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最難管住的是自己的欲望。”
2007年3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宣布,已經“初步選定華潤集團為三九企業集團資產重組的戰略投資者”。此時,65歲的三九集團原董事長趙新先正被拘押在離三九總部不遠的深圳市第三看守所,等待著最后的“判決”。
回顧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巨人”頹然倒地的歷程。
1985年,軍隊干部、四十多歲的著名藥學專家趙新先以500萬貸款起家,創建三九集團的前身“南方藥廠”。隨著“三九胃泰”、“正天丸”等一批拳頭藥品逐漸家喻戶曉,趙新先和他領導的“南方藥廠”完成了其輝煌的創業階段。
1992年,解放軍總后勤部以“南方藥廠”為基礎組建三九集團,并將35家企業劃歸集團管理,三九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多元化并購狂飆。
1999年,上海召開的財富論壇上,趙新先面對全球巨富慷慨陳詞:三九將用15年時間沖擊世界500強。
2001年,三九已經介入了汽車、農業、房地產、酒店、白酒、IT等數十個領域,擁有56家二級企業,100多家三級企業。
2003年,多達21家債權銀行開始集中追討三九集團債務并紛紛起訴。三九債權銀行披露:三九集團整體對銀行的負債總額最高達107億元。
2004年5月16日,曾經被譽為三九“教父”的趙新先黯然離職。
2005年11月20日,已離職1年多的趙新先被刑拘。
已經漸漸淡出公眾視線的趙新先和三九集團再次成為新聞焦點,已到了2007年3月19日。
看著他宴賓客,看著他起高樓,看著他樓塌了。
趙新先和三九的故事與許多失敗的中國企業有著驚人的相似企業抓住市場機會迅速完成原始積累,接下來上市圈錢,叫囂著“沖擊世界500強”開始盲目多元化,最后積重難返以破產或重組結束。
管理學家彭劍鋒教授曾這樣總結中國許多企業的失敗:“企業家最難管住的是自己的欲望。”真是至理真言。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電影大師黑澤明出版過一本自傳《蛤蟆的油》,書名源于一個日本民間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種特別的蛤蟆,它與同類相比,不僅外表更丑,而且還多長了幾條腿。人們抓到它后,將其放在鏡前或玻璃箱內,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嚇出了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傷燙傷的珍貴藥材。
黑大師把自己比作玻璃缸里的蛤蟆,在鏡中看到自己丑陋的模樣,嚇出一身油,這油卻為世間良藥,用來慰傷止痛——他看到世事的荒涼與不完滿,檢省自己與世界。
但愿企業家們想著趙新先的經歷也能嚇出一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