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進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普遍認識到基礎教育對兒童的重要性。而在我國農村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教育手段較之城市仍然存在一定差異。本文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自己的教學觀點并應用于日常的教學中去,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情感 興趣 活動 體驗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師與學生是學校教育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二者的關系構成了學校教育中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的關系是一種主動傳授與被動接授的關系,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處于絕對的權威地位,為了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授,把學生放在客體位置上進行客觀認識,以對象化的思維看待學生,教師與學生處于相互對立的狀態。這種師生關系受到主客二元分離的近代哲學認識論的影響很深。這種認識論認為要認識事物,發現真理,主體就必須保持獨立,把認識的對象放在客體的位置上進行客觀描述,也就是說,為了達到客觀認識的目的,人們必須把需要認識的事物放在客觀對象的位置進行分析,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而進行灌輸教學,強化了教師權威的色彩,分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主體與客體的聯系,使二者處于一種對立狀態。
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這種師生關系不利于師生內心情感的交流;不利于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就不利于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為此,本人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除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地認識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在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傊?,從不同的角度,使學生有獲得成功的感受,使之認為:老師還是愛我的,我還能發展。這樣通過情感互動,有利于教學活動中的信息交流,老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真誠地理解學生,啟迪學生的心靈。在學生的心靈中,老師的形象才能成為他們的楷模,也只有老師熱愛他們,關心他們,他們才會尊敬老師,愛戴老師,這種師生互愛的情感,便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精神力量,以極大的努力向老師期待的方向發展,從而激發出一種濃厚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情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施教活動中有效地師生互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活動成功的感受,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升華。所以,筆者在施教活動中,除讓學生發揮和保持最佳思維狀態外,盡可能地把學生擺在主體的位置,讓其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運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具體做法是:創境引入,情趣激發,質疑深化,激發思維,使學生眼、口、手、腦多種感官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作者單位:四川省蒼溪縣浙水鄉中心小學)