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丹紅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酒精性肝病的治療效果。方法:將10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分為治療組(58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加用丹紅及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療程1個月。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變化、藥物不良反應以及肝功能和B超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6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丹紅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酒精性肝病療效滿意,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丹紅 還原型谷胱甘肽 酒精性肝病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07)05-0229-02
酒精性肝病是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損害。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1],近年來,發病率在我國有上升趨勢,但目前臨床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筆者對5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采用丹紅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酒精性肝病患者108例。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酒精性肝病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8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男55例,女3例;年齡21-62歲,平均45歲;病程1-12年,平均6.2年;每日飲酒量(指酒中所含的純乙醇實際量)80-250 g,平均120 g。對照組男48例,女2例;年齡20-61歲,平均44歲;病程10個月-11年,平均6.3年;每日飲酒量70-265 g,平均116 g。兩組在年齡、病程、臨床表現、肝功能及B超檢查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嚴格戒酒,進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并給予補充多種維生素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則加用:10%葡萄糖液250 mL+還原型谷胱甘肽0.6 g靜滴,每天2次;10%葡萄糖液250 mL+丹紅2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者均連用30 d。
1.3 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正常,B超示無特異性表現。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示特異性表現有所改善。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減輕,肝功能較前好轉,B超示特異性表現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肝功能及B超檢查等均無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見表1;療效比較見表2。B超影像圖變化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對照組則無顯著變化。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9.6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酒精性肝病近年已成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病,長期大量飲酒是其發病的直接原因,飲酒后乙醇90%-95%在肝內代謝。其代謝過程可引起小葉中央區缺氧、活性氧增加、相關酶類及輔酶的變化、免疫炎癥反應的激發以及對肝細胞的直接損傷等,使肝內代謝紊亂,最終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至肝硬化階段,肝內血管床縮小、閉塞或扭曲,可導致嚴重的肝內血循環紊亂,從而進一步加重肝細胞的營養障礙,促進肝硬化病變的發展。
根據上述的發病機制,對酒精性肝病患者在嚴格戒酒、補充多種維生素及低脂飲食等基礎治療的同時,筆者對患者采取還原型谷胱甘肽及丹紅聯合治療。還原型谷胱甘肽廣泛分布于機體各器官內,含有巰基,對維持細胞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參與體內三羧酸循環及糖代謝。本品能激活多種酶,從而促進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并能影響細胞的代謝過程。還原型谷胱甘肽可通過巰基與體內的自由基結合,轉化成容易代謝的酸類物質,從而加速自由基的排泄。對于中毒或組織炎癥造成的局部低氧血癥,患者應用后可減輕組織損傷,促進修復。通過轉甲基及轉丙氨基反應,保護肝臟的合成及解毒等功能,并促進膽酸代謝,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溶性維生素。而丹紅為丹參與紅花的復方制劑,其基礎研究顯示本品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促使新生血管形成。因而利用其增加肝內血管床的數量并提高其質量,改善肝臟微循環,從而促進肝細胞的再生。根據上述藥物作用原理,將兩者聯用,以提高療效。對病例的觀察結果顯示本治療方法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及超聲影像的變化,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由于臨床病例數有限,有待于進一步的觀察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