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改革能夠使職校從困境中走出,因為它通過管理的“重心下移,陣地前移”,將民主的管理模式與公平、公正的科學評價體系結合,使學校的管理體系得以提升;通過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實行多元雙向的教學評價來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學校各部門的銜接和服務于教學的理念、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在課改大環境下,最終使學校的特色得以提升。
【關鍵詞】職校 課改 提升
十五期間,職業教育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十五末期,終于迎來了職業教育的新曙光。特別是近兩年來,職業學校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符合職校實際的課改新途徑,團結和發揮全體師生主人翁意識,努力向高績效的組織邁進。我校本著“每年穩跨一步,三年跨一大步”的理念,利用曹妃甸開發的區位優勢,逐漸走上一條“關注人本,注重品牌和創新,強化管理”的辦學之路。學校的凝聚力在加強,教育質量、社會聲譽都有大幅度提高。
一、學校教育理念得到提升
職校領導不僅要廉潔自律,務實進取,更需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為此,學校領導轉變過去偏重學歷教育的做法,成立了培訓處,與當地勞動部門聯合完成下崗失業人員、在職人員及農村勞動者的多種形式,多種層面的職業培訓。
其次拓寬了職業教育的入口。學校班子改革原有招生制度,放開招生計劃及年齡限制,變一次招生為多次招生。允許初中畢業生春季分流入校,允許其他高中學生轉入,允許成人學員入學進行技能培訓并獲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第三,深入辦學體制改革。學校成立了實習就業指導處,深入社會、企業搞好人才市場的調研。準確把握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信息,據市場需求來設置專業,組織教學活動以增強專業的社會適應性。
第四,學校越來越重視品牌效應,爭創優質名牌。在向十一.五省級示范職教中心邁進的過程中,培養了一批骨干專業教師師資隊伍,提高了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知名度,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第五,在放寬“入口”的同時,學校領導更重視職業學校的“出口”。實習指導處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建立健全就業服務機構,搞好就業援助,保障了“出口”的順暢。
二、學校管理體系得到提升
學校強調管理“重心下移,陣地前移”,采用民主的管理模式,突出各處室的服務管理職能和相互間的協作互動,形成了完整的良性工作管理系統。學校關注人員流動,強化崗位競聘意識,激發了教工的工作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明確崗位“職、責、權、義”,重視職工的“德、能、勤、績 ”,基本形成了公平、公正、公開的科學評價體系,用制度激勵教職工創造性的工作,又約束教工的隨意性,違規性和極端性行為。
三、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課堂教學是職業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新課改的源點。于是校領導首先聚焦課堂教學。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備課觀
學校在成立了教學督導處后,制定了職校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備課、教案、書寫要求。備課將過去的從教師出發轉化為以學生為本,同時對學校的實驗、實習設備有全局的把握,從而研究設計面向全體學生又考慮滿足個別要求的完整的教案、教法,不囿于統一格式,大膽創新,博采眾長。
2.營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法核心是學生自主學習。它是建立在教學民主上的。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個性才得以張揚,進而才能培養出探索未知領域的情感、意志、信心和動機。于是學校制定了《文化基礎課課堂教學規范》,《技能專業課課堂教學規范》、《課堂教學日志》、《學生專業興趣調查問卷》,從課堂教學策略、手段、方法等做出全面規范要求。
作業布置與批改,指導操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通過強化作業布置、批改,切實做到為專業學習服務。為此,學校又制定了《作業布置與批改的要求》、《每周學生作業量記錄表》以及技能實驗課的《學生課堂表現記錄》,讓教師定期填寫,交教務處和督導處檢查。
3.實行多元、雙向課堂教學評價
基于職校課堂教學評價的特殊性、復雜性,任何一種想一勞永逸的、包羅萬象的評價都是不現實的。因此課堂教學評價也需個性化,實施多元雙向的評價。為此學校教學督導處頒布了《職校聽課評課制度》,讓學生參與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要求聽課關注點以課堂教學的參與者進入角色,盡可能以學生身份參與;評課關注點是在和諧愉快中求基本技能的發展,在心悅誠服中求得專業技能提高,從而激發師生產生持續的教與學的興趣,
做到教學相長。
四、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在實施課改的過程中,學校的招生就業指導處走出校門,走入用人單位,了解人才市場動態。學校據此提出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對學生技能、實驗操作的規范性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學校要求對潛力生,學習困難生,心理行為偏差生等因人施教,實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專業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政教處與團委牽手,堅持以德育為首的辦學方針,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為此政教處制定《職校文明班評比辦法》,《德育成績量化管理》等規章,通過自身和外在的約束和監督,使更多的文明班級體脫穎而出,極大地推動了班風、校風建設。
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團隊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以了解社會并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之畢業后能較快地融入社會。學生會干部掛牌上崗制度,不僅提升了學生干部的素質,工作協調能力,也起到了示范作用。每周一班次的學生值周,學生深入到學校的實習,也錘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每周一次的學生禮儀教育,閱讀與演講活動,使更多的學生在完善自己,鍛煉自己,從而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氣質。
五、學校特色得到提升
我們職校過去以農、牧、漁專業為主,隨著曹妃甸工業區大鋼鐵、大石化、大碼頭、大電廠的建設構想的逐步實施,通過實習指導處與企業的溝通,專業設置力趨多元化,對不同層次、個性的學生開設一系列不同的專業:在計算機專業的基礎上增開了物業管理,物流,會計電算化以及數控,車、鉗、焊等專業,注重學生知識素質的同時,更關注其動手能力的提高。
實訓車間的建立,學生每周一班次走進車間也成為學校的亮點和特色;三個大型的計算機機房,使得所有專業的學生計算機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在省職校學生的計算機大賽中有數十人獲獎。
改革才能發展,發展才能提高,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曹妃甸工業區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我校的課程改革一定會進入職校發展的快車道,職校的未來會更美好。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市唐??h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