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適度的挫折教育可以增強幼兒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關鍵詞】挫折教育 困難情景 榜樣 鼓勵
現今的孩子大都是在萬千寵愛中長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這些“蜜罐罐”里長大的孩子們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可能會缺乏某些對他們終生發展都具有極重要意義的心理素質。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家長、教師等都紛紛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提出某種難題,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那么,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幼兒在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為遇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造成學習障礙。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學習的依賴性,要讓幼兒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感受困難,并為克服困難做出努力。例如,當幼兒摔倒后,應讓他自己爬起來,成人不要大驚小怪地趕緊去扶,否則,幼兒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賴心理。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于面對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力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例如,小班孩子有的不會系鞋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但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系一次,并讓他看著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則讓幼兒自己動手,如果幼兒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干的過程后,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也鍛煉了自理能力。但是,在創設和利用困難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設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強,否則,過度的挫折會使其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2.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3. 對陷入嚴重挫折情景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
三、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并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師的榜樣作用,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教師也可以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增強幼兒抗挫折能力。
四、多鼓勵,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進步,要立即予以表揚,強化其行為,并隨時表現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態,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進行培養,否則,幼兒在壓力面前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總之,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并戰勝挫折,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樊市藝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