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分制已在中職學校實行,如何搞好學分制環境下的專業建設成為中職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實施學分制的教學實踐,對學分制環境下的計算機專業建設進行探索,就專業目標定位、課程結構選擇、專業技能考核方式提出自己的做法和觀點。
【關鍵詞】學分制 中職計算機 專業建設
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在職業學校進行學分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職業學校進行學分制試點的必要性,2004年8月,教育部又頒發了《關于在職業學校逐步推行學分制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實行學分制,是進行教育教學制度創新,建立更加靈活、開放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職業學校實行學分制有利于推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因材施教,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自身的活力。
在幾年的改革實踐中,我們深感學年制向學分制轉變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下面結合我校近來的計算機專業改革實踐,就學分制環境下如何搞好計算機專業建設談幾點看法。
一、制定適宜學分制的專業教學計劃
專業教學計劃是中職學校進行教學組織和管理的基本文件。改革傳統教育教學方式,實施學分制,首先需要進行專業教學計劃創新,使教學與實施學分制的指導思想和要求相匹配,否則教學的組織和管理就會無所依從。
1.中職計算機專業目標定位
為了制定出適宜學分制的專業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先解決好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其次是怎樣培養的問題。
2003年,由教育部職成司牽頭,對北京、天津、廣州等省市773個中、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專業畢業生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我們有理由認為,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類畢業生的專業分布不合理,人才培養機制存在結構性問題。
我校計算機專業專門化方向的教學改革繼續圍繞教育部提出的“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并緊緊依托社會上對計算機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和社會上計算機專業相關職業標準,通過調查分析,我校計算機專業專門化方向改革共推出了四個專門化方向:網絡與硬件維護、網頁設計與制作、辦公自動化、廣告設計。
2.選擇適宜學分制的課程結構
課程是構成教學計劃的主體,是專業培養規格、目標的載體,也是教學的依據。符合學分制要求的課程結構必然與常規的課程設置不同。學分制經調研、論證表明:課程結構模塊化,是實施學分制、彈性學制的必要條件。
我校計算機專門化方向的課程設置模塊化,突出了“大方向、小模塊”思想。每個模塊都包括本方向所獨有的專門化課程,強調技能掌握上的“一專”:同時每個大方向還包括一些公共技能模塊,實現技能掌握上的“多能”。
二、建立適合學分制的專業評價體系
考核方法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目標是培養初、中級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主要面向的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鎖定這一培養目標,我們的考核方法也及時做出了調整。
1.建立適合技能培養的學分構成體系
在學分制環境下,學分是衡量學生學習份量和學習成效的單位,是確定學生能否畢業、是否授予榮譽稱號的重要依據。我校學分的種類有以下四類:課程類學分、技能類學分、獲獎類學分、品行類學分。在這里技能學分占了相當比例,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可通過專業技能來彌補,這是符合我們人才培養的目標。
2.實施校本技能鑒定制度
校本技能鑒定,就是學校自定標準、自行命題、自行組織的對學生技能進行的等級鑒定,它有別于國家職業資格的等級鑒定。我校計算機專業先后開設了網頁制作、Flash動畫、平面設計、圖文混排等十多個校本技能鑒定項目,每個項目均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實施校本技能鑒定目的是讓學生重視技能學習,激勵學生學習技能,通過鑒定,不斷完善技能教學工作的考核和評價體系,為學生在技能學習過程中設置了可行的階段性目標。
3.實行教考分離的考核機制
所謂教考分離是指任課教師僅參與教學,教學效果由校指定專門部門進行考核。這樣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避免協同作弊,及時了解學生的技能水平現狀。我校計算機專業技能模塊課程均實行教考分離,由校技能鑒定中心組織進行技能鑒定考核。由此任課教師有一種緊迫感,形成一股教學內驅力,促使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在老師的引導帶領下,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對待所學專業課程,激發學習內動力,努力提高操作技能。
4.考核形式多樣化
在技能教學考核中,要求教師注重對過程的考核。我校除采用傳統考試和技能鑒定考核方式外,還根據計算機專業的特點,制訂學生自主申報學習任務,學期提交作品的考核方式,使網頁制作、平面設計等設計類方向的學生,克服了現場考核時間、空間、資源等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使考核更加接近實際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三、把握教學計劃實施的關鍵環節
任何一種教學改革,最終都要落到實處,很多好的教學改革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功,問題往往出在實施這一關鍵環節,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技能,發揮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潛能,在教學計劃實施和課程教學環節上我們做了一些探索。
1.課程教學計劃實行項目化
每個模塊的具體課程設計均采用項目教學的方式,每個項目均按照實際工作情境進行組織,采用任務驅動方法,突出任務的引領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的掌握上,強調學生先會后懂,即要先掌握相關項目的操作技能,然后再去了解為什么這樣做。
2.建立電子教案備課制度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等現代教學媒體的進一步使用和普及,傳統的用筆、紙進行手寫教案的方式將會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網絡資源、功能,設計電子教案。
計算機專業自身的特點也迫切要求我們進行電子備課,不能再在紙上寫軟件操作步驟,用筆描述動畫效果,而必須利用現有的網絡優勢、用超文本和超媒體來組織教學資源,用新穎獨特的動畫演示,實時的交互性來開展教學。我校自去年起就開通電子教案網站,成立電子教案備課組。相同模塊任課教師實行集體備課,通過交流、探討,匯集體智慧和資源,著實提高教師技能教學水平。
3.教師業務能力考核制度
要扭轉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把單一規格的教學內容和進度的考核轉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個性化培養的新理念上來,實施學分制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訓好教師。因此對教師要加強業務能力培養,使其適應課程綜合化和多樣化的要求。為此我校每年要舉行教師業務能力考核,專業教師不僅要參加理論測試,還需進行專業技能考核,以此推動整體師資隊伍建設,來確保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以上只是我們在推進學分制過程中一些經驗和做法,和大多中職學校一樣,我們離完全學分制還有一段距離,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深感學分制實施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應逐步展開。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四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