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標準》是對體育教師的“松綁“,體育課也根據教師的個體差異和素質水平逐漸表現出個性化的特點。教材是載體,怎樣滿足學生不同的運動需求及情感體驗,課堂承載了這一過程。因此,只要教師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斷積累,課堂必將真正摒棄其在“形式”上的包裝,展示它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新課改 體育課堂
反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堂的改革,反映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體育教師,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時刻鞭策自己努力做一名稱職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體育教師。為了不使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個空喊的口號,在教學中我經常用《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學中的座右銘,相信只有不斷反思與總結才能獲得成功的積淀。為此,我不斷聽課學習,不斷地總結別人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從而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以下是幾位體育教師的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我從中學習,并略有自己的反思,希望能與大家共同研究。
一、快樂是體育課的宗旨
案例:劉老師在跳高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前兩節課設定了跳躍不同高度的障礙比賽,其中包括一定遠度的橫向距離比賽,也包括可自選的各種高度的縱向距離比賽。在游戲比賽時,教師不作具體要求與指導,甚至在游戲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高度與遠度。隨后在跨越式跳高教學階段的幾節課中,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及對技術掌握的程度,自定目標,并積極向這個目標挑戰。在單元結束的幾節課中,教師采取了小組比賽的方法,以自己跳躍的最高成績為基數,每增高1cm得5分,本組所有成員累加得分為本組得分,以此判定小組名次。
反思: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是近年來,在體育教學中盛行不衰的一種“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它的好處是能最大可能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并從其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體驗。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由于運動是多元的,所以學生獲得樂趣也是多種途徑、多方面的,甚至在教學中同一個環節學生都可以獲取到不同樂趣的體驗。教師如何把握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更大可能的創設可生成樂趣的情景和措施,是教學的關鍵,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和創新,在學習中豐富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預見課堂生成。
在教學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技術學習階段,個別學生不切實際的拔高目標高度,為達到這一高度,忽視動作的技術,使動作變形;也有個別學生為了在比賽時獲取更高的分值,故意在訓練中降低高度,使自己的技術水平得不到發揮。不管是哪種情況,其實都帶有自身的片面性和個別性,是教學中與積極相伴而生的消極因素。為指導學生更有計劃、有層次、有進步地學習,在單元教學結束時,教師如果引導學生寫出學習的體會,總結學習的成果,可能會使他們加深對課堂教學中運動樂趣的體會。
二、利用情景創設情景
案例:王老師是一名鄉村小學體育教師。他所在的鄉鎮地處偏僻,教學設施落后。在學校的墻外有一天然的荒坡,平時這里是放牛、放羊的好地方,可在王老師看來,這里更是一處體育活動的大好天地。王老師教三年級體育,他利用地利之便,在進行身體基本活動這一單元教學時,王老師設定了五課時,并根據場地設定了一組爬山坡、過障礙、前滾翻、轉輪胎、爬桿等運動,他讓學生邊學邊練,模仿各種小動物,自得其樂,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了克服困難、戰勝自然的精神。
反思:作為一名教師可以選擇學校,但無法短時期內改變教育環境。面對廣大的鄉村教師來說,教學設施的奇缺與陳舊是農村體育教師面臨的最大困難,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合理利用有效的資源,利用自然情景,利用學生年齡特點,積極創設適合學生鍛煉的運動情景,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這種教學比較適合小學階段。它還要求教師在單元開始時,創編一個完整的情景,由這一情景貫穿整個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善于聯想、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和鍛煉樂在其中。
這一教學模式的弊端在于禁錮學生發展的思維。這樣的課雖然表面上風風火火,看起來學生始終處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處于一種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實際上他們不過是被改用了一種形式來重復陳舊罷了。在這種教育情境中,學生根本無法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凸現自己的優勢,解放自己的創新思維。課堂得不到教學設施的支持,教師就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
三、選擇式體育教學
案例:本縣一所高中,大膽踐行學生自選體育進修課程。體育教師根據本學期所要教授的內容,分成不同興趣小組,設立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徑、武術、韻律操等小組,每位體育教師各帶一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小組。并且每兩個月必須更換一次,到另外一個小組中學習。在學習中,學生可以選擇學習的難度和進度。
反思:這一過程,需要縝密的計劃與細致的分工,需要大量的協調與動員。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學生,使他們從單調、乏味的訓練中解脫出來,也滿足了他們在運動學習中的不同需要,調動了他們投身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小組學習與專項教學,使教師充分利用自身專業性的優勢,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對學生來說,可以盡可能根據自己興趣的需要,使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得以提高。
但這種教學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它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的本質不光是提優拔尖,教學也是一種方式,使學生從中領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方法,并積極運用到生活中去,使學習成為一種終生的教育。
四、小組合作,幫扶學習
案例:我們班共有56名學生:女生有34名,男生22名,其中有5人體態較胖,并且近一半的女生不愛運動。在進行跨欄跑教學時,我把這一單元分為6課時,根據學生的情況分成6個“特色”學習小組,然后我用了半節課時間向大家講解學習的過程,并由小組討論本組的學習目標。這一單元的前幾節課,我對全班進行跨欄的講解和教學,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在本單元的后幾節課,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目標和組內同學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練習、互相幫助、共同思考。我則在一旁觀察,適時給予指導和點撥。
反思: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基本的理念是試圖通過集體協作的因素以及學生間相互交流的作用,互幫互學,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體驗到運動、學習、挑戰、交流和創造的樂趣。重要的是,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使小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小組學習也有自己的缺憾。比如高蕾是我班最不愛運動又比較胖的女孩子。他們組為了完成本組的目標,不斷給她施加壓力,但無論怎樣教她、幫她,她的動作始終無所改進,最后她為怕拖了本組的后腿而時刻擔憂,甚至借故不去上課。
任何一個課堂都值得我們去揣摩、去探索,但沒有一個課堂會成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模式。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需要不斷從中獲得失敗的積累與成功的積淀,盲目繼承或不求改革與進取的課堂會成為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桎梏。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實驗中學;山東省博興縣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