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資環境四維分析對傳統的投資環境理論進行了完善和補充#65377;其基本觀點是:投資方與受資方的投資效益目標分別對投資環境施以約束,投資環境影響投資行為及投資獲利水平,而投資行為及獲利水平對投資環境具有明顯的反向調節作用,受資方對投資環境的評價與優化可改變投資環境各要素的結構和功能,營造適于外商經營的投資環境#65377;
關鍵詞:投資環境;理論;四維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5-0010-02
1 投資環境的理論評述
對投資環境的專門研究始于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當時區際經濟與國際經濟聯系的逐步加強,國際投資蓬勃發展起來,隨之出現了與國際投資活動緊密相關的投資環境分析及評價問題#65377;20世紀60年代后,一批有代表性的投資環境評價方法的產生,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投資環境的基本理論,并促成投資環境理論體系的逐漸形成和完善,現有投資環境理論體系可概括為三個部分(見下表)#65377;
從投資環境的理論進展看,研究重點一直放在投資環境的評價理論上,對基礎理論和優化理論的研究很不成熟,其發展也主要依附于評價理論的研究內容和水平上#65377;尤其是投資環境基礎理論的相對滯后,直接影響了投資環境學的發展和實際應用#65377;
第一,對投資環境研究中投資方與受資方投資效益目標追求的偏差認識不足#65377;傳統的投資環境研究站在投資方的立場,許多投資環境的評價結果往往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65377;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投資環境研究在發展中國家的興起,研究角度更傾向于受資方,許多評價也有失偏頗,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投資環境優化對策,實際引資效果并不理想#65377;只有既從投資方又從受資方目標追求的協調性出發,對投資環境的研究才更為全面和客觀#65377;
第二,對投資環境在投資活動中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夠全面#65377;從諸多投資環境定義看,投資環境對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何影響資本的獲利和減少投資風險上#65377;如“投資環境是能夠促使產業資本增值的一系列要素生產條件的有機集合”,“資本的投向取決于影響資本獲利的各種政治#65380;經濟#65380;社會#65380;文化#65380;物質等條件#65377;這些條件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上的有機組合,就形成投資環境#65377;”這些論述需進一步商榷#65377;投資環境從外部條件制約上固然對投資者的獲利狀況具有重要影響,但對投資行為(如投資的區位選擇#65380;規模選擇#65380;技術選擇等)的影響卻是客觀存在并需特別注意的#65377;例如,甲#65380;乙兩個地區,甲地區資本豐富,并擁有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和良好的生產協作配套條件,更宜于吸引資本密集型#65380;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大型跨國公司投資;乙地區勞動力廉價且豐富,但技術#65380;資本缺乏,市場發育不完善,可能更宜于引進促進就業型的外資項目#65377;外資流入各地區的規模可能并無太大差異,但各地區引進外資的類型和結構卻有很大不同#65377;在兩個不同地區吸引的投資所獲收益率幾乎相等的情況下,投資行為特征也會存在很大差異#65377;所以,投資環境研究不應局限于對投資獲利的影響上,還應擴展到對具體投資行為的影響分析上#65377;

第三,傳統的投資環境分類與要素分析不利于對各種投資行為特征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釋,也無助于對引進投資的結構和質量作出區分和選擇#65377;學術界一般把投資環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這是基于投資環境要素的可變程度及其對投資的吸納效應而進行的劃分,它忽視了與引進投資項目的規模大小#65380;技術水平乃至產業性質相關聯的要素劃分,反映不出各種要素對不同性質的外來投資的影響#65377;另外一種較流行的分類是按區域的空間尺度大小分為宏觀#65380;中觀和微觀投資環境,各類要素依次層層細分,最后一層要素作為投資環境評價的指標體系#65377;這種劃分也存在同樣弊端,分類的目標導向不夠明確,無法對引進投資的不同性質進行區分和選擇#65377;因此,很有必要對投資環境要素劃分進行相應的改進#65377;
第四,投資運行對投資環境的反向調節作用未能得到足夠重視#65377;投資環境在影響投資活動的同時,投資又通過對受資地區的資本#65380;技術#65380;人才等要素的輸入而影響和改變著這一地區的投資環境狀況,投資對投資環境的反向調節應成為投資環境內涵的重要內容#65377;
2 投資環境的理論選擇——投資環境四維分析
在引進外來投資的過程中,某受資地區投資環境四維分析圖如下#65377;
投資方(外商)與受資方的投資效益目標分別從左#65380;右兩個方向對投資環境施以約束#65377;投資方的投資效益目標主要指追求滿意的投資收益率#65377;包括市場占領#65380;原材料和低廉豐富的勞動力的利用#65380;自然資源開采等;其他目標如全球領導#65380;政治支配#65380;分散風險及個人愿望的實現#65377;受資方的投資效益目標包括彌補資金缺口#65380;促進就業#65380;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65380;人才培養#65380;完善市場機制#65380;優化產業結構#65380;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65377;雙方目標相互約束,既有協調也有矛盾,投資環境則看做是雙方目標協調的媒介物#65377;外商利用受資區投資環境促使資本增值及其他目標的實現,受資方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65377;如果雙方協調之處越多,就越有助于受資方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使雙方利益的互補#65377;若雙方目標分歧越大,就越不能有效形成促進雙方利益結合最大化的投資環境#65377;這種情況下,受資方改善投資環境并不意味著雙方共同利益的更多實現,投資環境優化的政策措施若不切合實際,這種投資環境改善是沒有實際意義的#65377;

投資環境與外來投資行為及投資獲利的關系密切#65377;投資環境包括一般性和特質性條件#65377;前者也稱為基礎性條件或非特質條件,是與投資項目性質無關或不產生直接影響的投資環境要素,對外資的規模#65380;技術水平和產業配置無明顯的選擇和導向作用,只能從總體上決定外資可以流入的數量多少,無法影響外資項目的性質特征和行為選擇#65377;如一般的社會文化#65380;政府機構辦事效率#65380;法制的完備程度#65380;經濟的穩定性等;特質性條件是具有特殊性質和功能,能對外資的規模和技術選擇及產業導向產生直接重要影響的投資環境要素,決定引進外資項目的基本性質,使受資地區產生較為強烈的項目選擇性,這種選擇性正是引導外資投向#65380;優化外資引進質量的內在依據#65377;常見的特質性要素如特定外資項目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狀況#65380;生產協作配套水平#65380;特殊的經營資源和專業人才#65380;同行業的生產水平和生產結構#65380;獨特的自然和區位條件#65380;資源稟賦等#65377;所以,投資環境對外來投資行為及投資獲利的因素影響可包含兩方面:一是一般性條件對受資地區吸引外資數量多少的影響;二是特質性條件對不同類型外資行為選擇的影響#65377;兩種影響緊密聯系#65380;相互制約#65380;相互促進#65377;具備良好的一般性條件是投資環境吸引外資的前提,但并不必然取得理想的引資效果,這要受特質條件優劣狀況的影響#65377;如果某地區一般性條件并不優越和突出(達到吸引外資的能力),但特質性條件的優勢顯著,會吸引適于這種特質性條件的外資大量流入,反過來促使一般性條件的改善,形成兩種條件相互改善#65380;兩種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機制#65377;因此,對于某地區而言,投資環境優化形式可以分為三種:一般性條件優化#65380;特質性條件優化和綜合優化#65377;如果是一般性條件很不理想,盡管特質性條件優勢明顯,仍不能有效引資,就應采取第一種優化形式;若是特質性條件太差,阻礙外資的正常流入,可采取第二種優化形式;實踐中經常采用的是綜合優化,因為兩種優化形式并不截然分開,而是有機聯系且相互牽制,僅存在優化的側重點不同#65377;
此外,外來投資行為及投資獲利對投資環境具有明顯的反向調節作用#65377;一方面,外資流入過程中,資本#65380;技術#65380;管理#65380;人才的輸入促使受資地區的區域經濟水平#65380;結構和社會狀況發生變化,推動投資環境的良性發展;也可能由于外資帶來的市場壟斷#65380;產業劣化#65380;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引起受資地區投資環境質量的下降#65377;另一方面,先期流入的外資能穩定地獲取滿意的投資收益率,引來眾多外商的青睞,表明該地區的投資環境質量高;反之,投資收益率低甚至投資失敗,會引起后續投資者的遲疑,甚至不再考慮到該地投資,表明該地投資環境的吸引力下降#65377;受資方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外資須全面和動態地看待投資運行給當地投資環境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65377;
受資方對投資環境的評價與優化可改變投資環境各要素的結構和功能,營造適于外商經營的投資環境#65377;投資環境評價包括一般性條件評價和特質性條件評價,前者主要是找出制約外資流入的因素并指出優化方向,后者是根據不同性質外資的基本特征,選擇那些適于當地特質性條件的外資項目并將之引入恰當的產業部門#65377;這些評價工作必須結合投資對當地投資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65377;在評價結果分析后,就可采取相應的優化對策,以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外資#65377;
參考文獻:
[1] 郭信昌.投資環境分析#65380;評價#65380;優化[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3.
[2] 袁鋼明.跨國投資與中國[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4.
[3] 鄧宏兵.投資環境學[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
[4] 陳繼勇.國際直接投資的新發展與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