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任務型教學是國內外流行的教學方法,本文闡述了任務型教學的要求和特點,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了任務型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概括介紹了它與傳統英語教學的區別,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模式和步驟,闡述了任務型教學的原則和意義。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任務設計 英語教學 傳統教學
迄今為止,任務型教學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定義。國內外不同學者對“任務”的定義和理解也不盡相同,有的甚至觀點相去甚遠。龔亞夫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主張將以上學者分為“廣義任務派”和“狹義任務派”。以Willis為代表的“狹義任務派”認為,只有為了某種交際目的使用語言的活動才可以稱為任務,同時認為在“交際任務”外還有“學習任務”,即以語言內容為主的活動。其實我們現在一般認為Willis的“狹義任務派”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隨著任務型大綱及其相應的教材的問世而出現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設置上重點突出了“語言運用(language use)”的理念,以學生“能做成某事”來設定各級目標要求,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因此,我們對高中英語課中應用任務型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應用任務型教學的優點
1.任務型教學可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在課堂上,學生可積極地去發言、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全部的語言資源調動起來,去重新加工、組合,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自然地進行了語言的學習。
2.任務型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同學之間可相互交流、爭辯、啟發和借鑒,吸取群體的智慧,開拓學習思路,形成新的認識。
3.任務型教學可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任務完成的結果又為他們提供自我評價的標準,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成就感體驗,并進一步轉化為學習的后繼動力。
二、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為了對這一新理念新方法有更清晰的認知,我們有必要對兩種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粗略的比照和系統的疏理。
目標宗旨。傳統的語言教學強調“以學科知識為本”,重視學科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它的首要目標。任務型教學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觀情感、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是其首要目標。
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多采用“3p”模式,即呈現(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產出(product)。呈現階段由教師介紹語言項目,接著進行操練(通常是摹仿性的練習),最后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少量活動,以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任務型教學以具體任務為學習動力,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將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置于整個任務鏈中,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
運作方式。傳統教學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師生之間的交流多是一問一答式,很少雙向互動,課堂氣氛極常沉悶。任務型教學以小組活動為主要方式,組內成員以幫助、合作為目的進行交流、商討和作決定,他們處在真實交際的語言環境里,師生互動配合默契,課堂氣氛充滿生機。
師生角色。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任務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體,負責傳遞和接受信息;教師設計并組織小組活動,引導和鼓動學生積極參與,扮演助學者、組織者、監督者等多種角色,師生關系呈現為民主平等與相互尊重。
三、任務型學習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實例
把任務型學習應用于教學活動,關鍵在于依據其具體情況和情景,理論聯系實際,切不可生搬硬套。這里以高一、二英語新教材為例,設計以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主題任務。
1.任務類型:為單元“Warm Up”知識設計任務。
任務1: 走訪校長、教師,了解校規和學科學習方法
活動時間:學完“熱身”、“聽力”、“口語”之后。
語言知識要求(只列本單元出現的生詞和新句型):
(1)詞匯
1)與學校生活有關的動詞,如study, listen to ,write, read等
2)與學校生活有關的名詞,如Chinese, maths, physics, history等
(2) 句型
1) tell sb to do sth 2) ask sb to do sth
2.活動形式
1)班級活動:任務分工,每個小組走訪一位學科老師(包括校長);
2)小組活動:先討論采訪提綱(英語),然后在課余時間走訪有關老師(可以用漢語提問),最后根據采訪到的內容,小組討論完成Dos/Don'ts表;
3)班級活動:各小組做一個group work,用tell us to do或ask us to do句型向全體同學介紹校長和各學科教師對大家的要求,并準備答問;
4)班級活動:出一期黑板報,介紹校紀校規和學科學習要求。
3.任務目的:
1)幫助高一新生熟悉新集體中要遵守的規章制度,適應新階段的學習;
2)在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鍛煉語言交際能力;
3)在語言運用中,熟練使用ask/tell/order sb(not)to do sth句型,表達quests和commands.
四、任務型英語教學的意義
首先 ,任務型英語教學能夠推進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創造性的學和教師創造的教。教師“滿堂灌” 學生“滿堂學”其結果既不能發揮教師的創造性,也窒息了學生的創造性[5]。一個教師應該養成力圖創新、銳意進取的性格,敢于突破思維定勢的困擾,養成求異思維的意識,積極開展創造性英語教學工作.
其次 ,任務型英語教學能夠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提高教學效率。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掛圖、音像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總體而言 ,任務型英語教學中的學習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有較明確的具體目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每個學生都扮演著一個角色,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語感的生成。
五、結束語
如上文所述,使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的實質是:英語課堂教學應有“變化性互動”的各種活動,即“任務”。任務型教學模式體現了語言習得理論,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
參考文獻:
[1]魯子問.《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戰論》.外語教學與研宛出版社,2003年.
[2]王蓓蕾.《任務型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探討與實踐》《中華素質教育-教海探析》.2004.5. 58-61
(作者單位:山東省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