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HTK]鄧小平理論是全面的辯證的,在學習、研究和應用鄧小平理論時應堅持真理的辯證全面性。鄧小平關于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的論斷,是以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為前提的,并不只是提倡膽子大。他在關系中國改革發展的大局時,從來都是要問姓資姓社的;他決不反對問姓資姓社,而反對混淆姓資姓社。他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堅持公有制,堅決反對私有化。
關鍵詞:[HTK]鄧小平;解放思想;姓資姓社;公有制為主體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2-0025-06
作者簡介:劉林元(1942- ),男,江蘇靖江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理論是全面的辯證的科學思想體系,我們在學習研究和運用鄧小平理論時,力求全面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辯證思維,避免片面性,反對主觀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學風。要警惕國內外一些人對鄧小平理論及其政策加以曲解。鄧小平最崇尚實事求是,在鄧小平離開我們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待他的業績和思想理論。
一、全面理解鄧小平“解放思想”的科學內涵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鄧小平從認識路線的高度對解放思想下了一個科學定義:“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結合,使主觀和客觀符合,就是實事求是。”[1]什么叫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我認為這是對解放思想唯一正確、全面的理解。這個定義可以作雙層理解:解放思想的要求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了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梢?,是不是解放思想是以是否堅持實事求是來衡量的,再不能有其他的要求和標準。
“解放思想”的兩種內涵和兩個要求。根據鄧小平給解放思想的定義,解放思想應該有兩種涵義、兩個要求。解放思想就是思想符合實際,主觀符合客觀。思想和實際、主觀和客觀不相符合有兩種情況:一是思想保守,落后于客觀實際。解放思想的要求就是打破這種落后觀念的束縛,使之跟上客觀實際的變化發展,這是解放思想的一種內涵,一個要求。二是思想失去了客觀根據,違背客觀規律,如脫韁野馬,在盲目冒險中奔馳。糾正這種盲目的冒險的主觀主義,就要使主體的思想觀念回到客觀規律和客觀根據的基礎上,主觀符合客觀,要求謹慎一點,決不是鼓勵其膽子再大點。這同樣是實事求是的要求,同樣是解放思想,這是解放思想的另一種內涵,另一個要求。根據鄧小平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的規定,解放思想的內涵和要求應該是兩方面的,而不是一方面的。也就是說,面對客觀實際,主觀思想的“過”與“不及”都必須糾正、突破,因而都有解放思想的任務。我們應該根據鄧小平理論的要求,全面闡明解放思想的兩個涵義和兩個要求。當然,在一個特定的時空內,針對特定的主體,解放思想的要求可能是針對某一方面的,但在另外的情況下,又可能是針對另一方面的,這是針對主體的主觀思想傾向而應該明確的要求。
由于不能正確認識鄧小平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的科學定義,全面把握解放思想的內涵,有些同志把是否解放思想歸結為膽子的大小,解放思想就是膽子大一點,再大一點。這樣理解顯然是片面的。是膽子大一點好,還是謹慎一點,膽子小一點好,這不能抽象下結論。如果在客觀規律許可的范圍內,客觀條件又允許,那就應該充分大膽地工作,使實踐達到最佳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縮手縮腳,裹足不前,這種“膽小”就會嚴重阻礙實踐的成效。如果無視客觀規律,不顧客觀條件,只是憑“大膽”蠻干,那么,膽子越大危害越大。這時候,強調謹慎從事,“膽子”小一點,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解放思想要針對具體情況,有時應該要求膽子大一點,有時又要求謹慎一點。一般說來,當需要擺脫傳統的保守觀念的束縛,使主觀思想跟上變化發展的實際,則要求人們膽子要大一點,甚至再大一點;而當要求擺脫超越時空的危險冒進的觀念時,則要求主體應該冷靜清醒,小心謹慎。這兩種不同的要求,遵循的都是實事求是的原則,都是科學的解放思想的內涵。在解放思想過程中,膽子的大與小,不是人們主觀隨意決定的,而是由主體對客觀規律的把握和對客觀條件的依托決定的。違背規律而大膽,就是膽大妄為,必遭規律的懲罰。輕視規律而迷信膽量,這也是錯誤觀念,被這種觀念束縛的人,應該盡快擺脫這種觀念,回到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立場上來,這就是思想解放。因此,可以結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膽子大,膽子大≠解放思想。
人們一定會提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提倡思想解放,鄧小平一再強調思想解放,膽子大一點,再大一點。這不是強調膽子大嗎?這是事實,但這是由歷史條件決定的。我們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自上而下發動起來的。鄧小平總結國際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總結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病,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特別是毛澤東晚年和“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提出通過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大思路。這是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對這場革命,廣大黨員干部思想準備不足,對大多數人來說,主要是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念非常深固,人們不敢對社會主義的具體理論政策和實踐有任何懷疑和新的想法,因而在改革之初,一些黨員干部在社會主義改革大潮面前猶豫觀望,邁不開步,上不了路,膽小害怕成了改革的阻力。鄧小平是堅定的社會主義領導者,為了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一方面通過典型示范,讓人們從實踐中體悟到社會主義改革的必要性,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干部群眾,要沖破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鼓勵大家解放思想,膽子要大一點,再大一點。鄧小平提倡膽子大一點是有針對性的。這時候,廣大黨員干部改革膽子的大小,直接關系到能否突破舊的傳統觀念,關系到改革的成敗,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膽子大小才標志著思想解放的程度。
“解放思想”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鄧小平說,解放思想就是思想符合實際,主觀符合客觀,就是實事求是。那么,這里的“實際”、“客觀”是什么內涵?我理解,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客觀條件,實際情況;一是指客觀規律,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主體實踐的成功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一是實踐主體的指導思想、理論符合客觀規律,根據規律辦事,凡違背規律,實踐一定失敗。二是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物質手段。合規律性是前提,但還要一定的必要的物質條件,缺乏必要的物質條件,實踐也不會成功。三是主體意志和熱情干勁作用。主體無作為,不會有任何實踐活動,但主體努力必須依據一定的物質條件,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實踐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依據規律和依靠一定的物質條件。
首先,解放思想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在規律許可的范圍內展開主體的思想自由和實踐自由。解放思想就是為了擴大主體在認識和實踐中的自由度。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陀^規律一方面限制了主體的“不應該”的自由,另一方面保護了主體“應該”享有的自由。在規律許可的范圍內充分展開主體的能動性,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所要求的科學的解放思想。鄧小平指出:“歷史發展有自己的規律,經濟發展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是客觀的,而不是憑某個人或某個‘長官’的意志,就可以改變或決定的。因此,我們要求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sup>[2]因此,主觀符合客觀,思想符合實際的要求,首先就是主體的認識和實踐要符合客觀規律。違背了規律,擺脫了規律的束縛,看起來自由度很大,可以為所欲為,實際上,這只會導致實踐的失敗,使主體喪失任何自由,根本談不上是任何意義上的思想解放。鄧小平說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就是說的解放思想一定要尊重規律,不是任意胡來;同時也是說,堅持實事求是,按規律辦事,決不是思想保守,而是思想解放的體現。我們說,解放思想要尊重客觀規律,就是要尊重現知(已被發現)的規律,弄清這些規律的內涵,它所起作用的范圍,闡明該規律的真理的適用界限和真理起作用的條件。
其次,解放思想還要求主體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加大加深對事物內部本質聯系的認識,深化對事物規律的認識。或者說去尋找和發現事物的新的層次和規律及其起作用的范圍和條件,發現了新的規律,就使我們獲得了新的自由。對事物發展規律認識就會越全面越深刻,建立在對這種規律認識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就越有深厚的基礎,思想的自由度就越大,思想解放就越有根據??偨Y起來,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求是”上下功夫。一是要按規律去想,按規律去做,不能想入非非,膽大妄為;二是要深化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努力發現新的規律性現象,找出新的“是”。在新“是”的基礎上,主體思想解放才能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再次,解放思想一定要重視客觀條件,要從實際出發。馬克思主義者是有條件論者,無條件論不是辯證唯物論。注重條件不是思想保守,“白手起家”、“從無到有”,這是形容物質條件的缺乏,而不是說實踐的“零”條件。小米加步槍也是一定的物質條件,無此,不能徒手打仗。當然,條件并不都是現成的,當條件不具備時,我們并不是坐等條件的到來,而是發揮主觀努力去積極創造條件,以致達到起碼的條件,使主體能進入實踐活動,但是應該清楚主體創造條件也不僅是主觀干勁的意志結果,而是要嚴格遵循科學規律,還必須依據一定的條件,這里也不是從“無”到“有”,想到就能辦到。堅持有條件論,重視條件,積極創造條件,這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要求,也是解放思想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所說的解放思想是以堅持實事求是為前提的,應該尊重規律,努力去尋找和發現規律,在規律許可的范圍內去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應該重視客觀條件,當條件不具備時應當努力去創造條件,在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去爭取實踐的成功。
二、鄧小平對中國的改革、發展從來都是問姓“資”姓“社”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的改革一開始,西方輿論就關注中國改革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鄧小平說過,西方輿論說中國開始搞資本主義了,或者最終會走到資本主義去的。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西方的這種輿論一直在擴散。20世紀90年代,中國正式宣布搞市場經濟,西方也有輿論說,中國一只腳已經踏上資本主義的路,還有一只腳(公有制)再踏上(私有制)就能在資本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了。國內對姓資姓社的議論不是完全沒有,特別是鄧小平1992年“南方講話”發表以后,有些人的這種誤解就更加加深了。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南方講話”中有關姓“資”姓“社”的一段話。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面得到益處嘛!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里……‘三資’企業受到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益補充,歸根到底是有利于社會主義的。”[3]372-373
鄧小平講這些話的目的,就是鼓勵人們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礈柿说?,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那么是不是膽子大到連資本主義都不怕,無所顧忌呢?根本不是。鄧小平說“看準了的”,才能大膽地試、闖?!皽省保褪欠仙鐣髁x根本利益的,即符合“三個有利于”。他具體分析了辦特區的姓資姓社問題,肯定特區姓社不姓資,因為:一是公有制為主體;二是政權在我們手里;三是“三資企業”受到我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是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四是特區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手段。因此,深圳特區姓“社”不姓“資”。這幾點看“準”了,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大前提下,大膽地試,勇敢地闖,創出一條新路。這里根本不存在鼓勵人們不要怕資本主義,不是要人們不要問搞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只要改革就行。恰恰相反,鄧小平看準了姓社不姓資,才要求人們邁開步子,不要畏首畏尾,即使出些問題,還可以改過來。雖然冒風險,但不是冒搞資本主義的風險。
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代馬克思主義者堅定不移的立場。毛澤東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币闳粵Q然地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避免了中國的資本主義前途。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以斬釘截鐵的態度宣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3]311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首先提出,必須堅持包括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四項基本原則,并寫入憲法,作為全體中國人民遵守的最高法則。我們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的是兩個“基本點”,一個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是實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也必須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前提。我們只能實行社會主義的改革,改革開放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在實行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之后,針對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潮和一些人的片面認識、懷疑,鄧小平不知多少次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他語重心長地說:“中國根據自己的經驗,不可能走資本主義道路。道理很簡單,中國十億人口,現在還處于落后狀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產生一批百萬富翁,但頂多也不會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所以我們不會容忍有的人反對社會主義。”[3]208“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人們說,你們搞什么社會主義!我們說,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就不能改變。所以,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sup>[3]63可以斷言,在鄧小平著作中是絕對找不到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可以不問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內容的;相反,我們見到的是反復強調、申明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不允許搞資本主義。鄧小平理論集中表現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很有影響的“貓論”,在一些人看來就是不問姓“資”姓“社”的論點。其實,“貓論”是有大前提的,這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下,各種發展生產力的手段都可以試一試,哪種辦法最能發展生產力就用哪種辦法。鄧小平的“貓論”,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提出的,目的是為了三個“有利于”,這怎么成了不問姓資姓社的例證呢?作為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原則,有十分明確的社會主義目標,在社會主義的原則范圍內,他對實現社會主義的手段、方法又有很大的靈活性,這是鄧小平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在新的復雜的歷史條件下,他既能旗幟鮮明地堅持和捍衛社會主義原則,同時又以極大的靈活性來設計中國的改革開放,他能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做出偉大的貢獻,跟他堅定的原則性與方法手段的靈活性完美結合有重要關系。這一點,在關于計劃、市場姓資姓社的問題上又再一次體現出來。在鄧小平看來,因為市場與計劃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所以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都可以用,但社會主義用市場經濟是為社會主義這個大目標服務的,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我們選擇靈活手段,一是在社會主義范圍內(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公有制為主體)的選擇,二是為社會主義的目標服務,這是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極其重要的思維方式。
鄧小平是堅定的社會主義者,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他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捍衛四項基本原則。誰要違背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不管是以改革的名義,還是別的什么名義,他都旗幟鮮明、毫不留情地批判、斗爭,他的有名的兩手——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是同時并用的。他既反對思想僵化,阻礙改革開放的“左”的錯誤傾向,也反對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為名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全盤西化,這些都歷歷在目,怎么可能從他的理論和實踐中找到不問姓資姓社的根據呢?請看鄧小平同志的一段話:“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要忽略?,F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我們采取的所有開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但是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薄翱傊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就是要堅決執行和實現這些社會主義的原則?!?sup>[3]110-111在中國的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鄧小平是非常重視姓資姓社的,他決不是反對問姓資姓社,而是反對混淆姓資姓社。國內外有些人試圖將鄧小平理論自由化,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三、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在當代中國,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發展現代化,才能調動最大多數人的積極性,人們對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才會充滿信心,才會建立對社會主義的依賴感。只有通過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才能把人們的立場引向美好的未來,從而產生最大的凝聚力,從而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才是可能的、現實的。蘇東劇變以后,中國人大多數擔心私有化,少數人侵吞生產資料,出現社會的兩極分化。人們對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公有制經濟效率低很有意見,希望改革,但人們普遍不希望私有化。私有化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在中國搞資本主義,意味著在中國出現貧富兩極對立,這是中國人民所絕對不能接受的,這是當代中國人的政治素質,也是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心理。
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來建設社會主義。但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發表以后,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產生了分歧。一種意見認為,體現社會主義本質不需要公有制,因為公有制也只是一種手段。鄧小平“南方講話”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但卻沒有提到社會主義本質應堅持公有制。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3]373。這里鄧小平是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而且這個“本質”概念沒有提到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事實。能不能據此認為,社會主義本質,可以不要社會主義公有制呢?我認為,不能這樣認識。鄧小平并不是像寫教科書那樣給社會主義本質下一個全面的定義。在這里,鄧小平主要講社會主義要謀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一定要借鑒和吸收當今世界各國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他要人們解放思想大膽去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著眼于發展生產力,著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是很自然的。而且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的中心任務與所有制結構來看公有制不是小了,私有制、外資、三資不是多了,目的不是發展公有制,而是應該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適當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補充。因此,這段話中關于社會主義本質,鄧小平未提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可以理解的,小平同志的著眼點在生產力。能否據此就認為,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就排除了公有制呢?不能。鄧小平講社會主義本質的同時,說特區姓“社”不姓“資”,因為“從深圳的情況,公有制是主體,外資投資只占四分之一”,這是公有制姓“社”不姓“資”的第一位的根據。
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以后多次講到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每次講話都是有針對性的,因此,著眼點不完全相同,我們不能把他的每一次講話都理解成鄧小平給社會主義本質下的完整定義。
鄧小平同志十分強調要全面準確掌握毛澤東思想體系,今天我們也要全面準確把握鄧小平理論在社會主義本質問題上的思想體系,我們不能單憑某一次講話就下結論,而是要全面把握他的思想體系的內涵。事物的本質是由事物的內在矛盾規定的,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定,體現本質可以是一方面,也可以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鄧小平理論中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思想就是通過這幾個方面體現出來的:首先,作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這是構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的根基。其次,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或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最后,作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這三個方面從不同的方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三者缺一不可。傳統的社會主義本質觀缺乏對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的明確規定,這是一個大缺陷,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觀的最大貢獻,就是闡明了這一重要觀點。但是,小平同志在思考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時,他并沒有忽視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有《鄧小平文選》中幾十處強調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可以作證。
再進一步看,上述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三個方面的體現,也并不是并列的,按我的認識,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最深層的本質。因為第一,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標志。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伯a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sup>[4]這也就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我們說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因為中國廢除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毛澤東說:“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因為中國的所有制變了”。鄧小平提出,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一是社會主義,第二發展處于初級階段。根據什么判定中國是社會主義呢?主要的根據中國公有制為主體,而不是根據生產力水平。第二,發展生產力自然離不開現代的科學技術,但千萬不要忘記,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結構是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可靠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最深刻的原因。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應比資本主義有更高的生產力,就是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毛澤東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理論早就揭示了這一點。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如果不比資本主義更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我們還要公有制干什么?第三,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消滅剝削,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說:“我們在改革中堅持了兩條,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是主體地位,一條是發展經濟就可以避免兩極分化”[3]149,共同富裕有兩個前提,一是生產力水平很高,否則就是普遍貧窮,二是公有制主體地位,實行按勞分配,避免兩極分化。共同富裕不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力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足條件,除了發展生產力,還要公有制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很高的生產力,為什么沒有實現共同富裕?就是因為生產資料資本家私有制,不可避免的兩極分化,這是資本主義的根本制度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平同志“南方講話”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五句話中,是內含著公有制為主體的深層內容的,或者說,這里的社會主義本質的說法就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作為前提的。如此說來,公有制為主體當然是社會主義本質諸方面中最根本的最深層的方面。第四,“沒有國有經濟為核心的公有制經濟,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就沒有我們共產黨執政以及整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物質手段?!?sup>[5]145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保證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無產階級的國家政權和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為了發展生產力,我們應該解放思想,發展多種經濟成分,但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要警惕在這個問題上失足,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這個大原則不能動搖,但國營經濟必須改革。發揮國營經濟主導作用的關鍵在于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改革是為了發展國有經濟,不是削弱國有經濟,是為了改好,不是改掉。
誠如江澤民所說:“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不是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的是要使國有經濟和整個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始終保持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48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64.
[2]鄧小平年譜:(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555.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4-265.
[5]江澤民.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