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功能結構優化包括產業結構優化以及地域分工的專業化#65377;產業集群梯度效應的發揮一方面是核心企業帶動輔助企業在價值鏈上自發地由低端向高端的發展過程,另一方面是低附加值產業集群轉向價值高#65380;新的產業價值鏈的過程#65377;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促進了集群內部以及集群間資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優化地方產業結構#65377;同時,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能夠突出地方的產業優勢,實現城市地域分工的專業化,從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65377;
關鍵詞:功能結構優化;梯度效應;價值鏈;地域分工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5-0183-03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結果,產業集群的系統耦合特性可以說是城市最典型的經濟學特征#65377;產業集群在經濟競爭中產生很強的競爭優勢,其本質是一種生產組織方式,通過對產業集群的有效培育與發展可以實現多種經濟發展目標#65377;從國際經驗來看,產業集群能夠促進優勢產業形成#65380;提高企業競爭優勢以及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和創新,這些都是產業集群發展中不爭的事實#65377;除此之外,在提升城市功能#65380;實現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產業集群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65377;城市的產業組織形式與城市的功能結構密切相關#65377;在優化城市功能結構的研究方面,選擇產業集群這樣的視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65377;

城市產業集群的形成#65380;發展與成熟會提高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城市功能結構不斷強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65377;但另一方面,產業集群形成后,集群在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城市功能結構可以不斷地實現優化,這是人們在研究城市功能結構的優化過程中所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65377;已有研究在產業集群到底如何實現區域功能結構優化方面明顯不足,馬秀貞(2006)探討了產業集群的內在結構優化升級機理,認識到產業集群能夠實現區域功能結構優化,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議,但未能從理論上說明產業集群實現區域功能結構優化的機理[1]#65377;本文分析了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認為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有助于實現集群的升級,從而帶動城市功能結構的優化#65377;
一、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
產業集群是基于產業價值鏈的關聯性企業或產業在一定地域內的聚合體#65377;從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角度看,產業集群是某種產品的加工深度和產業鏈的延伸,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65377;從產業組織的角度看,產業集群是在一定區域內某個企業或大公司#65380;大企業集團的縱向一體化的發展,是一定的地區內或地區間形成的某種產業鏈或某些產業鏈#65377;從城市來講,城市產業集群實際是與城市的性質和功能相協調,以主導產業為核心所形成的城市跨產業聚落組織[2]#65377;產業集群以地方優勢產業為基礎,產業之間#65380;企業之間及企業與其他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及互補性為核心#65377;
事實上,產業集群內部的交互關系最終可以歸結為企業與企業的關系以及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關系#65377;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有主導企業和輔助性企業之分,集群所涉及的產業也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高附加值的產業和低附加值的產業#65377;主導企業和輔助性企業以及高附加值產業和低附加值產業會形成梯度差異,構成區域的梯度場#65377;正是由于這種梯度差異的存在,主導企業影響并帶動著輔助性企業的技術創新,同時,集群的自組織能力推動著集群由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轉移,這就是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企業與企業的梯度差異形成于集群內部,而產業與產業間的梯度差異形成于集群之間#65377;
1.產業集群內的核心企業與從屬企業間的梯度差異

產業集群內企業間的關系與運作模式實質上是一種網絡化的運作方式,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產業集群內的核心企業#65377;產業集群的核心企業具有強大的控制能力,是整個生產分工協作網絡的中心#65377;在核心企業的外圍是輔助性和服務性質的企業,作為該核心企業的多層外包#65380;下包供應鏈體系分布于其生產鏈的上下游,與核心企業構成一個具有柔性協作能力的企業網絡#65377;核心企業的這種地位優勢,使核心企業與外圍企業形成明顯的梯度差異,這是產業集群在微觀組織上的一個重要特征#65377;
存在著這種核心企業與從屬企業梯度差距的集群往往具有較強的創新#65380;升級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集群都呈現出核心—從屬企業這種組織架構#65377;對于那些規模相似#65380;產品結構定位雷同的小企業集聚形成的產業集群而言,由于集群內缺乏核心企業,集群只能處于低水平的發展階段#65377;長期來看,此類集群要么逐漸消亡,要么集群內逐漸形成核心企業,被核心—從屬企業這種組織架構的集群所取代#65377;
2.產業集群間的高附加值產業與低附加值產業的梯度差異
從一個更高層次的角度來看,產業集群之間也表現出了高附加值產業和低附加值產業的梯度差異#65377;這種梯度差異的形成一方面取決于集群的區位優勢,另一方面又與集群的成長能力密切相關#65377;
產業部門之間都有比較密切而廣泛的雙向關聯關系,在提高產業技術含量#65380;提高產業資金量和追求附加價值最大化的經濟#65380;社會#65380;政治等諸因素驅動下,產業集群勢必在區域甚至更大范圍內的產業空間和地域空間上重新整合產業資源,從而突破原有產業部門的限制,重新構建并調整產業鏈環,具體表現為集群轉向價值高#65380;新的相關產業價值鏈#65377;
二、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促進城市功能結構優化的動力機制
對于絕大多數的城市而言,經濟功能都是最核心的功能,只有極少數的城市是以政治#65380;文化等功能為核心#65377;因此,本文中所指的城市功能結構優化即是城市的經濟功能結構優化#65377;經濟功能結構優化的主體是產業結構優化,包括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65377;但對于城市這樣一個較小的行政單位而言,功能結構優化具有特殊之處#65377;除了強調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之外,城市的功能結構優化還必須要實現地域分工的專業化#65377;因此,城市功能結構優化就不能是一個孤立的活動,必須將城市置于一定的區域經濟空間予以考慮#65377;而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不僅是在集群內部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也是在整個區域空間內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能夠實現城市的功能結構優化#65377;
1.由主導企業推動的產業集群價值鏈上的攀升
在產業集群內部,多層分包商與具有自我創新能力的主導企業會緊密協作,在主導企業的技術升級推動下實現集群整體的協同升級,促進集群在價值鏈上的攀升#65377;
主導企業通常會憑借其強大的規模和技術優勢進行技術創新,并要求和協助其供應商體系隨著核心企業的技術動態升級主動協同升級#65377;這樣主導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攫取整個產業集群分工體系價值鏈中的利潤,而且可以利用自己在網絡中的強勢地位侵占其分包商的一部分生產利潤,從而為其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積累足夠多的“熊彼特式”壟斷利潤[3]#65377;并且,處于核心領導地位的主導企業個體微觀層面的技術創新活動,通過產業網絡能夠最終轉化為集群宏觀層面的功能升級,即集群在價值鏈上的攀升#65377;在集群主導企業的帶領下,與之相配套的外包#65380;下包多層小企業體系也會在利益導向機制下主動進行與主導企業相適應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過程,接受來自主導企業的技術#65380;加工工藝等諸多方面的指導和監督#65377;由此可以看出,主導企業與外圍小企業之間不僅僅是一種交易關系,更是基于一定信任度上的協作關系#65377;
事實上,價值鏈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企業不斷參與到價值鏈并獲得必要技術能力和服務支持的過程#65377;一旦集群中出現了核心領導企業,集群也就具有了在產業或產品價值鏈中處于高價值含量核心環節的內在組織能力,也就具備了在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爭奪高端資源的實力與可能性,主導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促進了集群在價值鏈上的攀升#65377;
2.集群由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轉移
從一個大的范圍來看,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由集群帶動的地方經濟也逐漸嵌入全球產業網絡#65377;已有的大量研究明確指出,集群發展一方面要重視內生成長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特別重視區域外部資源,將地方經濟發展納入全球價值鏈#65377;有鑒于此,一些學者開始應用全球價值鏈理論對產業集群的升級問題展開研究[4]#65377;Kaplinsky and Morris(2001)將地方產業集群價值鏈的升級劃分為四種類型(見表)#65377;
從“過程升級”到“鏈的提升”是一個水平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65377;集群由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轉移與這里“鏈的提升”是一致的#65377;它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呢?
在全球產業轉移的背景下,集群價值鏈間的轉移與產業的轉移密不可分,隨著高附加值產業移入某一地區,資本#65380;土地#65380;勞動力等要素資源的稀缺程度增大,導致價格上升,低附加值的產業就會移出該地區,這一過程可以用圖表示#65377;這里產業附加值的高和低以及區域發展水平的高和低都是相對而言的#65377;不同區域中新形成的產業集群意味著其價值鏈的價值更高,產業轉移實現了集群鏈的提升#65377;集群價值鏈間的轉移最終表現為兩方面#65377;首先,在城市范圍內,低附加值的產業集群向高附加值集群所代表的價值鏈上轉移#65377;其次,在一個更大的地域范圍內,當城市內的產業集群在價值鏈間的轉移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必然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產業集群進行價值鏈間的轉移#65377;
集群鏈間的轉移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65377;低附加值產業集群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模仿促使集群完成跨產業升級過程#65377;產業集群應該發展成為學習型的集群,通過建立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網絡,用外部資源支持集群企業內部發展,通過集群內學習和區際間學習,集群能夠不斷地獲取知識#65380;在組織內傳遞并不斷創造出新的知識,而且還能不斷地增強自組織能力,從而不斷提升集群的動態升級能力,促進集群轉向價值更高#65380;新的相關產業價值鏈#65377;
主導企業推動的產業集群價值鏈上的攀升與產業集群價值鏈間的轉移這兩個過程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前者是后者的微觀基礎#65377;沒有主導企業推動的產業集群價值鏈上的攀升,就很難發生集群價值鏈間的轉移活動#65377;
3.產業集群升級與城市功能結構優化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產業集群通過特定區域中主導企業與輔助企業之間以及高附加值產業與低附加值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65380;相互協調的動態關聯關系和良性互動,促進了集群在價值鏈上的攀升以及價值鏈間的轉移,這最終表現為集群的升級#65377;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又是如何與城市的功能結構優化聯系在一起的呢?答案就是集群升級#65377;
產業集群梯度效應的發揮與集群升級是同一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65377;產業集群梯度效應的發揮與集群的升級#65380;產業的升級過程是一致的,城市產業集群的升級必然帶動其產業結構的優化#65377;另一方面,集群的升級使區域內的優勢資源集中于集群內部,突出了城市的產業優勢,集群在區域內影響力的提升必然會加強城市地域分工的專業化#65377;
產業集群與城市的功能結構緊密相連,互為促進,優化城市功能結構是目的,產業集群是手段,而集群的梯度效應則進一步增強了城市的集群升級能力,從而城市的功能結構也會得到不斷優化,而功能結構的優化又必然促成產業的集聚,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互動過程#65377;
三、政府在促進以集群為主體的城市功能結構優化中的作用
基于產業集群梯度效應的城市功能結構優化,要求突出產業集群的統馭作用,體現城市功能結構優化的產業基礎動力#65377;因此,研究和揭示城市產業集群的梯度效應,將會有力地促進城市的功能結構優化#65377;從政策制定的角度看,政府應該考慮由產業政策向集群政策的適度轉變#65377;
基于產業集群梯度效應的城市功能結構優化,政府的一大任務是做好產業集群的規劃#65377;在市場條件下,資源的配置是受利益驅動的,在完整的或基本完整的產業集群框架形成之前,只有通過政府有意識地規劃,并通過相應的政策扶植,才能促進資源向目標產業鏈條上的高端價值環節轉移#65377;當這種轉移在一個區域形成一定規模,產業集群框架雛形形成后,集群的整體優勢才會逐漸體現#65377;這個時候受市場規律的支配,資源在集群內或集群間的轉移將成為自發行為#65377;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在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演進的過程中,為促進城市的功能結構優化,政府在集群政策制定方面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政府應該注重區域間集群的協同作用,加大力度培育#65380;引導和支持具有與區域產業關聯性高的產業集群,避免為盲目追求招商引資而進行的無明顯關聯的企業集群行為#65377;
第二,培育集群內部的主導企業,發展主導企業領導型的產業集群,避免低水平“蜂窩型”產業集群的出現#65377;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契機,在集群模式轉換過程中,以主導企業領導型的產業集群來提升產業能級,改善產業功能,帶動和促進城市功能結構優化#65377;
第三,重視產業集群與產業布局的關系,以產業集群組織結構調整#65380;模式轉換優化城市的產業體系布局#65377;
四、小結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產業集群將成為城市功能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式,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將成為城市功能結構優化的核心#65377;政府作為城市功能結構優化的主體,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65377;因此,政府應加大力度,進一步推動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組織方式合理化為目的的集群經濟發展,實現城市功能結構的不斷優化#65377;
參考文獻:
[1] 馬秀貞.產業集群內在結構優化升級機理解析[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6,(3):20-23.
[2] 苗麗靜.做好產業集群規劃 促進創新型城市建設.http://gjmy.com/gjmywz/paper/paper_econ/2006/06/9143.html.
[3] 張杰,劉東.我國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路徑:基于組織分工架構的一個初步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6,(5):48-55.
[4] 張輝.全球價值鏈理論與我國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4,(5):38-46.
[責任編輯張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