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人文學院,西安710062
[摘要]特色定位問題是民辦高校在辦學實踐中遇到帶有普遍性且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和高校擴招政策實施,民辦高校又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在辦學實踐中特色定位不明顯、人才培養教學理論化、辦學目標趨同化等問題嚴重制約民辦高校的健康、持續發展。民辦高校應以科學的發展觀研究自身的特色定位問題,根據實際需要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民辦高校的特色定位明智選擇。
[關鍵詞]民辦高校;特色定位;高等職業教育;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7)02-0069-03
西安地區民辦高校的數量和規模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目前,西安地區各類民辦高校有47所,在校學生已達20萬人,其中具有學歷教育資格的民辦高校12所,分別為本科5所,專科7所。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到來,高校擴招政策給民辦高校帶來良好的發展契機,然而在民辦高校快速發展背后也隱藏著潛在的危機。通過對西安地區12所民辦高校實際調查,其中有5所民辦高校,在取得規模效益和本科學歷層次后,是繼續進行外延擴張式發展,還是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對于其余7所專科高校,是繼續以5所本科院校為榜樣,擴大規模,力爭升格為本科層次;還是科學定位、立足市場、特色強校;分析結果表明,被調查12所民辦高校均存在定位不準、特色不明、力爭上位等問題。民辦高校只有科學定位,合理選擇學校的發展方向,明確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建設重點,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有發展空間。因此,民辦高校應以科學發展觀研究自身的特色定位問題,根據實際需要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這是民辦高校的特色定位的明智選擇。民辦高校科學定位、特色強校無疑對西安地區乃至全國民辦高校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西安地區民辦高校特色定位問題的現狀調查
高校特色定位是高校在科學分析社會需求和學校所處環境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準確、合理地確定學校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位置,科學、獨特地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高校特色定位的主要內容包括:辦學目標、辦學層次、辦學規模、人才培養規格、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定位。定位關系到學校的發展方向和辦學特色,也影響學校各項功能的充分發揮。
長期以來,由于稀缺高等教育資源與考生需求矛盾突出,而現實公辦高等教育資源又不能完全滿足考生需求,這就為民辦高校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擴招政策給民辦高校發展又迎來了一個發展機遇期。然而,在辦學過程中,大多數民辦高校存在著定位特色不明顯、發展目標趨同化問題。筆者帶著這個問題對西安地區12所具有學歷教育資格的民辦高校進行了調查,內容涉及民辦高校自身定位、辦學特色、發展目標、辦學層次、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方式、課程設置等各個方面。
通過調查看出,西安12所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著特色定位不明顯,目標發展趨同化、人才培養教學理論化等問題,其主要表現以下三方面:
第一,辦學者定位意識淡薄,對學校定位問題重視不夠。大多數辦學者認為定位只是意識方面的一種認知,與學校實際發展沒有直接關系,學校的發展取決于學校的招生量和學校適應市場的能力,其發展方向具有不可知性:就目前現狀而言,由于民辦高校招生受公辦高校的擠壓,公辦高校的定位實質就自然成為民辦院校的定位追求:在談及民辦高校特色定位問題時,辦學者避開定位談“特色”,認為學校的購置的硬件設備、實驗室建設或獨特的教學方式就是定位特色。可以看出,辦學者在民辦高校的特色定位問題上主觀上存在著意識淡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因而在辦學實踐中,缺乏特色,基本上是普通公辦高校的簡單“復制”。
第二,在辦學目標的定位上,民辦高校追求辦學層次高目標、生源數量大規模和專業設置多而全。目前,12所民辦院校就有11所將辦學層次定位為本科層次,國家允許招收本科教育的5所民辦院校中有2所提出了創辦“國際一流的民辦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盡管發展目標具有不確定性,但是辦學目標確定是受社會需求和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制約的,這些過高辦學目標在實踐中將會引起辦學思路混亂,導致學校陷入困境。生源數量大規模大,國外著名的私立大學(在國外,民辦大學稱為私立大學)學生人數最多只有2萬,最少僅有2000人,而西安地區民辦高校的發展目標多為萬人大學。專業設置門類齊全,專業應有盡有。調查中發現,西安民辦高校院系設置復雜,辦學類型多樣,專業設置龐雜。75%的民辦高校都開設多種類型的專業,幾乎涵蓋了文、法、理、工、管等學科。社會需求什么方面的人才,學生及家長偏好什么樣的專業,民辦高校總是竭盡全力滿足之。這雖然保證了生源,刺激了辦學規模的擴大,形成綜合型的大學,有利于升格為綜合性本科院校。但是,盲目追求綜合性,帶來的后果是特色不明顯,結果新專業辦不好,特色專業無特色。總之,從辦學者的角度來講,似乎只有高層次、大規模、綜合性的高校才是一流的高校,才具有社會影響力。
第三,人才培養規格及模式追求教學理論化。根據民辦高校發展實際,應把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但在教學實踐中,民辦高校趨同于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學。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僅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還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民辦高校應根據人才規格設置課程,安排相應的教學方式,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學生能力培養。在調查中,西安地區12所民辦高校中91%的學校沒有結合自身教育特色以及學生就業要求設置課程和安排教學方式,其教學計劃安排偏重于理論課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在課程內容安排上,91.67%的學校實行第一學年基礎理論課,第二學年專業理論課,第三學年實習及找工作,(指專科層次,本科層次雷同),這樣專科教學模式自然成為本科教學模式的壓縮,本科教學模式基本是公辦高校模式的照搬,從而導致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整體素質不高。
從以上分析看出,西安地區民辦高校在定位上特色不明顯,重復走普通高校的綜合辦學路子,與公辦高校發展目標趨同,這并不利于民辦高校的生存及發展。西安地區民辦高校只有特色定位,形成公辦高校沒有的優勢,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西安地區民辦高校特色定位不明顯的原因分析
特色定位是學校吸引生源、形成社會地位的基礎,是決定一所學校在教育市場中競爭力大小的關鍵因素。然而,西安民辦高校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目標發展趨同化問題日益嚴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民辦高校自身原因
民辦高校是在國家高度重視公辦教育而對民辦教育持懷疑態度的夾縫中誕生并發展起來的,雖然現在民辦教育的地位已經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民辦教育的理論研究卻遠遠跟不上民辦高校的發展步伐。從誕生之日起,民辦高校在公辦高校擠壓以及社會認可度較低的雙重壓力下,生源問題成為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首要問題,至于其特色定位問題就無暇顧及了。所以,大多數民辦高校自然不能準確把握自身的特色定位問題。同時,民辦高校內部成員趨同化辦學思路也很難獨辟蹊徑,強化特色;西安地區民辦高校發展僅20多年的歷史,國內沒有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而辦學者及管理者包括聘任教師多來源于公辦高校,他們不自覺地把公辦高校的管理、教學方式帶到民辦高校里來了。因此,民辦高校面臨的生源壓力、社會壓力和管理者趨同化辦學思路等因素,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辦高校探索自身定位問題的積極性。
(二)政府與社會認可度不高
民辦高校是在辦學主體及資金來源方面區別于公辦高校的一種教育類型,其存在和發展依賴于政府與社會的認可度高低;政府認可度和社會認可度高低直接影響民辦高校的生源問題。從民辦高校的地位變化上來看,民辦高校愈益受到政府的重視,但在民辦高校的辦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沒有較好解決,如在招生、資助、教職工待遇、學生待遇等方面與公辦高校相比存在嚴重的不公平現象。
從社會認可度分析,社會對公辦高校抱有較強的信任及依賴心理,而對民辦高校認識不足,心存偏見;有些家長認為民辦高校只要花錢就能上學,加上民辦教育市場競爭魚龍混雜,欺詐行為時有發生,這些都程度不同影響民辦高校的聲譽,鑒于這些,民辦高校為了保證生源而開設許多專業,片面追求學校升格,也是無奈之舉。同時,由于用人單位對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缺乏信任,普遍傾向于錄用高學歷、名牌高校畢業生,對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持有偏見。而西安又是公辦高校比較集中的城市之一,每年都有大批國家重點或普通高校的畢業生,給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西安地區民辦高校不得不模仿公辦高校的辦學模式,以發展高層次綜合性大學為目標,吸引較多的生源,從而提高政府與社會的認可度。
三、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一民辦高校的特色定位明智選擇
在公辦高校較多的西安地區,民辦高校定位不清晰、特色不明顯,盲目追求高層次綜合性辦學思路是難以行通的。那么,西安民辦高校如何為自身特色定位呢?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將發展目標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術型人才,應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西安民辦高校發展職業教育的特色定位是由客觀實際決定的,具有較好的發展前途。
(一)民辦高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符合民辦教育的發展規律
目前我國高校分為四大類:一是研究型大學,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較強科研能力,教學與科研并重,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二是教學科研型大學,以教學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但研究生教育的規模和水平稍遜于研究型大學;三是教學型本科院校,以教學為主,以本科為主的一般高等院校;四是高等職業學校,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主,具有顯著的職業特點。結合西安12所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5所本科院校屬教學型本科院校,其他7所高校屬于高等職業院校。因此,西安民辦高校應該各安其位,各自尋找特色發展道路。
并且,民辦高校是在辦學主體及資金來源方面區別于公辦高校的一種教學實體類型,原則上不存在民辦高校不能發展研究型高校的問題,但在實際發展中,由于辦學理論及資金投入的制約,以及生源質量、教師水平等方面的影響,民辦高校發展研究型大學可能性較小。而在教育內容和學生培養方面,民辦院校界于普通高等教育與公辦職業教育之間,從事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也從事部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容,常常是將這兩個部分糅合在一起,使學生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在這方面與高職教育的目標一致。由于民辦高校起步較晚,沒有形成規模及品牌效應,加上國人對公辦教育的信任和依賴心理造成了民辦高校的招生困難,因此,民辦高校在誕生之時就應面向市場辦學,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為市場培養出急需的人才,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民辦高校充當高等職業教育的角色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
(二)民辦高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符合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
不同類型的高校沒有高低、好壞之分,不同層次的大學都有一流的大學,關鍵是其學科要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民辦高校追求綜合性本科院校,對民辦教育及高校自身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從民辦高校實際發展看,發展綜合性本科高校也是不現實的。民辦高校完全是自籌資金,一切費用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多學科建設中,不僅在教學設備、師資等方面均達不到要求,造成低質量辦學,還使原來有特色和有競爭力的專業因為投入不足,重視不夠而受到影響。并且同一地域的學校學科專業過分集中、重復設置,對學校生源的競爭、學生的就業選擇都造成潛在的危機;西安是一個民辦高校密集的城市,特色的定位、有序的競爭,合理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民辦高校追求學校升格為普通高等學校也是不理智的。民辦高校由于起步晚,辦學經驗、學術沉淀、教育資源、學生結構等方面均遠遠落后于公辦高校,在校園建設、教學設備更新等硬件方面孤軍奮戰,與公辦高等院校競爭明顯處于劣勢。在生源及社會認可度方面,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在這種狀況下,民辦高校將目標定位于學校的升格,也是極為不理智的。
從社會需求看,民辦高校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社會急需的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相當的優勢和良好的發展前途。隨著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中國正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制造業及服務業急需大量技術工人,這給民辦高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而民辦高校在培養高技術勞動者方面具有公辦院校無法比較的優勢。民辦高校專業設置靈活,隨市場需求而調整,反應快,效率高,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市場需要的人才,甚至有些專業人才是公辦高校沒有的,比如亞太職業學院的園林藝術人才,海棠學院的醫藥美容人才等,這些專門性人才是傳統公辦高校難以培養的。對于西安地區民辦高校而言,西安市是全國四大高等教育基地之一,有良好的高等教育氛圍,并且形成了“西安效應”,全國各地用人單位都紛紛前來聘用人才,各省市的學生也紛紛前來求學,西安民辦高校身處這樣一個環境,辦好職業教育,培養出勞動能力強的高素質勞動者,輸往廣東、江蘇、浙江等沿海制造業集中的地區,就業率提高,自然吸引更多的生源流向西安民辦高校。
因此,西安民辦高校放棄追求綜合性、高層次辦學,將學校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做大做強自己的特色專業,借國家重視職業教育這一東風,迅速發展成為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名的國內著名民辦高校。
(三)民辦高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符合國家政策傾向
教育部明確要求社會力量辦學的重點是高等職業教育,教育政策制定者將普通民辦專科高校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希望普通民辦高校能夠培養出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特別是為中國制造業培養緊缺的技術型人才。2004年10月教育部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從現在起到2007年要鞏固和加強現有職業教育資源,促進職業院校辦出特色,專科層次的職業院校不再升格為本科院校。以及教育部在審批民辦高校時冠于“職業”二字,可以看出國家政策的導向性。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把民辦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因此,西安民辦高校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是符合教育規律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的,并且對于民辦高校的發展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四、結語
民辦高校定位于高等職業教育,既反映了社會對高等技術人才的需求,又能解決長期困擾民辦高校的生源問題。這就要求民辦教育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解放思想。立足現實,辦出特色,打造名牌,從而使民辦高等教育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正如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偉所稱:“各大學應多樣化,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去克隆其他學校,寧可在自己所屬的類型里做狀元,也不要去抄襲別人,屈做鳳尾。”目前,教育部強調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十一五”期間,為社會輸送1100多萬名高等職業高校的畢業生,同時教育部出臺相關規定逐漸停辦了部屬高校的高等職業教育,為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契機;因此,西安民辦高校應重視定位的問題研究。在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特色明顯、社會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才是民辦高校的明智選擇。此外,民辦高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還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保證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陳合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