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董事補償制度研究

2007-01-01 00:00:00
現代法學 2007年3期

摘 要: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的經營者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法律責任風險。對于那些恪守誠實信用原則、為公司和股東利益而作為的董事,有必要設計風險轉移機制來分散其部分法律責任風險;董事責任保險、董事補償就是比較有效的兩種制度設計。其中,董事補償制度是由公司所提供的一種激勵機制。董事補償包括法定補償和任意補償兩類。為了激勵董事為公司和股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我國公司立法應確立該制度。

關鍵詞:董事;風險轉移機制;公司補償

中圖分類號:DF411.91

文獻標識碼:A

在市場經濟中,經營管理公司的董事面臨著高度的經營風險,(注:應當指出的是,本文的討論不僅僅適用于董事,也同樣適用于經理、公司秘書、財務負責人和監事等高級職員。)董事常常因為經營過失行為而引發股東、債權人或其他第三人對其提出索賠,并導致董事個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1]。過重的個人責任對董事造成了消極影響并對轉移風險機制提出了要求;為此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往往針對董事設計了一些風險轉移機制,從而使董事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機制分擔某些職業風險。董事的風險轉移機制主要為兩類:第一,通過投保董事責任保險,運用商業保險機制轉移經營風險;第二,通過公司為董事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借助公司的自我保護機制轉移經營風險,這就是本文所探討的董事補償制度。董事補償制度又被稱為公司補償制度(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是指公司董事在經營管理公司的過程中,如因某些過失行為而對他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或者因成功抗辯第三人索賠而支出抗辯費用,而由公司在一定條件下給予適當補償的制度。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公司制度中,公司可以基于董事補償立法的規定,通過章程或細則規定、合同約定、司法裁判等方式對受損害的董事進行補償。鑒于董事補償制度在我國尚付闕如,本文擬就董事補償制度的基本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建立我國董事補償制度的見解。

一、董事補償制度的演進及價值

(一)董事補償制度的歷史演進

董事補償制度最初來源于判例法,是“法官造法”的產物,也是各種觀念相互沖突和協調的產物。最初,在董事經由公司為其提供資助而免予承擔個人責任的問題上,司法界存在著巨大的爭議。按照傳統公司立法,由公司對董事的損失予以任何程度的補償,都是不能容忍的;早期判例的態度也非常明確:凡出于為董事轉移風險的目的而由公司開支費用,不能認為是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因為,如果允許公司給予董事以經濟補償,其實際效果是個人獲利,而公司并不因此而受益?;谶@樣的理由,公司為其董事提供資助,從而減輕個人經濟責任的做法被視為是一種越權行為[2]?;谶@樣的邏輯,在英美法上,董事的這種補償請求權長期并未得到普遍確認[3]。然而,盡管早期判例法原則上否認公司具有補償董事的權利,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例外,例如,如果董事對第三人的索賠成功地進行了抗辯,或者訴訟被證明是對公司有利的,則公司可以給予董事以相應的補償。

現 代 法 學 王 偉:董事補償機制研究隨著公司法制的不斷發展,判例法開始有條件地承認董事可以獲得補償保護。在法官看來,董事補償制度有助于鼓勵負責的經營者接受董事的職位,為公司股東謀取經濟利益。在這種認識下,董事補償制度首先在判例法中得以認可。然而,考慮到董事補償制度具有負面影響,法官對公共政策問題仍然給予了相當的關注,并將公共政策作為董事補償制度不可逾越的邊界,嚴格禁止將董事補償制度作為逃避責任的工具。

判例法上的實踐為董事補償制度的成文立法積累了經驗,并促進了董事補償制度成文立法的發展。1941年,美國紐約州率先在《公司法》中確立了董事補償制度,從而將董事補償從判例法上的制度提升為成文法上的制度。迄今為止,全美50個州都制定了成文董事補償立法。加拿大聯邦以及大多數省的公司立法也規定了董事補償制度。董事補償制度的誕生,為董事提供了一種風險分散和轉移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激勵優秀的經營者大膽從事工商業活動,為股東謀取最大的利益。

(二)董事補償制度的價值

董事補償制度的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一方面,董事補償制度可以為董事的損失提供適當的補償。隨著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董事會成為了公司運行機構的中心,其職權得以急劇膨脹,公司管理人員憑借其掌握的權力損害股東、債權人、投資者利益的情況也不斷發生。因此,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權必須受到約束;否則,股東、債權人及社會公共利益將無從保障。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法律都注重從不同的角度強化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義務和職責。法律首先在公司法及其他法律中明定董事對公司、股東及社會公眾的義務(如,董事的忠實義務、董事的勤勉義務、董事對債權人及雇員的義務等),并對董事違反義務的法律責任予以規定;此外,法律亦賦予股東、債權人及社會公眾各種權利及相應的救濟措施(如,股東代表訴訟等),從而使董事面臨更大的法律責任風險,追究董事個人賠償責任的訴訟也日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董事補償制度可以為董事提供一定的損失補償。

另一方面,與上述第一方面的價值相聯系,董事補償制度有利于建立董事的激勵機制。董事法律責任風險不斷加大的積極意義在于:它可以促使董事更加審慎地經營管理公司,防止其濫用權力損害公司、股東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從而增強董事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其消極作用在于,董事承擔太重的責任有時會造成董事權利、義務的失衡,從而挫傷其積極性,最終促成其以保守姿態經營公司,或者干脆拒絕接受董事的職務。從長遠看,這種消極的后果會降低董事的整體素質。學者們認為:公司無非是投資者實現投資利益的法律工具[4]。公司的經營活動歸根到底是為股東獲取利益,但董事在履行職責時,可能會因經營中的過失行為而影響股東或公司的利益,但董事并非這一行為的受益者,對董事苛以過重的責任,可能會造成董事利益的失衡;同時,法律要求董事積極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但董事的行為越積極,則越有可能因過失致人損害;反之,董事如不積極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則本身就可能構成對其義務的違反。董事在沉重的義務和責任面前,希望法律能允許其利用某種風險轉移機制,合理地降低因可以理解的經營過失而導致的責任;否則,許多優秀的董事將會在沉重的義務和責任面前顧慮重重,樂于采取保守的經營策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創新的勇氣和開拓的氣概。而董事補償制度可以為董事提供一定的風險轉移機制,從而激勵其大膽創新,為股東謀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二、董事法定補償制度

(一)立法目的

所謂董事法定補償,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當董事在履行職務過程中遭第三人索賠并在抗辯中勝訴時,則有權要求公司對其抗辯費用予以合理補償。該種補償制度主要是針對董事在應對有關索賠案件所支付的律師費、訴訟費、仲裁費、調查費等抗辯費用進行的補償。獲得法定補償是立法直接賦予董事的一項權利[5];基于董事法定補償制度,法官可以裁決由公司對董事在抗辯過程中的費用給予補償,而無須援引任何合同的約定或章程的規定。

在現代公司制度中,股東只有依賴于職業管理人員才能實現其公司高效運作,出于效率方面的考慮,公司的業務由董事控制和經營,因此,效率、利益與責任的沖突是永遠存在的。董事為了實現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必須不斷創新和進取,而這也往往成為董事的風險的來源。在發生他人索賠的情況下,董事應當積極地進行抗辯從而降低其承擔責任的風險。然而,在現代社會中,訴訟成本是高昂的。從國外的實踐來看,針對董事的訴訟一旦開始,就意味著巨額的費用開支,如董事須支付高昂的律師費及其他各種費用。在美國,許多董事訴訟曠日持久,如著名的“Smith v. Van Gorkom [6]”案的審理持續了5年,而“Francis vs. United Jersy Bank [7]”案的審理則持續了6年之久。1999年,美國針對證券欺詐提起的訴訟案件,每起案件的標的額平均為800萬美金,抗辯費用超過了100萬美金。通過公司對成功抗辯索賠的董事進行補償,能夠對董事進行有效的風險轉移,提高其經營公司的積極性,進而增進股東的福利,這就可以同時促進公司和管理層兩方面的利益。

(二)適用標準

法定補償的基本要件是抗辯成功;原則上,只有在事實上證明在促進公司利益最大化方面無過錯的董事才能獲得在抗辯費用的補償,即,對董事給予法定補償必須考慮作為被補償人的董事的行為是否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如果董事不能成功地抗辯索賠,或其在促進公司利益最大化這一問題上存在一定的過錯,其要求公司給予補償就失去了相應的根據。在補償的標準問題上,董事法定補償只能就董事有效抗辯第三人的索賠的費用給予補償;法定補償的范圍通常限制于抗辯費用,這些抗辯費用是董事在抗辯過程中確實或合理地發生的。

法定補償制度以董事成功抗辯第三人的請求為基本要件,董事為獲得公司的補償,負有從事實上證明其抗辯成功的責任。然而,在很多情況下,不同的人對成功抗辯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董事只是在程序上成功抗辯或只是部分地抗辯了第三人的請求,應否視為成功抗辯,應否獲得法定的費用補償?這便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因此,立法如果不確定成功抗辯的標準,則董事補償制度將難以執行。從美國的立法來看,對成功抗辯有著不同的認定標準,主要包括三類:

1.部分抗辯成功(partially successful) 董事在應訴索賠案件時,只要根據案件的性質及有關的法律而部分勝訴,即可要求公司對其所遭受的費用損失予以補償。(注:特拉華州公司法、紐約州公司法采此制;加利福尼亞州所要求的依法(on the merits)勝訴,也屬于此種立法。)在此種立法之下,如果董事成功地進行了部分抗辯,則可以在其成功抗辯的限度內得到補償。

2.完全抗辯成功(wholly successful) 只有董事完全成功地抗辯了對方的全部請求,方得請求公司對其抗辯費用損失予以補償。(注:美國《示范公司法》及有的州采納的是完全抗辯成功標準;紐約州《公司法》原來采納的是完全抗辯成功標準,1986年,該州廢止了完全抗辯成功標準,轉而采用部分抗辯成功標準。)

3.實質上抗辯成功(substantially successful) 鑒于部分抗辯成功標準之彈性較大,對董事行為的要求過于寬泛,不利于其樹立責任心,且即使1%抗辯成功也能獲補償,顯然有失偏頗;而完全抗辯成功標準則過于苛刻,限制了董事補償制度的作用。故有的立法采納了介于兩者之間的實質上抗辯成功標準,(注:《加拿大商事公司法》(Canada Business Corporations Act)第124(3)條規定:董事、高級職員有以下情況的,可以得到公司補償:(a)在訴訟或有關的程序中,根據案件的性質而實質勝訴;(b)為了公司最佳利益而誠實、善意地作為;(c)在涉及經濟處罰的刑事、行政訴訟或程序中,有合理的根據相信其行為是合法的。)即董事成功抗辯了第三人的主要索賠請求,則可以獲得抗辯費用的補償。

三、董事任意補償制度

為了增強對董事補償的有效性,在法定補償制度之外,公司還可以通過章程、細則以及合同等方式給予董事額外的補償保護[8],這就是董事任意補償。與董事法定補償立法不同,任意補償立法從根本上說是可以由公司選擇適用的一種規范;從權利的發生角度看,這種補償方式并不能因董事遭受某些損失而得以自動適用并產生董事受補償的權利,而完全取決于公司章程、合同等是否有明確的規定或約定,并且這些規定或約定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面,筆者對任意補償的立法模式、受補償人員及行為準則等三個基本問題進行論述。

(一)立法模式

盡管在董事法定補償之外公司設定對董事的補償機制可以對董事給予更大的保護,但對這種補償形式如果不加以必要的規制,則有可能因公司盲目擴大補償范圍而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從而減損董事義務和責任對董事的威懾性效果。因此,立法機關如果放任公司自行設定補償機制,則需要考慮在何種程度上允許公司在董事法定補償之外擴大補償的范圍。在這一問題上,各國立法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并由此形成兩種立法模式:

1.排他型補償立法(即補償范圍法定) 排他型補償立法,即法律明定公司可以提供補償的范圍,不論是由股東通過章程、細則規定,還是由公司與直接簽訂補償協議約定,凡與立法規定相抵觸的補償條款,均為無效[2]273。該類立法的最大特點,是公司提供的補償范圍被嚴格限制在法定的范圍內。在這一模式之下,董事補償立法帶有一定的強行法性質。

美國《示范公司法》采取該模式。在該法1999年修訂的版本中,第8.59條明確規定了“本分章的排他性”,即,“公司只能在本分章允許的范圍內對董事或高級職員提供補償或預支開銷”。從該條規定看,《示范公司法》要求公司必須遵守法定的補償范圍;同時,《示范公司法》認為,快捷、簡便的程序規定對董事補償有重要的意義?!妒痉豆痉ā返闹贫ㄕ邆冊u論道:“8.59條并沒有排除在本分章所規定的范圍內通過章程、細則、決議或合同等方式附加程序性規定”;因為,在當事人提出補償或預支費用的請求時,有效的程序規定可以使公司認真地考慮、快捷地行動,或者在立法要求的司法確定程序步驟上予以有效的合作[9]??梢?,《示范公司法》的基本模式為:一是補償范圍法定;二是允許公司對補償程序作出便捷的制度安排。

2.非排他型補償立法(即補償范圍意定) 非排他型補償立法,即法律規定的補償范圍僅供公司參考適用,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自由裁量,擴大補償的范圍。在這種立法模式下,法律對補償范圍的規定只是一種任意性的條款,不能視為限制了董事根據章程、細則、協議而獲得更大范圍的補償;基于意思自治的原則,公司可以對法定的補償范圍加以變更。現在,全美大多數州都采納了非排他型補償立法模式;以前采納排他型補償立法模式的州,如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在補償立法模式上的態度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將其立法由排他型補償立法修改為非排他型補償立法,允許公司給予董事更大范圍的補償。

美國特拉華州是采納非排他型補償立法模式的代表。該州《公司法》第145條(F)規定:“由本節其他各項規定給予的補償或先行支付不應當被認為是要排除上述補償或要求先行支付者應當有的其他權利,該項權利是根據任何組織細則、協議,股東或對此無個人利害關系的董事的表決等規定而取得的。”這就表明特拉華州《公司法》規定的補償范圍是非強制性的,公司可以根據其自由裁量而擴大補償范圍。該補償立法模式的基本目的,在于通過額外補償條款擴大對董事的補償。

該類立法的優點在于:擴大了補償的范圍,使補償的運用更加靈活有效;其弊端則在于:公司可能會濫用補償立法授予它們的自由裁量權而隨意擴大補償范圍,從而損害社會所公認的公平、正義觀念;因此,在實踐中,這類補償機制的合法性和妥當性往往受到質疑。

(二)可以獲得補償的人員

在任意補償制度之下,公司可以有更大的靈活性來補償董事及其他相關人員。從美國特拉華州的補償立法來看,有權獲得補償的人員范圍十分寬泛,主要有:(1)公司內部人員(包括董事、高級職員甚至其他雇員);(2)公司的外派董事;(3)公司的代理人(如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可能作為公司的代理人而獲得補償)。當然,盡管公司立法允許雇員或代理人獲得補償,但多數公司并不將其納入內部補償條款中,而是在董事會認為合適的情況下補償這些人員[2]293。

只有當董事正常履行其職責時,才能夠由公司予以補償;如果董事的行為并非屬于履行職責的行為,則不能獲得相應的補償。例如,當公司解雇董事后,該董事對公司提起訴訟而產生的訴訟費用,不得要求公司給予補償。至于董事在訴訟或其他程序中的地位是原告、被告、參與人(intervener)或“法院之友”(amicus curiae),則并不加嚴格限制;同時,董事補償的保護也可以擴展到董事作為證人的情況,即當董事在針對公司的行政調查或其他程序中被傳喚作證時,由此產生的費用可以由公司給予補償??傊?,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前提下,公司可以根據對有關人員激勵或免責的需要,靈活地擴展受補償的對象。

(三)相應的行為準則

對董事給予補償,必須考慮董事是否遵守了有關行為準則。董事補償制度如使用不當,則可能會削弱該項制度的作用;若無相應的準繩判定董事行為之正當性及給予補償之合理性,則任意損害公司、股東利益的現象將不可避免。在任意型補償制度中,只有符合行為準則的人才能獲得補償;該行為準則的基本要求是:受補償人善意行事并且必須合理地相信其行為符合或不違反公司的最佳利益。(注:這一要求與法定補償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法定補償制度之下,當一個人因其在履行公司職務中的行為而為其過失(negligent)或不當行為(misconduct)而承擔責任時,法院必須確定該人公正、合理地有權獲得補償。成文的補償立法并不為法院確定法定補償問題制定明確的準則。)

前述標準在美國《示范公司法(修正)》第8.51條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在該條中,“善意”有主觀和客觀兩個判斷標準,即,主觀上,相關的董事沒有能夠預見到(或不可能預見)行為的后果而作出了一項判斷;客觀上,其行為產生了違法的后果并導致經濟賠償。第8.51條的規定與第8.30條關于注意義務的規定有很大的不同;按照第8.30條的規定,董事有義務對公司履行其作為董事的職責,履行義務必須是誠信的,行為方式必須是他合理地相信,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并盡普通謹慎之人在類似的地位和情況下所應有的合理注意。但在第8.51條關于補償的規定中,并未將“合理注意”列入行為標準,而只強調在滿足了“善意”和“公司最佳利益”的情況下,有關董事就可以獲得補償。這樣,不管是“善意”或者“合理相信”標準,考慮的首要問題是董事必須忠實于公司;因此,董事違反忠實義務的行為不能得到補償,而違反注意義務的行為則可能獲得補償。

董事獲得補償的行為標準,在不同的訴訟中有不同的要求:

在民事訴訟中,董事應出于善意而行事,并且他合理地相信其行為符合或至少不違反公司的最佳利益,此即“善意”標準。因此,對民事訴訟而言,如果董事的行為非善意或違反了公司的最佳利益,則董事不能獲得補償。在“Balestreri v. Robert[10]”一案中,一名董事兼總裁受到加拿大禁止商業限制委員會的調查,并為此遭受了律師費損失,該董事要求公司給予補償;法院認為:為了確定該董事有無獲得補償的資格,首先應明確其是否為行政調查程序的一方,然后判斷其是否誠實、善意,出于公司最大利益而行事;有關證據表明,該行政調查程序確實針對該董事,然而,在調查過程中,該董事試圖拖延、阻礙行政調查,以各種托辭妨礙調查,沒有向調查機關充分披露公司運作的信息,其行為不能認為是為公司最佳利益而善意行事,故該董事不能獲得抗辯費用的補償。

在刑事訴訟中,董事應沒有合理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行為屬于非法,此即“合理相信”標準。按照這個標準,董事只有沒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其行為是違法的,才可以就其訴訟費、律師費、調查費、賠償費等獲得補償。在很多情況下,董事并未違反公司的最佳利益,但卻完全可能因經營管理中的不妥當行為而被課以賠償責任(如,因管理不善導致污染物泄漏并對環境造成了巨大損害,董事可能會在刑事訴訟中被判決承擔一定的罰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董事沒有合理的理由相信自己的行為屬于非法,而公司內部的補償規定并沒有排除對此類經濟損失的補償,則法官可以考量相關的行為準則,對要求補償的董事的行為進行審查并判決補償。當然,從立法精神來看,補償立法禁止為公司董事故意的不法行為所遭受的損失提供補償;故意違反刑法的行為也不能認為是善意的。

根據以上分析,無論是“善意”標準還是“合理相信”標準,都強調董事行為后果的不可預見性。如果董事的行為旨在損害公司利益以謀取個人私利,則違反了其忠實義務,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如果董事的行為旨在損害股東的利益,則其為惡意。在這些情況下,董事的經濟損失不應給予補償。

四、董事補償與董事責任保險的關系

從國外公司立法來看,董事補償和董事責任保險具有共同的目的。董事補償可以為董事對其他人應承擔的個人賠償責任提供資金支持;而董事責任保險則可以在董事補償制度以外通過保險合同的約定強化對董事的保護。

美國《示范公司法》規定,董事責任保險單包含個人保險范圍和董事補償保險范圍。該法第8.57條授權公司購買或延續不同種類的董事責任保險。關于該條的具體含義,該法的制定者們作了如下解釋:“本條授權公司代表董事、高級職員購買和延續保險單,以此對他們在履行職務,或單純因其地位,或應公司要求從事某些行為而產生的責任予以保險;保險并不以公司是否授予董事、高級職員補償為前提。這種保險,在董事、高級職員獲補償的范圍外,當公司不能支付補償費時,保險人對董事、高級職員提供保護,同時,為公司補償董事、高級職員提供經濟來源?!?sup>[9]8-91該條文不強調從保險事故的角度將董事責任區分為“期內索賠式”(on a claim-made basis)和“期內發生式”(on an occurrence basis)兩類,(注:一般來說,責任保險的承保方式包括“期內發生式”和“期內索賠式”兩種方式:“期內發生式”以損失發生的時間為基礎,核定責任事故的有效期,對責任事故發生在保單有效期內的索賠,保險人予以賠償,保單不考慮責任事故發現或提出索賠的時間;“期內索賠式”以索賠提出時間為基礎,核定責任事故的有效期,保單不考慮責任事故發生的時間,只要第一次提出索賠的時間在保單有效期內,保險人予以賠償。以這種方式承保的保單,對于在保單生效期前發生的事故的損失都可以賠償,因此保單中常有追溯期的規定,追溯日期的長短由保險公司與投保人雙方商定。在保單的有效期內提出的索賠,只要導致索賠的事件發生在保單規定的追溯期內,保險公司都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在現代責任保險制度中,這種承保方式比較適應責任風險的特點,已經成為主要的承保方式。)究其原因,在于:當代董事責任保險的發展趨勢是以“期內索賠式”為主,事故型的董事責任保險幾乎退出了保險領域;因此順應這一發展趨勢,該條款并沒有強制性地將董事責任保險做上述區分,而是允許保險人和投保人根據利益和風險的衡量,采用相應的責任保險類型。該立法強調將公司對董事的補償納入董事責任保險單的保險范圍。為了更加有效地對董事提供個人保護,公司是否授予補償不是董事獲得保險的必要前提;然而,基于保險單的約定,在公司對董事提供補償時,公司的補償費用可以由保險人承擔。

對美國《示范公司法》的這一條款,官方評論解釋道:“本條之下的保險與補償的關系可以概括為:(1)保險可以在根據本條所創設的補償權利以外對董事提供保護;(2)根據本分章的要求而規定補償制度時,如果公司無力支付補償費用,那么保險可以保障被保險的個人;(3)在董事的行為屬于保險范圍并且由公司給予保險的情況下,保險可以為公司提供補償資金的來源?!?sup>[12]在當代董事責任保險制度中,董事補償已經成為保險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保險責任的范圍。在Admiral公司的“期內索賠式”董事責任保險單樣本中規定:“投保公司一旦對其董事進行補償,則可以依據保險合同要求保險賠償。”當然,董事補償并非一定要成為董事責任保險的必要組成部分;在當事人認為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不對公司給董事提供的補償費用予以保險。一份由日本保險公司發布的保險單樣本規定:“本公司對保險合同簽約公司的役員因業務作為(不作為也包括在內),在保險期間內被提起的損害賠償請求而導致的損害,必須依照本合同的規定進行填補?!?sup>[11]該保險單只約定對個人被保險人的保險賠付問題,而未將公司對董事的補償作為保險范圍。

從有關董事補償的立法例來看,董事補償立法條款中一般都包含有允許公司為其董事、高級職員和雇員購買責任保險的內容,從而將補償與責任保險機制直接聯系起來。例如,美國《示范公司法》第8章“董事”之“補償”分章中,就包含了有關董事責任保險的授權性條款;特拉華州《公司法》第145條題為“對公司官員、董事、雇員和代理人的補償、保險”,也直截了當地將董事補償和董事責任保險聯系在一起;其中第145(g)條明確規定“公司有權利為任何人購買和維持保險,不論公司根據本條的規定是否有權利給予其補償”;此外,加拿大《商事公司法》第124條同時分別規定了董事補償和董事責任保險問題。

毫無疑問,在公司規定了對董事的補償,同時又為董事購買了責任保險時,董事無疑獲得了雙重保障。在董事需對他人承擔個人賠償責任時,其完全可以選擇由公司予以補償或由保險公司支付賠償金的方式獲得經濟上的保護。將董事補償和董事責任保險聯系起來考慮對董事提供經濟上的保護,是當代董事責任保險的一大特色,通過保險這一中介,一方面可以對個人提供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公司以及被保險人兩方面的積極性[12]。

五、我國董事補償制度的構建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董事在從事經營管理活動中,必然要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同時,我國正在逐步強化董事的義務和責任,以促使其經營管理活動符合公司、股東、債權人等群體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董事的法律責任風險呈現加重的趨勢,董事在從事經營管理活動中對股東、雇員、合作伙伴、競爭對手甚至廣大社會公眾的利益造成損害后,將產生賠償責任或抗辯。費用筆者主張,我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應當借鑒國際經驗,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董事補償機制,從而逐步構建我國的董事激勵機制,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一)加強國家對董事補償的規制

在建立董事補償制度的問題上,有學者認為:只要公司沒有禁止為董事提供補償,公司就可以為董事提供補償[13]。筆者不同意這一見解。因為,董事補償一方面對董事提供了一定的經濟保護;另一方面也可能引發濫用該項制度的道德風險。就提供補償的公司而言,由于有保險公司的賠償金為支撐,為了滿足本公司的利益,有可能會濫用補償制度。因此,我國建立董事補償制度,必須加強相應的立法規制。

一是加強對董事法定補償的規制。筆者主張在我國《公司法》中確立對董事的補償制度。在法定補償制度的問題上,我國立法應重點規定董事在抗辯索賠時的成功抗辯標準問題。從保護董事利益的角度出發,實質上抗辯成功標準比較符合董事補償的設立目的。

二是加強對董事任意補償的規制。鑒于董事任意補償是由公司根據自身的自由裁量設定的補償,它可能成為董事借以逃避法律制裁的工具,減損法律的效果;因此,國外董事補償立法一般都對此給予了重點規制,要求公司必須遵守法律所規定的實體性條件。筆者認為,自由是在一定約束之下的自由,因為“自由不僅意味著個人擁有選擇的機會并承受選擇的重負,而且還意味著他必須承擔其行為的后果,接受對其行動的贊揚或譴責。自由與責任實不可分”[14];同時,“如果一個行為非常不合乎倫理和不適當,以至于削弱了公眾對市場的信心,它就是不道德的,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是適當的”[15]。因此,在建立我國董事任意補償制度時,法律要強調董事滿足受補償的條件,這對于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股東對任意補償的制約

國外公司立法所規定的任意補償是通過章程、細則或合同加以規定或約定的。筆者認為,為了使董事任意補償的適用能夠切實置于股東的監督和制約之下,公司只能以章程的形式規定董事補償制度,禁止采用合同的方式約定補償。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第一,保證全體股東在補償問題上的決定權;第二,與合同約定相比較,公司章程更加透明,可以有效防止個人任意授予補償;第三,章程具有明確性和可預見性,有助于對董事補償的監督。

(三)漸進地推進董事補償的運用

在我國,董事補償制度的運用應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以首先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試行,然后推廣到股份有限公司。

人合性比較強的有限責任公司具有很強的契約性,公司的運作處在封閉的狀態中,對社會公眾的影響一般比較?。灰虼?,股東會可以通過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對董事的經營過失所導致的費用支出或者損失予以一定的補償。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決定采取董事補償這樣的激勵機制,法律不應當予以禁止。

對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補償問題,則應當持慎重的態度。因為,資合性比較強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活動涉及到廣大投資者甚至社會公眾的利益,在補償問題上應當加以嚴格規制,只有在董事補償制度所必須具備的補償范圍、被補償人、行為規則、補償程序等基本問題比較明確后,才能為股份有限公司適用補償制度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

(四)通盤考慮董事風險轉移機制

董事補償與董事責任保險都是董事激勵機制中的重要制度設計,兩者具有共同的目的。我國在建立董事補償制度時,應當同時考慮董事補償與董事責任保險的聯動作用。立法應當允許公司在其章程中規定補償條款;董事責任保險合同可以包含董事的補償問題,并使董事補償與董事責任保險協同作用,共同對董事提供保護,進而使董事責任保險的范圍得以擴張,加大對董事的激勵力度。

參考文獻:

[1] 王影麗.董事責任制度[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66-83.

[2] William Knepper Dan A. Bailey.Liability of Corporate Officers and Directors[M]. Charlottesville,Virginia:LEXIS LAW PUBLISHING,1998:273.

[3] 張開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32.

[4] 葉林.中國公司法[M]. 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7:8.

[5] Robert W. 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M]. Minnesota: WEST GROUP,1996:452.

[6] 488 A 2D 858,Del.1985.

[7] 87NY,A 2D 814,1981.

[8] Special Project.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J].Vanderbilt L.Rev,1987:755.

[9]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Official Text with Official Comments and Statutory Cross-Reference[M]. Chicago:American Bar Foundation,1998:8-96.

[10]Balestreri V. Robert 30 B.L.R. 283,[1985]C.S. 1038 (Que.S.C),affd (1992),[1993]R.L.4 (Que.C.A).

[11] 劉志強.日本董事保險的構造與問題點 [C]//王保樹.商事法論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307.

[12] 王偉.董事責任保險制度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129

[13] 曹順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賠償責任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375

[14] 弗里德利希·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M].鄧正來,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83.

[15] 布萊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論、結構和運作[M].林華緯,魏旻,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68-169.[HT]

A Study of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WANG Wei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s and Law,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In present market economy,company runners have to meet more and more legal liabilities and it is not unusual that directors suffer form claims of the third party. For those who well perform fiduciary duty and behave in good faith,it is necessary to devise institutions to contribute to their legal liabilities,among which,DO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are effective.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is designed to indemnify,under relevant law or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mpany,the loss suffered by a director due to a claim arising out of or pertaining to negligence occurred while he/she performs his/her corporate duty,or the costs incurred in an action related to the claim. In foreign countries,there are legal indemnification and voluntary indemnification. The present endeavor of this author is to observe the basic theory of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and propose how to establish the institution in China.

Key Words: director; risk diminishing mechanism;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本文責任編輯:盧代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美乳|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69视频在线|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丝袜国产一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色综合婷婷|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亚洲天堂伊人|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国产区免费|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拍拍拍| 欧美在线三级|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导航| 99热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18|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日韩av在线直播|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啪啪国产视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欧美色伊人|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成a人片| 国产成人夜色91|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日本|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欧美www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精品|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精品99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无套av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深爱婷婷激情网|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