行計量,以便更精確地反映環境問題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
環境問題造成固定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在會計期末判斷固定資產是否發生減值時,可綜合運用以上幾種計量方法,盡可能更全面地考慮環境問題對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
例:M公司的一生產設備(固定資產)在2005/12/31檢查時,可銷售凈額為120萬,賬面價值150萬,尚可使用年限5年,折現率5%,由于考慮到隨著時間延長其生產率下降及替代品的影響等原因預計未來每年的現金流量為:2006年40萬,2007年36萬,2008年32萬,2009年26萬,2010年21萬。則按傳統方法計算各年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P1=40萬/1+5%=38.096萬,P2=36萬/(1+5%)∧=32.653萬,同理,P3=27.6428萬,P4=21.3903萬,P5=16.454萬,P=P1+P2+P3+P4+P5=136.2361萬
即確認可收回金額為134.6271萬,減值額為150萬-136.2361萬=13.7639萬。
而現在考慮到該設備的環境支出如污染增加及產品附加值減少等原因導致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會更低。如2006年,由于其產生的環境問題使M公司為此項固定資產發生的治污專門支出為4000元,其生產的產品使用價值減少使其產品競爭力下降少收入4500元,加上其他支出500元,共10000元,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為39萬。在2007年由于使用年限增加,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劇,由此帶來的治理成本及其他支出都有所增加,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為34萬,同理隨著年數增加其各項支出的增加幅度均會增加,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為2008年28萬,2009年22萬,2010年19萬。計算的減值額為:P′=24.8441萬
企業在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破壞以及清除污染和恢復生態平衡的成本其實已經降低了固定資產的可收回價值,因此傳統的方法是不合理的,使企業不能真實反映盈虧情況,虛增利潤,應考慮環境問題固定資產減值的影響。
在對由于環境問題造成的固定資產減值額進行核算時,可以設置“環境減值準備”作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二級明細科目加以核算。如果因環境問題而導致固定資產減值數額較大時,可以設置“環境成本”一級科目,將發生的支出計入該科目,借方登記為此固定資產專門發生的環境支出及環境費用,期末由其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這樣可以更準確地將環境問題的影響在報表中得以反映。
環境問題造成固定資產減值的披露
期末在會計報告中應披露問題對固定資產減值額的影響。當環境問題影響不是很大時,可直接在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下另設一行“其中:環境減值準備”;當環境問題影響較大時,可將影響固定資產減值的環境信息和其他環境問題單獨列出,形成獨立的環境會計報告。其他環境問題如環境保護支出、環境污染罰款、治污費等各種環境支出,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揭示環境狀況,環境問題的影響才能清楚地展現出來。對于某些重大的環境事項還應當在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形成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