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學導式”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對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學導式”教學 教學情境 語感
語感是語文素養的一個核心層面,是人們直接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感水平左右著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的能力和效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秉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將“學導式”教學法的探究與運用和小學生語感培養相結合,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感受形象催生語感
1.精心設計導語
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善于用精美的導語去感染學生,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以撥動學生的“情弦”。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教師播放了一段邱少云犧牲時的錄像片段,并且配上感情深沉的導語作鋪墊:“邱少云為了戰斗的勝利,自覺嚴格遵守紀律,他那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他那光輝、英勇的形象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這樣的導語不但使學生從形式上、內容上感受知識,更能使他們受到強烈的語感熏陶。
2.充分利用多媒體
各種電教手段,都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將教學內容所涉及的事物、現象、過程再現于課堂,化抽象為形象,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啟迪思維,催生語感。
二、注重學法指導,自主探究培養語感
“學導式”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著力于“自學啟導”和“學法指導” 有機結合。在“啟導理解”和“歸納學法”等環節中,我們就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去感悟,去探究,領會并掌握這些方法,使之既得“魚”,又得“漁”,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感能力。
三、拓寬訓練渠道,自主實踐增強語感
1.要讓學生在課外生活中“采花釀蜜”
要引導學生做有心人,博采眾長,不斷雕琢語感。引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大街上的廣告牌、電視中的廣告詞、門柱上的檻聯,摘錄下來,讀一讀、比一比。諸如“美好生活,從頭開始”(理發店)、“關心別人,快樂自己”(電視公益廣告)、之類的廣告語和“正是鶯歌燕舞日,恰逢花好月圓時”、“滿天春色,有山皆點翠;遍地新裝,無樹不飛花”等春聯,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同時,也可讓學生平時注意聽廣播、電視散文、詩歌等,這都是語感訓練的好素材。
2.要讓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倡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大量實踐表明:大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強,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也強,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可補充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彌補現行教學閱讀量的不足。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自己喜愛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讀物,開拓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使學生在反復、大量的閱讀中,豐富語感,增強語感。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學導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有著獨到的優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信對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定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介福鄉福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