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06年中國彩電市場,顯像管電視的規模逐漸縮減,背投電視的規模大幅萎縮,等離子電視的規模增長疲軟,唯獨液晶電視的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占整體彩電的銷量比重也在快速上升。
具體來看,2006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1、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增速趨緩。
賽諾評估,2006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零售量規模為580萬臺,同比2005年增長200%;零售額規模為565億元,同比2005年增長1 89%。從液晶電視的零售量增長率曲線可以看出,繼2005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后,2006年的市場增長速度開始趨緩。

2、占整體彩電的市場比重持續上升
2004年以來,液晶電視在中國整體彩電市場的地位在快速提升。2006年液晶電視占整體彩電的銷量比重超過10%,而2005年的比重還不到4%。2007年,液晶電視的銷量比重有望進一步走高,因為未來一年中國彩電市場將繼續呈CET輕度萎縮、背投大幅萎縮、等離子增長疲軟和液晶電視持續增長的大趨勢(見右上圖)。
3、強力沖擊大屏幕平板市場
2006年,在40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平板電視市場,液晶電視的銷量比重逐月快速提升,截至2006年12月,液晶電視在大屏幕平板市場的銷量比重已達到80%。從全年累計看,2006年液晶電視的比重也高達65%,而2005年只有19%的比重。
由此可見,2006年大屏幕平板電視市場,液晶電視對等離子形成了巨大的沖擊,等離子在大屏幕平板市場的優勢地位逐步喪失。

4、品牌競爭格局
2006年液晶電視市場,市場份額前五名仍是國產品牌,海信、廈華、創維、TCL、康佳和長虹幾大國產品牌之間的競爭及其激烈,前五名的位置頻繁易主。另外,2006年,外資品牌在液晶電視市場的表現優異,三里、索尼和東芝等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相對2005年均增長2%至4%不等。積極的價格策略是外資品牌市場份額提升的主要原因。

5、出口市場成績喜人
2006年液晶電視出口市場的成績喜人,據中國海關數據,2006年全年的液晶電視出口量有望超過1 300萬臺,相對2005年的729萬臺,約增長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