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潮頭,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三位一體戰略思想,形成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本理論框架;它揭示了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方向,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胡錦濤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戰略思想的創立,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命題,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第三個里程碑,展示了奔向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的新途徑,是黨的十七大的思想理論基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鍵詞]胡錦濤戰略思想;國家發展模式;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7)03-0004-05
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確立已經成為國家競爭的核心和主題。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理論,形成了胡錦濤戰略思想,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逐步顯現。我們黨的偉大理論創新,揭示了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方向,預示了奔向共產主義理想的新途徑,是劃時代的偉大貢獻,將為黨的十七大的召開奠定科學、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胡錦濤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戰略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進人工業經濟時代以后,人類社會加快了發展步伐,快速的變化和巨大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歷史的主題。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社會出現了經濟信息化、知識化和全球化發展的歷史趨勢,開始了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的偉大歷史轉變。在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開始進入大規模經濟時代,大科學、大企業、大工程已經成為整個人類社會經濟的核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實現了馬克思150年前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作出的偉大預言,他指出:“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通過對馬克思歷史預見的研究和對知識經濟形態的系統地科學分析,我們已經發現: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價值和財富增長的主要源泉,知識資產和知識財富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逐步上升為整個財富的核心和主導力量。這兩個根本性的歷史轉變,表明人類社會已經開始進入知識經濟和大規模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從而改變了人類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也改變了社會形態和國家發展模式,整個人類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競爭集中表現為國家發展模式的競爭。
20世紀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世紀之一。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階段。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發生了三個重大而深刻的歷史性變化:我國生產力水平跨上了一個大臺階,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大規模經濟時代,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商品短缺的狀況已經徹底結束,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歷史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日益發揮明顯的基礎性作用,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經濟合作躍上新臺階,中國與世界經濟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世界和中國的巨大變化與發展,不僅促使社會經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且促使國家發展模式發生歷史性的轉變,產生和形成了當代國家發展模式。這些變化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前提和強大動力,馬克思主義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從工業經濟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到知識經濟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飛躍,顯示出馬克思主義新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將使人們進一步重新認識人類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重新認識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現實道路。
二、胡錦濤開創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新時代
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表明,不同的經濟時代必然形成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對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經濟和國家發展模式也由低級階段上升到高級階段。在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了小商品經濟與奴隸制、封建制的國家發展模式,在工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了近代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國家發展模式或傳統社會主義的國家發展模式,在知識經濟和大規模經濟的基礎上將形成現代市場經濟和當代國家發展模式。
國家發展模式是由組成一個國家的各種要素按照一定的結合方式和結構形式構成的國家形態或國家形式,或者說是建立在自然基礎之上的龐大的自然一社會系統的存在形式,它以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為基礎,以經濟發展方式為核心,以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統一為主體。在當代社會,國家競爭不僅是經濟發展模式之間的競爭,而且必然上升到國家發展模式之間的競爭。
在工業經濟和資本主義30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西方經濟發展模式”。但是,在不同的歷史背景、思想理念和價值觀的影響下,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典型的美國模式、德國模式和日本模式等不同的國家發展模式。在20世紀以前,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模式占主導地位。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人類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次大戰以來,以中國為主要代表的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建立,從此主要形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模式,并出現了多種國家發展模式之間的激烈競爭。
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末,社會主義國家遭受了蘇聯解體、東歐巨變的嚴重挫折,但社會主義中國經受住了國際、國內的嚴峻考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改革開放和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中國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既跨入了大規模經濟時代,又跟上了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浪潮,顯示出日益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形成了新的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開始形成。
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英勇奮斗,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與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經濟體系。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初步探索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提出必須根據本國情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也可以實行市場經濟,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實現了對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認識的一次飛躍。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江澤民同志提出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這些論述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鄧小平和江澤民關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論斷,對探索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新時代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理論,形成了胡錦濤戰略思想和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論,標志著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逐步確立,開始了中國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當代國家發展模式轉變的偉大進程。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喬舒亞·庫珀·雷默2004年5月7日在倫敦《金融時報》上提出了與“華盛頓共識”相對應的“北京共識”的提法,這一提法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是在于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形成了不同于主流經濟學家們所設想的經濟發展模式。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于2006年11月2日發表《中國模式的魅力》的文章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在許多方面挑戰了西方的主流觀點。強調中國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人為本、不斷試驗、漸進改革、一個致力于發展的政府、有選擇的學習和正確的優先順序等,認為中國模式比美國模式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非洲實行的“結構調整方案”以及在俄羅斯推動的“休克療法”更加有效,對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更有吸引力。上海合作組織、中非合作論壇和中國東盟伙伴關系等重要國際合作關系的形成和發展已經表明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影響力已經超出國界,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未來的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三、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三位一體地構成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
(一)科學發展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大規模經濟時代,也開始向知識經濟形態轉變,為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提出了迫切要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胡錦濤及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內容是揭示了新時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根本點是與時俱進、遵循客觀規律、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新統一,著眼點是科學解決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知識經濟和大規模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對于什么是科學發展,怎樣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問題第一次作出了比較系統、完整地回答,進一步指明了新時代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手段,預測了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和光明前途。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是根本統一的,科學發展觀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確立了核心內容,是指導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的科學思想武器,是統領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和發展的總綱和靈魂,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開始形成的邏輯起點和主要標志。
(二)和諧社會
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2006年10月11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改革發展進入新的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社會發展和民意要求的歷史性選擇,是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的新的重大戰略部署。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未來幾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趨勢和根本目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步發達的歷史發展階段,也是整個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強調要實現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這樣兩個根本和諧,要求從根本上解決貧富兩極分化問題,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為進一步科學解決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知識經濟和大規模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礎和核心,確立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根本目標,構成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主體內容。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指明了社會主義通向共產主義的現實道路。
(三)創新型國家
2006年1月9日,胡錦濤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發表題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的重要講話,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他明確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知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國民財富的增長和人類生活的改善越來越有賴于知識的積累和創新。”他還強調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項極其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必須動員全黨全社會的力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
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對什么是創新型國家、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個重大問題第一次作出了比較系統、完整地回答,反映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它深化和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豐富和完善了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的發展道路,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本內容和發展目標,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的重要標志和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確立
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是新時代新階段形成的以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為核心的國家發展模式。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為解決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知識經濟和大規模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找到了根本道路,是構成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科學發展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主題和總綱,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開始形成的邏輯起點和主要標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礎和核心,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根本目標和主體內容;建設創新型國家豐富和完善了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的發展道路,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本內容和發展目標,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總之,在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中,科學發展是主題,和諧社會是目標,創新型國家是動力,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三位一體、辨證統一地構成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結構體系。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是對人類社會和國家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提出了當代國家發展的新思想,揭示了共產主義發展的新前景,是人類社會發展新時代、國家發展新階段、當代共產主義運動新時期的偉大開端:
在學習研究胡錦濤戰略思想和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時,必須把握以下三個關鍵環節:第一,胡錦濤創立的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論是統一的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是這個理論體系的核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和平發展道路、構建和諧世界、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是基本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創新文化和和諧文化等重要思想也是這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論必將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第二,胡錦濤戰略思想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論基礎。胡錦濤戰略思想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確立了核心內容,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思想構成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內容,標志著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的形成,反映了中國開始了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當代國家發展模式轉變的偉大進程。第三,黨的領導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和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能否順利、穩健的形成和發展,關鍵在黨。是確立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根本保證。離開了黨的先進性,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就會迷失正確的前進方向。如果沒有黨的強大的執政能力的支撐,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就難以得到順利、持續的形成和發展。
四、構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重要條件和關鍵
胡錦濤在提出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思想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等戰略思想。我們認為,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是構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是構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關鍵。
(一)關于構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重要條件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和平、發展與合作成為時代潮流,中國已經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國與世界關系的地位日益上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關系之一。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既堅持走社會主義和平發展道路,又提出構建和諧世界的偉大目標:在當代新的國際形勢下,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是構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重要國際條件和外部環境。
胡錦濤科學闡述了堅持和平發展與推進構建和諧世界的統一性,他指出,推動構建和諧世界,是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實現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強調我們必須把立足中國與面向世界結合起來,把積極構建和諧中國與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結合起來。我們堅持和平發展與構建和諧世界的統一,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和平發展與構建和諧世界理論的提出,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當代重大國際關系的認識,成為我們正確處理中國與世界各國關系、推動民族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
(二)關于構建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關鍵
在當代中國,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同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發展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是黨的先進性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黨的先進性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和發展的先導靈魂、力量源泉。黨的先進性是共產黨的本質所在,是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150多年的國際共運史證明,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線。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就是:必須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代表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時代發展的引導者和推動者,也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引導者和推動者,代表、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而奮斗。胡錦濤指出:“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而黨的執政能力則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和發展的堅強保障。在新的歷史階段,黨所處的環境、黨所肩負的任務和黨員隊伍的狀況都發生了重大的深刻變化,能否推動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是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所面臨的嚴峻考驗。黨在執政條件下,執政能力的強弱關系到黨的先進性的保持和發展、執政地位的鞏固和加強、國家的團結統一和興旺發達、民族的繁榮和昌盛,關系到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能否順利形成和發展。總之,黨的先進性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和發展的先導靈魂、力量源泉,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形成和發展的堅強保障,黨的正確領導是實現從傳統發展模式到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轉變的關鍵。
五、深刻認識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戰略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
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胡錦濤戰略思想,引導和推動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從人類社會發展史、國家發展史和共產主義運動史來看,胡錦濤戰略思想和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理論,指明了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開創了中國國家發展模式的新時代,預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新前景,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一)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史上第三個偉大里程碑
21世紀是人類社會加快發展的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也是人類思想理論獲得巨大進步與創新的世紀,也將是馬克思主義進一步豐富發展的世紀。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看,思想理論的創新和飛躍是引領社會前進和歷史發展的重要引擎。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講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他說,支配一個社會運轉的主要力量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在新時代,國家和民族的競爭是綜合國力、軍事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也是思想理論的科學性、徹底性的競爭。一個國家、一個執政黨只有掌握了先進的理論武器,才能把全民族全黨凝聚起來、團結起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立于不敗之地。
在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史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實現了三次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在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產生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第一次偉大的歷史性飛躍。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史上第一個偉大里程碑,也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永久的偉大豐碑。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產生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與時俱進,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重大成就,提出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開放為總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實現了第二次偉大的歷史性飛躍,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史上的第二個偉大里程碑。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新理論,產生了胡錦濤戰略思想,形成了以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為核心的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標志著第三次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引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是中華民族復興發展史上第三個偉大里程碑。
(三)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第三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打破平均主義的同步富裕空想,鼓勵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是改革開放的突破口,也是過去20多年改革開放的最大特色之一。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同時,已經產生和形成了貧富差距繼續拉大的趨勢和矛盾,同時由于經濟規模的日益擴大,人類與自然界的矛盾也開始尖銳起來。在新的歷史階段,這些社會矛盾成為國家持續健康發展的障礙。因此,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個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嶄新課題,開始了中國共產黨新的戰略追求,開拓了新的理論境界,開創了新的偉大實踐,是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并列,表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戰略任務和奮斗目標。特別是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和原則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決定,并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重大部署,形成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方針和政策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已經全面展開。六中全會的《決定》是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綱領,深化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科學發展觀,奠定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基礎,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和根本目標。因此,我們認為,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是繼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黨的發展史上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第三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三)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強大思想武器
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思想理論的創新是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先導和關鍵。在進入21世紀以后,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的歷史趨勢,面對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時代潮流,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和新任務,迫切要求進行偉大的理論創新,形成新的思想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黨的思想理論。以胡錦濤戰略思想為基礎的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作出的新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思想理論基礎,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極為重大的戰略意義,是新階段指導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思想。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新階段的偉大開端
胡錦濤戰略思想及其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升華,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堅持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表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繼承和發展了當代科學家們關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想,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吸收人類一切優秀理論成果的寬廣無比的胸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命運與共的關系,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前進的強大生命力。總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胡錦濤戰略思想及其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的形成,表明我們黨在理論的自覺性和實踐的主動性上又一次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道路和新方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新階段的偉大開端。
(五)探索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新路徑
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具有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發展模式,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的偉大勝利,促使人們進一步重新認識人類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重新認識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的道路,展現共產主義的新前景,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和新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模式的強大生命力。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正處在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必將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形成更加完整和成熟的當代國家發展模式體系。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代,美國、歐盟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具備通過傳統的革命方式實現社會變革的條件,我們主要是在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爭中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美國、歐盟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符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因素也在日益增加,為在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和科學文化基礎。因此,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強大參照系,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就是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模式的激烈競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不僅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方向,而且預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代,我們距離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不是更遙遠了,而是前進的步伐加快了。胡錦濤戰略思想及其中國當代國家發展模式理論,向我們展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新前景和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的現實道路。
(注:作者單位: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本文得到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李彬的精心指導,在此表示衷心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