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導干部公推公選中,雖然面試之前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能夠勝出已經十分不容易,但真正決定最后結果卻是面試。因為,進入面試的干部仍然面臨激烈的競爭。以江蘇省宿遷市2004年進行的一次干部公推公選為例,當時共需要選拔領導干部10位,但進入面試的干部卻有51位,這就意味著,即使進入了面試,仍然有80%的干部將在面試中被淘汰。
在面試中拉開差距的主要是:進入面試的干部面對主考官的提問的表現。能否面對主考官的提問,令人滿意地回答好每一個問題,就成為進入面試的干部是否最終勝出的關鍵。
既然回答好主考官的提問在面試中如此重要,那么,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一個已經進入面試環節的干部應該如何面對主考官的提問?
對知識結構與領導能力的考察
首先要認識到主考官的提問是對干部軟性素質的考察。這樣的素質實際上是一個干部知識結構與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它需要干部長期的學習與對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包括對新的現象的觀察和了解,對新的理論、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一個干部有著符合當前時代要求的知識結構,有著一定的領導工作的經歷,平常注意總結經驗,又有著對新事物、新現象的強烈興趣,面對主考官的提問,一般都能夠應對自如。
然而,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即使一個干部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也不一定能夠令人滿意地回答主考官的提問,這是因為,一個人的知識不管多么淵博,也不可能窮盡所有知識,一個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具有所有方面的能力,要令人滿意地回答主考官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參加面試的干部必須熟悉各種不同領導崗位對領導干部知識結構與能力的基本要求。而主考官所提問題中一般都會有一個這樣的問題。
我國黨政領導機關中的領導崗位實際上對領導干部的知識結構和領導能力的要求并不一樣,甚至有著較大的區別。有的部門要求領導干部具有專業技術知識,有的則要求領導干部有開闊的視野和戰略眼光,有的卻要求具有較為全面的文化知識。因此,如果一個干部沒有充分考慮自己知識與能力的特點,以己之短去參加干部公推公選,當他面對主考官時,顯然不可能在面試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展現自己的才華。因為,他雖然可能很有才華,但主考官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使他在面試中失敗。比如,在2004年,某省廳級領導干部的公推公選中,其中有一個領導職務是省發改委副主任。在競職演講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為發改委副主任,你將對本省“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有什么構想。發改委就是過去的計劃委員會,現在我國已經是市場經濟,但由于我國仍然處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來指導全國和地方的經濟發展,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仍然是黨領導經濟建設的重要措施。而這恰恰是發改委的主要工作。
當時現場參加面試的5名領導干部的回答表現出較大的差別,其中只有一位參加面試的干部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到本省的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回答,在現場進行觀看的一些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當時就議論說,這個干部通過的可能性比較大,結果出來后,果然與當時在場的領導干部和專家的議論一致。這就說明,回答好與某個領導崗位對干部知識與能力要求相關的提問,是面試中重要的一環。
對處人處事的考察
面試中經常會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作為領導干部如何處事處人。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會以不同的提問形式出現。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如何做好工作,就必然涉及到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對于這樣的問題,要作出令人滿意的回答,顯然首先要注意需要選拔領導干部的那個崗位對領導干部的要求。同一個領導機關的不同領導崗位對領導干部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對于正職的要求和對副職的要求就有較大的區別。對于正職,如果要將工作做好,他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開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發揚黨內民主,堅持集體領導,決策前注意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因為,在每一個領導機關內,正職要面對的都是下級,他最需要注意就是民主集中制能否貫徹的問題。而對于副職來說,他面對的人際關系就廣泛的得多。他要處理好與正職的關系、與其他副職的關系和與普通干部的關系,因而他在回答這樣的問題時,顯然不能與正職一樣。
當參加面試的干部面對主考官提出的這一類問題,首先要明確你準備競職的崗位是什么,然后再進行回答,但有一些內容是不能缺少的,即如何對待上級、同事和下級。而回答中不能缺少的是,對上級,要持尊重態度原則、服從上級的安排等;與同事相處,保持真誠、謙虛態度,遇到矛盾,先找自身缺點和不足。總之,保持寬容、平等態度,正確對待領導、同事、本人的缺點和不足。主動關心和幫助下級,鼓勵和支持下級進步等等。
對思維能力、分析能力、
判斷能力的考察
在面試中,分析思考題基本上是必出的。這一類型的提問考察的是干部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一類問題是比較難以回答的,因為它沒有現成答案。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無法回答。要回答好這樣的問題,關鍵在于學會運用辯證方法分析問題,即對任何問題的判斷都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既從正面說明,也從反面進行分析,并指出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然后針對不同情況提出應該如何采取措施。
回答好這一類問題的關鍵,是平時要注意學習和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注意總結工作中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經驗。比如,某市2004年的干部公推公選中要選拔一位宣傳部門的領導干部,面試中給每個參加面試的干部一份關于互聯網上經常發生的關于國家政策討論的材料,然后要求回答在網絡時代如何加強正確的輿論引導。要令人滿意地回答這樣的問題,顯然需要了解網絡信息傳播的特點,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有位參加面試干部的回答看似平常,卻抓住了關鍵。他的回答就是堅持辯證的方法,在指出網絡信息傳播所具有的新的特點的同時,又指出既然是信息傳播,網絡信息傳播也具有與一般信息媒體的共同之處,即網絡也需要有信息來源和信息接受者,而黨和政府要對網絡信息傳播進行正確引導就應該主動加入到網絡信息傳播中去,根據網絡信息接受者的特點,在提供大量為網絡信息接受者所喜聞樂見的各類信息中對網絡信息傳播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并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對應變能力的考察
應變能力是面試中不會缺少的項目,對應變能力的檢驗可能以多種方式出現。有時,主考官可能會突然提出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問題,而有時則可能提出一個看似簡單,但在參加面試的干部開始回答問題時,以一些意外情況來考察干部的應變能力。
對于這樣的情況,能否使主考官滿意,基本上不取決于參加面試的干部的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也不取決于干部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而主要取決于干部面對突然發生的情況,能否保持心理穩定,能否冷靜思考,處變不驚,保持思維的敏捷,迅速理清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情緒處于何種狀態,最為重要。比如,某市在公推公選干部的面試中,當主考官提出最后一個問題時,參加面試的干部幾乎都認為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簡直就是常識性的問題,要回答得令主考官滿意并非難事。但幾乎每一個遇到這個問題的干部馬上感到了困惑,因為每一個參加面試的干部剛談了不到一分鐘,主考官就開始與其他考官小聲議論起來。一些干部的情緒馬上受到影響,而接下來的回答就顯得比較混亂。
然而,有一位領導干部,在遇到這樣的情況后,雖然也一下子感到不知所措,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繼續按照自己的思路冷靜地回答問題,當他談到一半時,主考官又重新開始全神貫注地傾聽他對問題的回答,并在他回答完后,與他進行幾個細節的討論。最后這位干部在面試中取得了好于其他干部成績。事后,大家才知道,主考官在參加面試的干部回答問題不久即與其他人小聲議論本身就是面試的內容,它所要檢驗的就是干部的應變能力。
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面試中,不論是競職演講,還是回答主考官提問,或者是任職設計書答辯,都要力求語言簡練、樸實,力戒說空話、套話、大話,以最精煉最準確的語言回答問題,每一句話都要言之有物,真正做到言簡意賅。而且,如果參加的是比較高層次的干部公推公選,在面試中最好能夠用普通話回答主考官的提問。
(作者系江蘇省委黨校黨建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