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65377;目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收入差距不斷擴大#65380;分配不公#65380;分配秩序比較混亂#65380;分配格局不合理,造成這種狀況的深層原因取決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選擇的主要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65377;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關注初次分配的公平,更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對再分配政策的調整上#65377;
關鍵詞:收入分配;改革;公平
中圖分類號:F0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5-0146-02
經過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我國從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平均的國家變成了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65377;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引發了一系列諸如貧富分化#65380;城鄉差距#65380;區域差距和行業差距等問題,進而引發了一些人對改革的質疑#6537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其中,利益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65380;最直接#65380;最現實的問題#65377;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手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要任務和目標#65377;
一、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變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的是高度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這是與當時的高度計劃經濟體制相匹配的#65377;這種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損害了經濟活動的效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期停滯不前#65377;
1978年,我國開始了劃時代的改革,改革的矛頭直指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65377;鄧小平同志在當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在經濟政策上,我認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65380;一部分企業#65380;一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65377;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來,就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的#65380;其他單位的人們向他們學習#65377;這樣,就會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地波浪式的向前發展,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65377;”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激活了農村生產力#65377;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65377;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接軌,十五大報告中把生產要素列入到收入分配制度中#65377;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確立勞動#65380;資本#65380;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65380;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65377;”
由此看來,自改革開放至十六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與經濟體制的改革緊密相隨的,相關政策出臺,目的就是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65377;市場經濟的先天性缺陷就是強調效率,強者更強,弱者淘汰#65377;我國在制度設計時,考慮更多的是經濟快速發展,而在政治和社會層面涉及的太少,這種狀況給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也給目前社會帶來許多問題#65377;
十六大以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民生#65377;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問題召開會議#65377;在黨的重要會議上專門研究收入分配問題,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65377;會議強調要“構建科學合理#65380;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65377;
二、目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出現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收入分配領域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65377;為了構建科學合理#65380;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必須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65377;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首先要正視分配領域出現的問題#65377;
收入差距不斷擴大#65377;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分配領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城鄉之間#65380;地區之間#65380;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一些國有壟斷行業的收入水平過高#65377;這些問題是目前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65377;
分配不公#65377;處于壟斷性領域的企業,工資分配上的平均主義,造成企業內部的分配不公;而普通崗位的工資收入高于勞動力市場價位,比其他行業同工種職工的收入高出很多,因而在全社會范圍內造成分配不公#65377;此外,分配不公在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也很嚴重,表現為工資分配上的平均主義#65377;
分配秩序比較混亂#65377;國有單位的分配失控,是造成分配秩序混亂的根源,主要表現為分配規則的混亂#65380;無序,資金渠道過多#65380;過濫#65377;國家壟斷經營企業憑借其壟斷地位獲得的差額利潤,并沒有上繳國家財政或轉為國有資本金,而是直接或變相地轉化為職工收入和福利,造成行業間收入差距過大;行政機關把通過財政以外的渠道獲得的資金,也轉化為職工津貼#65380;補貼等收入項目,造成不同單位之間公務員的收入過分懸殊#65377;
分配格局不合理#65377;不同人群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正在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產生重大影響#65377;由于收入差距擴大,城鄉居民的收入分層很明顯,分配格局就像一個“洋蔥頭”#65377;這樣的分配格局對保持社會穩定是極為不利的#65377;應當從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對現有分配格局進行及時調整,逐步形成“紡錘型”的分配格局#65377;
造成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深層原因主要取決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選擇的經濟增長方式#65377;這是因為經濟增長對收入分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65377;在以投資為主導的需求拉動型經濟增長格局中,收入分配的價值取向就是要有利于資本的形成,從而為投資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本流#65377;我國這些年的經濟增長實際上就是遵循這種方式#65377;這突出表現在:一是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上,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長期低于經濟的增長速度#65377;二是在居民收入分配的結構中,財富迅速地向有利于資本形成的投資者方面集中,出現了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65377;在城鄉收入分配上,財富迅速向有利于投資的城市集中,在全部居民儲蓄中,80%集中在城市#65377;農村市場對工業化的支撐作用被忽視了,這正是我國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65377;
居民收入#65380;特別是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長期低于經濟的增長速度,以及城鄉收入差距#65380;地區收入差距#65380;不同階層的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必然使得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份額連續大幅下滑#65377;目前的貢獻率只有45%的水平,低于國際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65377;所以,我們目前提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65377;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堅持擴大內需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65377;”要完成這一歷史性的轉變必須對當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65377;
目前,收入分配出現的矛盾焦點不在于當前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在于腐敗#65380;壟斷和官商勾結等問題上#65377;一些人通過誠信經營#65380;辛勤勞動獲得的收入,大家感到無可厚非#65377;一些官員和政府部門通過權力尋租和公權私用,斂取不義之財,迅速暴富#65377;群眾對此反響巨大#65377;再者,一些國有企業憑借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私分巨額利潤,造成行業收入的不均衡#65377;這兩個方面是目前收入分配領域的矛盾焦點和民憤所在#65377;
三、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著力點
收入分配狀況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反映#65377;國民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65380;社會發展中不協調的因素,都會在收入分配中體現出來#65377;特別是目前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的擴大,盡管尚未構成群體性#65380;突發性事件的導火索,但是,一旦差距擴大的趨勢得不到有效調節和控制,勢必會對政治生活#65380;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影響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65377;
中央目前多次強調,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65380;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使全體人民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65377;要通過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65377;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對分配政策的調整上#65377;分配政策包括初次分配政策和再分配政策#65377;分配政策的調整不僅要對自身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完善,而且要充分發揮對不合理的分配格局進行調節的功能,尤其要通過再分配政策的導向和措施,化解制度因素和市場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中的矛盾,使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分配趨向和諧#65377;因此,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是解決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途徑#65377;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加強分配政策對收入差距的調節:
第一,把逐步增加勞動收入的比重#65380;減少資本收入的比重作為初次分配政策的主要內容#65377;為了走共同富裕道路,我們不宜過分強調按資分配的思想#65377;因為憑借對生產資料或資本的占有,是獲取剝削收入的必要條件#65377;可以通過實行最低工資收入制度等措施來提高廣大勞動者的收入,從而提高國內消費水平,達到由消費拉動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目的#65377;
第二,把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作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內容#65377;當前,社會低收入群體的面比較廣#65380;人數比較多,這是造成社會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65377;而且這一狀況不能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自發地得到解決,只有通過政府的再分配途徑,在政策上給予各種優惠和傾斜,使其能夠通過非市場途徑獲得一部分收入#65377;這一方面體現了政府政策對低收入群體的關心和照顧,同時也縮小了社會范圍的收入差距#65377;
第三,把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作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65377;長期以來,農民被排除在再分配政策的范圍之外#65377;由于農業始終是處于弱勢產業的地位,農民也處在相對弱勢的地位,通過市場規律的作用和力量來改變這種狀況,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65377;政府采取減免稅收和給予更多財政補貼的雙重政策,能夠在短時期內收到良好的效果#65377;
第四,把調節高收入者的收入納入再分配政策的范疇#65377;通過調節高收入者的收入來縮小社會收入的差距,是各國普遍采用的調節方法#65377;要把對高收入者的收入調節納入再分配政策的范疇#65377;除了要出臺更加科學合理的個人所得稅政策外,還要對一些壟斷性行業的收入開征特別稅,使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經過再分配政策調節以后有較明顯的變化#65377;
[責任編輯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