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實施體育新課程標準前提的探討,認為“健商”理念的實施是素質教育觀的體現,進而提出以“健商”觀念構建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旨在為高校體育新課程的具體實施提供一定的理論思維。
【關鍵詞】高校體育 健商 實施研究
“健商”是21世紀人類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健商(HQ),是健康商數(Health Quotient)的縮寫,是用指數來衡量一個人所具備的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健康能力及健康素質。它是由加拿大籍華人、著名的醫學博士謝華真教授提出的一個建立在最新醫學成果和健康知識基礎之上的全新健康觀念。同智商(IQ),情商(EQ)一樣,健商(HQ)是人類自身的基本素質的標志,但它又是最基礎、最根本和最關鍵的,人類一切活動都要以高水平的健商作為保證。
“健商”是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中健康生存必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高校體育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健商”的重要途徑。“健商”強調人的健康來自人們的健康智力及對身心健康、自我保健、健康生活方式的感知,對身心關聯、生命質量、體育鍛煉與健康關系的理解和實踐,開發和提升大學生的“健商”與實施高校體育新課程“健康第一”的價值取向是完全相吻合的。高校體育課將加快向“健身育人”的終身體育觀念轉變的步伐,以大學生“健商”促進實現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能力“三元合一”的課程目標指向,體現學科所特有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以實現體育健身的真正功能。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前提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雖然這種觀念在一定時期內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好的效果,對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學生體質的增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面對21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已經不合乎時代的要求,表現出不夠全面與科學。由于現代社會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應具備強健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人際關系的協調能力以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也就是說只有“智商”、“情商”和“健商”都發展良好的人才有可能在當今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環境下生活得更好,并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為此,在如今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提出了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這樣一個觀點,高校體育教學中基于學生的“健商”促進,不僅要求身體健康,而且還要求其心理以及其它方面都健康。
二、“健商”理念的實施是素質教育觀的體現
統的體育教學往往是以體育技能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強調知識的系統化,運動技能的正規化,把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新的課程標準,體育與健康課程更多的關注是如何通過各種手段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其全面發展。教育教學中在注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對體育這門學科的學習能力。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自身體能和運動技能狀況并不僅僅與其后天練習和發展有關,而且與其先天遺傳有極大的關系。由于生活環境的差異,在一些興趣愛好上也存在著差別。而過去對其學習目標與評價方法的制定,普遍都存在“一把抓”。不論對待什么樣的情況都一個標準去要求,沒有真正體現區別對待這一原則,以至于那些由于先天“遺傳性”不是太好的學生,由于他的運動能力從一生下來就可能比其他同學要低,對于教師給予的一項任務,無論他如何努力,也達不到希望的結果,以至于慢慢變得灰心喪氣。對體育失去信心、對自己失去信心。相反一些學生由于天生運動能力就比較強,所以體育成績一向很好。雖然看上去他們體育很好考得也不錯,但這些學生也不一定都喜歡體育運動,或者說都喜歡教師所安排的這幾個考試項目。因此,基于“健商”促進的高校體育教學應根據這些存在的現象,確定學習目標和有彈性的學習內容,提出有益于學生發展的評價原則,在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轉變,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
三、以“健商”理念構建新體育課程教學方式
1.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體育教學作為教育和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其良好的條件。那么在實踐中應該怎樣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要實現這一切,就必須要求教師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賦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調動他們。在給學生傳授豐富多彩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的同時,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的技術、技能的好奇心。根據學生的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其創設一個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獨立思維的空間。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讓學生自我表現,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充分展現的機會,展現自己的獨立個性、創造能力以及在實踐中的創新成果。
2.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基于“健商”促進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基于“健商”促進的教學理念就是要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一是要堅持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地位,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二是要堅持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三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教學手段為核心,以教學組織為主線,以教學策略為龍頭;四是要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篩選、合理的組合和正確的運用。
3.樹立現代體育健康教育觀,構建體育課程教學新體系
《新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教師掌握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體育教育本身是一種鮮活的創造性勞動,體育教師應不斷改善和發展自己和知識結構,形成新的教育觀、教學觀、體現平等、自主、互動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要發展學生心理品質。對教學方式的創新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要把宏觀的理念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并變成可操作性的內容,逐漸減少理念和行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顧及到每個學生發展,把學生的今天和未來的發展聯系起來。
參考文獻:
[1]朱萬銀.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化中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3,9.
[2]陳志丹.體育教師職業成熟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4,1.
(作者單位:河南省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