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加快藥物自主創新步伐
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參加“兩會”的一些人大代表建議,鑒于當前我國疾病譜的快速轉變,傳統傳染病的多次復發,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藥物自主創新步伐,為社會提供有效藥物,充分抵制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長期關注醫藥業發展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存周建議,應從四個方面加速我國藥物自主創新的步伐:一是實施科研機構與生產企業重組;二是啟動新藥研發基礎設施與高等院校、醫療機構聯合戰略;三是組建國家級“中央藥物研究院”;四是實施以仿制為主向“仿創結合”轉移。
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管理
射頻識別技術(RFID技術,也稱“電子標簽技術”)為各行業物品識別帶來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應用到食品、藥品生產和流通流域,將是對食品、藥品安全管理最有效的監管手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主任夏國洪建議利用科技手段來解決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問題。
⑴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監控管理中心。基于食品、藥品監管的需求,由中心牽頭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促進和完善RFID技術在食品藥品安全管理領域的應用,研發核心技術(自主RFID設計、天線設計、信息安全、編碼技術、封裝工藝等),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藥品安全管理解決方案。
⑵國家從政策和財政上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各種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⑶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食品藥品安全追溯管理服務平臺。通過網絡技術等對食品、藥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完成信息采集,實現全程監控;基于管理服務平臺,實現用戶對食品和藥品信息的追溯和查詢;先在國內最急需的城市或地區以及老百姓最關心的食品、藥品方面試點(如處方藥、預包裝食品等)。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國家-?。ㄊ校厥小比壥称匪幤钒踩芾眢w系。
⑷不斷完善全國食品藥品安全追溯服務平臺,作為國家電子政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食品、藥品以及宏觀經濟調控提供決策服務。
盡快改變中醫藥發展遲緩的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姚乃禮是前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政協委員傅世垣是中國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他們聯合發言指出,當前中醫藥發展遲緩表現為中醫學術繼承和創新不足,中醫優勢和特色突出不夠,中醫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領域受限。如不采取果斷、有效的措施扭轉當前中醫藥發展遲緩的局面,中醫藥將難以走出發展困境。
兩位委員在聯合發言中建議:
⑴中央應建立有效機制,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保證中央關于中醫藥事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建議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綜合管理職能,統一協調管理中醫的醫療、科研、教育、藥品等各方面工作,各有關部門給予支持,責、權分明便于取得成效。如有問題則追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責任,徹底轉變對中醫藥工作都管又都難管的局面。各地方中醫藥工作的管理,也應參照中央模式予以加強。
⑵盡快制定《中醫藥法》是中醫藥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吨嗅t藥法》草案已經完成,建議盡快完成立法程序,使《中醫藥法》早日出臺,尤其是當前中醫藥發展處于十分困難的時期,中醫藥立法尤為緊迫。通過立法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發展中醫藥成為社會的共識和政府的職責,從根本上改善中醫藥所處的困境,扭轉中醫藥發展遲緩的局面,有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⑶明確任務,端正方向,促進中醫藥學術的進步和創新。中醫藥發展至關重要的還是中醫藥自身的發展和進步。中醫藥學術進步緩慢,缺乏重大的理論建樹和創新,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未能充分發揮,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內部原因。必須端正中醫藥醫療、教育和科研機構的發展方向,明確其任務是以發展中醫藥、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為己任。堅持按照中醫藥理論體系和發展規律來指導和開展中醫的醫、教、研等各項業務工作,通過中醫藥學術的創新和進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設專門醫事法庭改善醫患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姚克建議設立專門的醫事法庭,獨立辦案,以此改善醫患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許愛娥說,據對浙江省的保守估計,每年全省的醫療糾紛約5000起,每年賠付的金額約5000萬元,全省每年有80至100起嚴重的醫療糾紛。類似的情況近幾年在全國各地的醫院都曾經發生,但是醫療糾紛的處理十分棘手,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一些患者家屬表示,我們把一個病不致死的大活人送到救死扶傷的醫院,結果出現意外,家屬悲痛的心情醫院理解嗎?大多數醫院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推脫責任;對于院方來說,醫生不是“神”,不可能對每個病人都做到診斷與治療準確無誤。而進醫院看病只要一旦死了人,患者家屬往往就要醫院賠錢,甚至打砸醫院財物,打傷醫務人員。
對此,姚克建議,現階段首先需要拓寬醫療損害糾紛處理渠道,如設立專門醫事法庭,實行有醫學專家參加的陪審團制度;像調解交通事故那樣設立“醫療事故(糾紛)處理辦公室”,專門受理醫療糾紛投訴,秉公查處,獨立辦案。此外,還可以推行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參照機動車強制保險制度,將其作為法定保險,強制執業醫師購買。由衛生主管部門負責,要求醫療機構按醫務人員人數進行統保;保險費應大部分由醫院負擔(保費可以從業務收入中提取,按規定計入醫院成本),小部分由醫務人員自負(將保險賠償責任與醫務人員個人利益緊密掛鉤);同時,有關部門應對保險公司進行綜合評估,確保其具備承擔醫療損害定損、定責和理賠工作的專業性和技術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