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語言特色因人而異,各不相同,也不可能是字字璣珠、句句閃光,但不斷拓展語言的表現空間,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是現代教師的不懈追求。
【關鍵詞】教師語言 交流 藝術
教師天天講課,但要做到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不容易。在教師勞動的每一個領域,都需伴有溝通教育對象心靈的最佳語言。事實證明:平乏、生硬、單調、粗暴是教師語言之大忌;新穎、鮮活、精深、寬容等是教師語言的藝術魅力之所在。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具備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帖,才能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巧用對偶,給人全新的感受
教師語言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學生處于成長期,他們自尊心很強,也特別敏感。面對這樣的談話對象,教師必須以平等的身份對待他,不能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語言應以正面鼓勵為主,任何時候都不能傷害學生,即使是批評也要充滿鼓勵性。
面對一個經常違反校紀的所謂不可救藥的差生,我們常常聽到的批評是:“我看你是不想畢業了!你沒治了”。“我要管不了你,就不當老師!”……無論從教師的神圣職責看,還是從教育心理學原則看,這些批評語都是應當杜絕的。這種語言又硬又冷,刺激性很大,只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對教育和教學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充滿鼓勵地對他說:“給你一次機會,給我一個奇跡,好嗎?”該生的感受和觸動肯定會是不一樣的。只有廣闊的胸懷,誠摯的愛心,親切的話語,才會使師生關系融洽,才會有好的效果。
二、用自身感受激發聯想,給人深刻啟迪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一些獨到的感受,這些感受雖然是個人的,但由于人性的相通,很多個人的感受可以引起對方的共鳴。
一位教師發現一位從北方來的新學生情緒低落,因為他對南方的氣候和生活方式不習慣,特別是覺得自己大大咧咧的處世風格不適合和南方人打交道,為此非常苦惱。這位教師坦誠地對他說:“我在買菜時,常常聽到菜農或菜販十分自豪地說自己的菜是本地菜不是外地菜,本地菜比外地菜好吃,其實對本地菜的偏愛和對外地菜的偏見是對故土眷戀之情的外在表現。對故鄉的眷戀常常會引起身處他鄉的惆悵。故鄉并不是一切都好,他鄉也不是處處不如人意,只不過人們已經習慣把美好寄托于故鄉,把失落留給他鄉。鄉戀、客愁讓我們感念過去的美好,焦慮現在的不足,但更讓我們向往未來的圓滿。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積極地去調整、改變、適應”。
三、欲抑故揚,給人營造心平氣和的氛圍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憤憤不平,愛發牢騷,非得和你評評理。要說服這一類人,直言批評往往適得其反,但運用“欲抑故揚”的技巧卻能奏效。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情動于衷,才能形聲于外。語言從本質上說,就是思想和感情的直接現實。在高校的師生交流中,教師既要能情動于衷,又要能形聲于外,它們的辨證統一離不開教師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藝術水平。教師只有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打動每一個學生,才能使學生對學習和生活充滿熱愛之情,才能使學生以主動、積極、熱情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無數事實證明:那些具有高超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藝術水平的教師,他們如同高明的導演,用自己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運用語言,達到這種境界,可謂掌握了教師語言“藝術”。但要達到這一境界,必須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在日常平凡的教育工作中進行積累。
參考文獻:
[1]《教師口語》.國家教委師范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普通話口語教程》.廈門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